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小微金融服务的苏州银行模式

蓝春锋 转载自 金融时报 | 2015-06-28 21:48 | 收藏 | 投票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做好小微金融服务。可是由于贷款管理成本高、风险控制难,小微金融也是有些银行不愿涉足的领域。苏州银行作为一家地方城商行,自翻牌成立以来始终紧扣服务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主动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凭借天然的地缘、人缘优势,在信贷规模和资金头寸从紧的市场环境下,通过几大措施保障,全力开展小微金融服务,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客户的认可。2014年,苏州银行荣获“全国十佳支持小微企业银行”、“2014年江苏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为探索小微金融服务的有效途径,日前本报组织金融界专家学者对苏州银行小微金融服务进行了考察,并召开由政府有关部门、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人员和专家学者参加的小微金融服务研讨会。与会者对苏州银行小微金融服务的措施和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推动小微金融服务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截至2014年末,苏州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96.37亿元,较年初增加128.89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74.89%。增量同比增加30.92亿元;增幅达35.07%,高于年内全部贷款增幅1.57个百分点,全面实现小微贷款增长“两个不低于”发展目标。2014年累计发放小微贷款816.11亿元,同比增加222.73亿元,累计支持小微客户12000余户,同比增加2600余户。2014年末,全行小微企业贷款客户11000余户,较年初增加2600余户,增幅达30%。小微金融服务的迅速发展有赖于该行采取的几个保障措施。

  战略保障

  苏州银行制定了“以小为美、以民唯美”发展战略,明确专注“服务中小、服务市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市场定位。并通过制定实施三年规划,不断加强对居民、小微和“三农”的服务,成为中小企业的伙伴银行。

  组织保障

  (一)组建服务小微企业的团队架构。2012年初成立了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小微金融事业部。内设综合管理中心、业务规划中心、风险管理中心、内控合规中心4个二级部门。目前,对外营业网点已增至26个,实现全行直属分支机构全覆盖。设立中小企业中心,下设商贸物流中心、科文公共事业中心、制造业中心3个二级中心,负责全行中小企业产品开发管理,根据客户需求制定产品方案并实施推动。

  (二)灵活授权制度,简化审批流程。对1000万元(含)以下普通贷款的新增客户授信审批授权至各分支机构,对500万元以下普通贷款客户实行独立授信模板,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效率,最快3个工作日完成审批。苏式微贷业务成立4人集中审批小组,实现苏州大市集中审批、异地授权审批的模式。基于“因人授权、因产品授权、因地区差别授权”的技术人才授权模式,最快的贷款当天申请,当天发放。

  创新保障

  (一)引进德国IPC技术,打造苏式微贷。2012年4月与德国IPC公司签订微小企业贷款咨询服务,通过“到户调查、眼见为实、自编报表、交叉检验”的方式,建立与微小企业特点相匹配的尽职调查制度和方法。从人员招聘到培训、从业务营销到贷款审批实行全面流程改造,专注开辟小微客户市场。截至2014年末,苏式微贷客户3800余户,贷款余额10.18亿元,全年累计发放14.56亿元,三年来间接帮助15.8万余人就业。

