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我们准备好了吗?

王晶 原创 | 2015-05-11 12:55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近些年,新兴科技浪潮引发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巨大的变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3D打印、工业4.0等等前沿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维,让人眼花缭乱。为了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工业4.0,我想先来理清一些概念。

  首先,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是通过PC与PC相连形成的网络,解决的是信息的共享和人与人的信息交流问题。移动终端的产生,使得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手机,实现随时随地的信息交流、共享。这便延伸出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概念。

  其次,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是通过感知、识别技术把地球上的“物”数据化,再通过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实现物与人、物与网的连接。O2O的出现,开始真正实现了“线上的虚拟网络与线下实体世界的相连”。但现在很多场合误将“O2O”说成是移动互联网,而O2O实际上,更确切的定义应该是“移动物联网”。

  第三,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是将互联网和“物联网”为基础所形成的海量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类、存储、分析、处理,形成数据的智能化应用,就是“云计算”。

  对于科技浪潮中不断涌现的新概念,我认为大体分为三类:①互联网类(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②物联网类(物联网和移动物联网)、③大数据类(大数据和云计算)。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实体经济与工业造成了巨大的损伤。全球一片经济恐慌的背景下,奥巴马政府2009年10月听取了IBM的建议:发展“互联网+物联网”的"智慧地球"战略。此后,各国政府相继提出了“物联网战略”。2011年6月和2012年3月美国又先后启动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与“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促使了美国经济复苏。2013年4月,德国率先提出了“工业4.0“概念。

  工业4.0可以说是新一轮的工业革命的开始。从发展历程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即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带来机械化的制造,解决了人的体力劳动力的瓶颈,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带来了能源结构的升级、自动化生产的诞生,把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生产的规模化使生产力实现了一次飞跃。工业3.0是电子时代,也是个人计算机和信息化的时代。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开始把人类从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在工业化管理与自动化制造水平的提升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长足进步。

  今天的工业4.0时代,最核心的内容是“物与信息化”的结合——供应链和生产制造过程中,让物理实体世界的“物”实现数据化、身份化、智能化、信息化。换言之,工业4.0实际上是传统工业化领域基于物联网实现智能化生产的颠覆性转型升级。如果它“最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最大程度符合人类对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的目标得以实现,那么,必将带来人类工业史上重大飞跃,也就促成了大家所说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众所周知,互联网带来了电商的发展。某种意义上,互联网是对商业流通领域生态环境的一次颠覆性的革命。电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经销商、实体店的销售模式,整合了所有的碎片化的资源,最大限度的节约了流通领域成本,提高效率,形成新的商业生态。同样,工业4.0时代也将带来产业生态的巨大转变。在传统制造业时代,根据“微笑曲线”原理:只要把“设计研发端”或“销售与服务端”做到位,企业的竞争力就能够确立。而在工业4.0时代,一个最重要的变化是:“微笑曲线”将会变平。处于“微笑曲线”中最低附加值的“制造端”将由于智能化生产时代的到来变得与“设计研发端”、“销售与服务端”同等重要。可以预见,制造能力智能化会促进设计研发和营销服务两端的竞争力提升,工业4.0时代的产业链分界点将会被打破,创客和定制化时代的就将到来。

  今天上午我刚同一位在关键核心技术着深厚积淀的国家级专家见面。他在科研开发领域专研30年,很多创新和发明都走在世界的前列,甚至有些创新比美国还早了十几年。然而,由于研发成果迅速商品化能力和产业化能力的薄弱,使得我们很多先进的科研成果无法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并未真正面向市场运用。因此,对一个国家而言,产业真正的竞争力,不止在研发能力,更包含了产业化能力和制造水平。

  人类社会从“农耕时代”到“工业社会”再到“知识经济”的进程中,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社会并没有完整地经历过工业化的洗礼。例如,在中国IT产业快速发展中,很多企业是从山寨或者是代工的“短平快”起家的。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有长时间的积淀。令我担忧的是,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中国制造业在人才、技术、文化的积淀还不够,而工业基础还不扎实,那么当工业4.0时代到来的时候,我们都准备好了吗?

  站在这个视角看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如果我们的创新能力、工业制造能力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即便是商业做得再好,那也只能在“虚拟”的流通领域一枝独秀。换言之,没有好的技术和产品,即使拥有再好的商业渠道,资本市场也将越来越泡沫化、空心化 。只有实虚结合,优质的产业结合良好的商业环境,坚实工业制造能力结合智能技术,才会产生最大的价值。我认为,这正是总书记一直强调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恰恰是工业4.0带给我们最大的挑战。

  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在一次次的技术创新、一次次的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过程中不断解放实现的。今天在面对工业4.0的挑战时,我们首先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们国家的GDP已经全球第二,但是我们在传统制造领域的科技实力和制造业基础,与世界水平相比,相距甚远。在这一轮的经济发展,中国要想成为真正的世界大国,我们企业家一定要本着开放、学习和创新的态度。这其中,创新型的企业要积极同优质的制造业融合;制造业的企业更需要从现在做起、主动适应数据化、自动化、网络化的产业变革。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有可能推动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才有可能通过横向、纵向地去整合我们现有的供应链、生产制造与产业资源,重构商业生态与产业竞争力,真正应对工业4.0的挑战。

  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王晶在全球创新论坛2015年会上的演讲录音整理)

  

个人简介
新大陆科技集团总裁
每日关注 更多
王晶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