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为利率市场化奠定了基础

易宪容 原创 | 2015-05-18 14:03 | 收藏 | 投票

510日央行宣布,从511日开始下调一年期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0.25厘,同时把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扩大至至1.5倍。按照一般的市场分析,这次央行降息,目的是保证经济增长、降低实质利率以便降低市场融资成本,及最为重要的是重手抵抗通货紧缩。

 

因为,从近几个月的CPI来看,CPI已经有8个月处于“1”的水平。在央行看来,CPI处于低位,降息的理由也就十分充分了。因为,实质利率过高不利企业增加投资、降低金融市场的融资成本,及容易形成通货紧缩。但实际上,抗通货紧缩只是市场的分析,或只是表面的文章。一则尽管CPI8个月处于“1”的水平,但根本没有出现负增长。CPI不为负哪里来的通货紧缩?二是CPI处于“1”水平对经济就不好吗?因为,只要经济不处于收缩,如果技术进步、经济效率提高、新产业出现、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都是影响价格走低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物价走低对国民经济只会有利而无害,是不需要抵抗的。对此最近央行的《货币政策报告》也是肯定的。

 

还有,201411月及今年3月降息后,即使到3月份贷款利率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十分有限,只有0.22%(贷款基准利率下降了0.65%)。一般贷款利率仍然在6.78%,按揭贷款利率在6.01%。而且商业银行贷款利率70%以上都是上浮在基准利率以上。也就是说,在当前利率双轨制下(即存在银行及非银行的利率),希望基准利率的降低来降低整个金融市场的融资成本是相当困难的。这不仅在于商业银行风险意识增加而不敢把贷款利率下降,在于存款利率上浮区间扩大,会增加银行的贷款成本,商业银行没有动力把贷款利率下浮,而且在于非银行市场的利率普遍都处于高位。不过,这几次央行降低利率对市场预期影响则是很大,它成了最近国内A股一轮又一轮上涨的巨大推动力。

 

当然,对这几次央行降息,我们可从另外角度来思考。可以看到,最近央行在半年的时间里三次降息,看上去与以往一样,都是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对称性下降,但是每一次在存款利率下降的同时,都提高了存款利率的上浮区间上限。实质上是非对称降息。即贷款利率下降,而存款利率下降则取决于商业银行。因为,前两次降息存款利率上浮区间上限每次都提升10%,这次降息存款利率上浮区间上限则提升20%,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提高到1.5倍。央行这样做,以开创性的方式为中国利率市场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目前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情况来看,在2014年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限全部放开之后,央行对利率的管制只剩下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贷款利率是商业银行的收益,由于利率双轨制,再加上转轨而来的融资饥渴症仍然严重,即民间市场融资利率远高于银行市场的利率,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市场卖方市场盛行,商业银行根本就没有动力来降低贷款利率。因此,贷款利率下限全部放开所起到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而存款利率是银行的成本,它的高低成了银行成本的硬约束。在存款利率没有放开的情况下,国内银行竞争的成本约束是类同的,所以银行的竞争往往就是贷款量上的规模竞争,即银行的竞争力完全取决于银行信贷规模的大小。这也就是早几年,为何国内银行容易形成信贷过度扩张的动因所在。这就容易导了国内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严重扭曲。

 

如果存款利率全面放开或部分放开,国内银行就得在利率、服务及银行资产质量等综合性方面进行竞争。没有优势的利率及良好的服务,银行就无法吸取更多的居民存款;银行的资产质量不高或银行信用不是太好,居民考虑存款的安全性,也不愿意把存款存到这些银行。而银行存款利率的上升,则成了银行贷款的硬约束。这就需要银行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改进服务态度,改善企业经营模式等,以质方式在竞争中取胜。否则,银行就容易破产倒闭,成为高风险行业。可见,存款利率放开对形成国内银行的有效竞争是十分重要的。

 

央行三次降息并逐渐地提高存款利率上浮上限区间,这不仅在于把利率市场化改革偶于货币政策调整中,以便让银行在这种政策逐渐调整中不断地学习并提高其自主风险定价的能力,也可把利率市场化改革给市场可能带来的风险及震荡降低。因为,根据近几十年来各国金融改革的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初期都容易导致利率快速上升从而容易导致金融市场震荡,及影响实体经济增长。可以看到,在5月份存款保险制度开始运行之后,各国所经历过的艰难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会在逐渐平稳的过程中得以完成。所以,央行降息正在奠定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

 

不过,在最近的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报告明确强调了当前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由数量型工具向价格型工具转型,强化价格的工具及传导,及如何在达到在“量”与“价”之间的平衡。这个思路是对的。但是,当前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在于存款利率全部放开问题,更在于基准利率体系现实全面转型的问题。

 

因为,在存贷款利率全面放开之后,当前以一年期存贷款为基础的传统基准利率体系的严重缺陷都会暴露出来。因为,一年期存贷款利率是银行一年间的风险定价,它无法反映即时或短期资金供求变化,具有明显的时间滞后性;同时,对于资金市场一年期的供求关系来说,由于时间太长,这种利率变化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还有,银行市场仅是金融市场一部分,随着国内融资结构改变,银行利率对整个金融市场影响也会弱化。这种利率是否能够传导到其他市场是令人十分质疑的等。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央行也在推出其他的一些基础利率,货币市场贷款基础利率、大额存单利率等,但这只是会把简单的问题更为复杂,增加交易成本。因此,如何现实基准利率体系转型成了利率市场化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个人简介
1958年出生于江西上高, 1989年获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1997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7年7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1998-2000年到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做合作研究; 1999…
每日关注 更多
易宪容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