  优化“信易贷”,逐步放开信用贷款门槛,改革微小贷款“信易贷”产品,将金额提高至50万元,在IPC调查模式的框架下,借鉴打分卡技术,确定信用贷款金额,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贷款便捷性;推出“便捷贷”,在存量客户中选择信用较好的客户,给予客户一定的最高循环额度,客户在授信额度和时期内用款时,仅需至银行填写贷款支用单即可放款,无需审批,践行改“定制”为“订制”和变“规定”为“约定”;创办“小贷通”,即对符合该行授信准入的所有小微企业实行授信3年,单笔贷款期限最长1年。在授信期限内,借款人与该行签订最高额融资合同等相关合同,在合同规定的额度和有效期内,可多次提款、逐笔归还、循环使用,无需重复审批,授信额度最高300万元(含)人民币;推广“随心贷”。在循环贷款基础上,推出随借随还的贷款品种,贷款按日计息,客户使用多久,按使用的天数进行利息结算。客户可通过网银、柜面、自助终端等设备进行提款还款操作,无需人工服务,具有高效自主、不提款不计息的特点,小微企业可以根据销售淡旺季等情况合理使用资金,可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二)联合多方资源,创新产品体系。创新推出“锦绣融”产品,建设女性金融品牌,为女企业家企业提供从开户结算到贷款、投资理财规划及专属金融顾问的全方位金融服务,旨在搭建帮助女性创业、成长、成功、反哺社会的金融服务平台;创新推出“品牌银”产品,服务和支持本土品牌企业发展,以地方品牌企业依法可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中的财产权质押作为融资担保,充分盘活企业小微企业无形资产,解决企业有形抵质押品难以满足其融资需求困难;创新推出“诚信银”产品,对于“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在原有抵押融资基础上,可获得该行一定信用融资额度,旨在服务和支持本地重守企业发展,鼓励和支持诚信文化建设。该产品基于对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和信用情况的认可,给予增信,提高了企业房地产抵押可获得的额度;创新推出“农发通”产品,由苏州市农业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担保,通过批量授信,向符合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发放的专项小额贷款,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设备购置以及日常流动资金周转所需,支持“三农”发展,利率按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执行,不能上浮;创新推出“科技贷”与“科贷通”,发挥法人银行优势,开创以政府提供风险补偿金为基础的科技型企业融资模式,以此增加企业融资额度。

  (三)创新服务,优化流程,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质效。以方便小微企业融资为目的,简化业务程序,减少办理环节,增设咨询服务,科学设置工作流程,实行“多渠道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为小微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创新贷款申请受理方式,开通网站方便小微业务受理,开通微信、手机APP受理微贷申请、贷款查询、贷款发放等业务;改善小微信贷处理流程,做到像工厂标准化制造产品一样对信贷业务进行批量处理,从小微贷款的设计、申报到审批、放款、风险等各个环节,实行“流水线”作业方式,形成标准化的各个流程环节。把客户的等待时间降到最低,节省了办理时间,减少客户时效成本;灵活调整客户还款方式,为贷款资金更契合企业用款需求、生产周期和周转时间,直接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了“随借随还”,“按月灵活还款”等还款方式;推动业务端口前移,创新开发“苏e财务云平台”,将小微企业的会计财务系统内嵌到银行生产系统,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时段、全方位、一站式的便捷化、低成本金融服务。

  资源保障

  (一)优先保障小微企业的信贷规模,确保小微企业当月信贷需求当月满足。全国率先发行首只“三农”专项金融债。截至2014年末,使用专项金融债券募集资金发放专项涉农贷款6.06亿元,投向农业、林业、农产品加工、农副产品流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林牧渔服务业等行业。在江苏省首批推出小微企业转贷业务。为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资金经营周转压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苏州银行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出小微转贷业务,为生产经营正常、资质良好、资金用途明确、风险可控的小微企业资金周转提供短期融资支持。

  (二)拓展合作模式,财务资源倾斜,有效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实施伴飞客户收费优惠。针对以苏州银行为主要结算行的伴飞客户,经客户申请可给予运营服务、电子银行服务等各项收费的优惠及减免,减免标准等同或优于其他同业,至2014年末,累计为13户企业优惠交易笔数超2000笔;实施“锦绣融”贷款利率优惠:“锦绣融”优惠利率贷款帮助女企业家降低融资成本,女企业家企业或获得全国荣誉称号的女性创业者,可在该行获得基准利率贷款;实施苏式微贷续贷优惠:对在该行获得第一笔经营贷款3217户中第二次续贷的665户客户,给予费用减免、利率优惠,共提供21650万元资金支持,直接减少324.75万元利息;降低融资成本:从2014年10月起,该行通过电子商务的交易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加大了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降低了信用贷款的利率,经营性信用贷款的发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16.7%。

