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经济的脉络

宋广磊 原创 | 2015-06-16 10:35 | 收藏 | 投票

城市化被普遍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指标,城市化带来了社会生产的高生产率,而能够提高城市化率也在于乡村经济生产率的提高造成的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城市与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也增加了它对人们生活发挥的作用。城市便利、增加了人们可能的经济活动,加快了资本、劳动力的流动,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究本溯源,人们总是倾向于距离获得商品和服务近的地方居住,而且需要获得社区的认同,形成近乎一致的需求。这样就会产生矛盾,人们得到需要的服务的成本增加了,比如教育,即使行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形成的排队机制或竞争都会淘汰一部分人。而且人们之所以努力却无望的偏差多由于理想超过实际,这不仅加重了资源利用的成本,也干扰了资源的正常使用。

正如皮鞋的发明来自更加有效率的使用牛皮,为什么不能将资源比如教育、交通、医疗等更加公平均衡的分布呢?显然城市化更加有助于实现它,形成合理的集散中心,这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成本,另一方面就是获得这些资源的代价,人们要获得这些资源首先需要获得城市 的居住权,即使抛开这一点,让人们的选择无非是城市或者城市的郊区,人们发现获得一种资源会产生需求发散,会产生多种资源的需求。城市本质上在提供资源便利的同时也就带来了这种影响,如果商品的边际价值提高了,肯定会对市场形成影响,商品供求曲线所表征的虽然仅仅是单一商品,但因为商品出现于的地域、群体不同也会对其他商品造成不同程度的替代或补充。

城市最显著的问题就是交通方便但同时也很拥堵。成本与收益必定同时存在,这样才有均衡的存在,价格才得以形成。地铁造价很高需要服务更多的乘客才能使得价格趋于合理,否则地铁票价因为趋高造成乘客减少或者乘客不够理想而促使票价提升都会造成收益的降低。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曲线无不渗透着消费者从众选择的影响,消费者群体的形成也使得商品投放更具有针对性。

城市级差地租也是竞争者造成的,这就带来每单位地租需要和它带来的收益正相关。造成的结果是服务业在中心区,制造业次之,农业在郊区或者更远的地段,中心区消费者或者交易频繁,地租承载的活动也在增加。这都使得级差地租趋于合理。

城市化的要义在于要人们去寻求服务,这就提高了服务的价值或者也意味着成本的降低;而寻求人们购买的服务则降低了它本身的品质而无论着这种服务对人们的重要性为几何。诚然这仅仅是一方面,但城确实以市来推动。因此,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城市化在于纠正这一基于资源调配、大众经济心理的要义,使得城市不仅仅在于提高经济效率,更应提高人们生活的品质。

宋广磊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业余写作,偶有所感均点点滴滴记录下来。
每日关注 更多
宋广磊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