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限制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主性?

易宪容 原创 | 2015-05-16 13:33 | 收藏 | 投票

据报道,美国《华尔街日報》引用知情者称,人民银行官员在宣布降息之前要求商业银行将最高存款利率维持在2月设定水平,不要上调到人行510日设定的1.5倍基准利率上限。有不遵守的银行将面临着处罚。与前几次降息一样,这次央行在降息的同时也进一步放宽对存款利率管制。央行允许商业银行将存款利率上限设定在基准利率的1.5倍。这就意味着1年期存款利率上浮区间上限升至3.375厘。而在调整前,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2.5厘,银行存款利率流动上限为基准利率的1.3倍,也就是3.25厘。

 

有外国媒体表示,除南京银行充当带头大哥将存款利率较基准利率上浮40%外,其他各家银行都没有大幅上浮,宁波银行更是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因为,有银行人士称,此前央行有约谈,存款利率不能上浮到顶。而且,在510日央行宣布降息时,《下调人民币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答记者问》中对存款利率超出合理水平,会对这种扰乱市场秩序的金融机构发出警告并处罚。

 

不管这些报道真实性如何,但是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就是当前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多么的艰难,要走一步是相当困难的。比如,这段时间来,中国央行降息降准,总是有央行官员出来说,这不是中国版的QE,也不需要中国版的QE,当前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仍然是中性。真的太好笑了!降准降息就是货币政策放松,而且是连续降准降息,更是货币政策的宽松,即使是不欧美的QE,但实质上都是一样,即信贷扩张。只是使用货币政策工具不同而已。我们可以看,2008年以来中国央行也没有采取欧美的QE,但是信贷过度扩张比起美国来说,有过之无不及。

 

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也是一样,本来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一切问题根源都在于价格机制扭曲。在一个市场中,价格机制都不合理,都会扭曲,那么这个市场如何能够有效运行。现在央行让利率市场化改革寓于政策调整中,这种做法没有什么错,它可以减轻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市场冲击。但是,央行一方面宣布,要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让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上升到基准利率的1.5倍,但是另一方面又对这顶政策宣布以口头的方式禁止商业银行这样做。央行这样做的理由是为了减弱存款利率上升过快对市场的冲击,但实际上是央行用管制之手转移存款人的利益。让存款人的财富通过管制之手转移贷款人手上。这样做不仅不公平,也会严重弱化央行权威性。央行的政策承诺不让执行,那么央行政策权威性何在?

 

本来中国央行的基准利率就与欧美国家完全不同。中国的基准利率是一年期存贷款利率,这是对商业银行直接的风险定价。如果这种利率不放松,商业银行根本就没有自主定价权。而且欧美国家央行的基准利率或是货币市场隔夜拆借利率或是国债市场回购利率,是间接利率,是需要通过传导机制才能到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上来的。比如当前美国的基准利率处于0-0.25%的水平,但商业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平均利率则为3.85%

 

现存央行不仅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直接定价,还得管制这种利率政策面与执行面的不同,这自然更是容易引发银行市场利率价格机制扭曲,实际上,这样根本就不利于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也容易造成银行脱媒体会越来越严重。可以看到,2014年以来,国内商业银行的存款出现负增长,就是由于这种存款利率过度管制,使得大量居民的存款流出银行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削弱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也会弱化央行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因小失大。

 

所以,央行根本不要用过多的行政之手来影响市场的价格机制,而是要加快利率市场改革,真正用市场的力量来决定金融资源的配置,这样才能真正让国内金融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并建立起有效的市场价格机制。否则,当前金融市场许多问题根本得不到解决。

 

个人简介
1958年出生于江西上高, 1989年获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1997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7年7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1998-2000年到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做合作研究; 1999…
每日关注 更多
易宪容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