如何理解“提质减速”7%的GDP?

易宪容 原创 | 2015-03-07 11:26 | 收藏 | 投票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GDP的增长目标调低到7%,尽管这是十二五规划所设定的及市场所预期的,但是这个GDP目标是11年来最低的,其调整对市场的冲击也会是最大的。

 

比如对香港股民来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造成的影响会不会是2012年的翻版呢?今年李克强总理把经济增长目标由2014年的7.5%下调7%,当天香港国有企业指数及恒生指数都跌了超过1%。而这种情况在2012年也曾发生。当年温家宝总理也把GDP的增长目标由8%下调到7.5%。从那天开始,香港国有企业指数就从9020点跌到201295日始才见底,下跌了2280点,幅度达25.3%。估计今年的这种“两会效应”不会重演,因为国内GDP指标下调是经济新常态的主要内容。市场对此不用过多的担心。

 

为了保证2015年经济的稳增长,政府把重点就算在投资与扩大国内消费的两大着力点上。比如,在投资方面,以基础设施投资为重点,其中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重大水利工程要新形式27个专案,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中国铁路总公司早前披露,2014年铁路投资额达8088亿元,新投产量程数为8427公里。

 

可以说,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广大的、经济差距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尽管目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在超高速发展,也比较成规模,但对于边远及经济落后的地区来说,基础设施投入与实际经济发展需求相差还很远。而增加这些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投入,尽管成本高、回收周期长、见效慢,但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及缩小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2008-2009年我在贵州、云南考察时就提出类似的观点。而目前的进展比我当年提出的设想还要快。

 

还有,在报告中提到了要鼓励以下几类消费来支撑经济,以保经济增长。比如信息产业、旅游休闲、绿色经济、住房、教育文体、以及推动三网整合。其中,较特别的要稳定住房消费,即促进住房自住性消费及改善性消费。

 

可以说,把稳定住房消费作为重要的扩大居民消费的内容没有什么错。因为衣食住行是每一个居民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是每一个居民最为基本的消费。而住房的方面更为重要,这不仅在于住房购买价值占家庭全部收入比重高,而且在于可替代方式少。

 

但是现在要把居民实际上存在的“住房消费”重新纳入政府稳定经济增长的“住房消费”,政府就得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住房在国家统计局的报表中从来都不是消费而是投资,既然国家统计局的报表可以把居民真实的住房消费已经强行纳入为投资,如果不改变,或回归事实本身,那么政府作为宏观经济决策的一系列基础数据都会出问题。而政府又会以这种出问题的数据来作为宏观决策的依据,那么中国经济如何可能使上正确的轨道。比如,由于国家统计局的住房是投资,那么房价如何上涨都没有关系,即使涨到天上去也与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无关。早几年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房价可以飚升10倍,而居民消费指数则下跌了还是下跌。如果住房与消费有关,房价上涨影响CPI上涨了,那么当实质利率为负利率,央行岂敢让贷款利率下跌了再下跌?现在这方面的问题相当严重。

 

二是如果住房是消费,那么这种住房消费又是如何来界定?仅是事前规定持有一套住房、二套住房就可以为说是消费吗?如果是这样规定,政府也太低估广大民众的智商了。很简单,居民持有一套住房都可用于投资,那么持有一套以上的住房更可以用投资了。更不用说持有二套以上住房了。其实,居民持有多少套住房为消费或投资不是最为重要,重要的是,如果居民持有的住房用于投资后有没有相应的事中及事后税收政策来界定。有没有对住房投资所得征税,如果没有,报告中鼓励的居民住房消费一样会走上早几年疯狂投机赚钱之路。如果这样来以住房消费来鼓励房地产市场发展,那么这种市场肯定会走上房地产泡沫破灭的不归路。

 

三是在当前的高房价下,对绝大多数民众来说,有能力住房消费吗?因为当前国内经济问题仍然是房地产。因为早几年住房市场价格快速飚升,不仅把绝大多数民众挤出住房市场,让他们没有能力进入,即使有些民众能够购买住房,也是用几代人的财富在支撑。这不仅造成了全国居民严重的消费挤出效应,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也造成整个社会财富分配严重的不公平。如果在房价不回归理性,不回到消费者可出价的水平,那么这个时候鼓励居民住房消费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也就是说,这种政府鼓励住房消费,甚至于鼓励改善性住房消费目标还是为了保GDP,而不是为了民生。报告的内容讲得很好,是以民生为主,为了广大民众的居住条件改善,但让居民在高房价下进入市场消费,其效果只能是反之。所以,“提质减速”的GDP就得对居民的住房消费重新厘定,出台好的政策来保护,不要反其道而行之。

 

如果仍然鼓励住房的投机炒作来保证GDP增长,如果住房仍然是投资赚钱的工具,那么它一定会给中国经济带无穷的灾难。这样的GDP不能提高质量,减速也没有多少用。

 

个人简介
1958年出生于江西上高, 1989年获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1997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7年7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1998-2000年到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做合作研究; 1999…
每日关注 更多
易宪容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