  (三)专项配置人力资源,保障中小企业面广量大的服务需求。微贷团队配合新网点开设,持续开展专业人才招聘,2014年共招聘录用微贷从业人员126人,2014年末,微贷业务从业人员达208人。对公客户经理团队不断扩大,2014年末,公司业务条线对公客户经理营销团队共有436人,其中70%专业服务于中小企业。

  机制保障

  (一)全面的考核激励机制。明确对小微贷款增长“两个不低于”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在经营机构绩效薪酬考核办法中设置“小微贷款累计投放额”、“小企业授信户”、“伴飞计划”等考核指标。制定卓越企业伴飞计划、科技金融等专项竞赛方案,强化考核机制,加强业务推动。制定小微企业贷款客户经理专业序列建设指导意见、微贷客户经理聘任与考核管理办法、微贷客户经理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调动微贷从业者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专业的人员培训机制。建设多层次培训体系,包括入职、专业技能、管理能力以及领导能力四个层面。优化现有内训师素质,选拨有培训特长员工充实培训队伍,提高培训的专业化水平,助推业务发展。利用网络学院现有资源定制有针对性的阶段性定向培训计划。引入外部师资,制定菜单式培训,促进新员工快速成长。

  (三)科学的风险定价机制。坚持收益覆盖风险原则,利用各种渠道获得小微企业信息,实行区别对待、综合评价,向成长性好的科技型、节能环保、新兴产业类小微企业倾斜,实行差别定价办法。对于混合担保,根据不同担保覆盖比例,采用利率权值定价方式

  (四)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实行风险关口前移、简化审批流程、引入风险经理,根据小微企业客户融资业务“急、小、频”的特点,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实现小微企业客户审贷的标准化、流程化和无纸化。

  (五)贷款违约通报机制。严格实行“双人制度”,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行业风险、市场风险、非财务因素、法人素质等,同时发挥人行征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公民身份联网核查系统等的作用,利用电子网络手段防范控制各种风险,筑牢“科技防火墙”。建立小微企业贷款违约信息通报机制,建立全面风险预警体系,违约信息及时识别、及时通报,积极推动诚信信息平台建设。

  (六)利用大数据防范业务风险。2014年苏州市政府大力推进的苏州市地方企业征信系统运行以来,首批采集了工商、税务、质检、法院等26个部门47项信息数据,包括企业纳税申报、用水用电、行政处罚、进出口额、房产抵押等。该行作为首批试点银行,目前已收集到559户企业的授权资料,预计2015年底可获取80%授信客户的授权。该行将借助该平台及第三方大数据平台,及时验证信贷客户相关信息,降低银行尽职调查成本与经营风险,提升区域信用环境,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苏州银行通过资源倾斜、创新产品和服务、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等措施有效加强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助推实体经济转型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苏州银行将继续围绕定位,以小为美,立足小微企业,在做强做优的同时,着力打造一流的服务渠道,构建全方位、多元化、先进的服务体系,继续探索小微金融服务之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并努力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领先型银行。

  点评:

  魏革军(中国金融出版社社长):

  这几年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情况下,苏州银行能够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一方面得益于苏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的区位优势,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该行清晰的发展规划和强有力的管理,值得研究和肯定。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银行只有密切关注并积极应对当前宏观经济改革与政策的重要变化,才能在转型发展中把握机遇。这些重要变化体现在:一是金融改革将更加深入。《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实施,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改革势在必行。二是金融市场准入更加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对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开放,国有银行改革步伐加快,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一带一路战略以及自贸区建设,这些都是国内经济金融适应全球化、国际化,日趋全面开放的重要变化。三是宏观调控方式和机制发生重要变化。过去宏观政策更多强调市场的流动性或者有效供给与需求,并通过不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予以调节,现在的宏观经济政策将更加关注整体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是新常态下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非常明显的变化。四是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变化。互联网已不仅作为技术要素改变经济发展,更是以丰富的资源要素改善了GDP形成机制,并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方方面。苏州银行在制定战略的时候,充分考虑这些变化,立足实际,就会发现新机遇,获得新发展。

  李大平(金融时报社副总编辑):

  金融支持小微实体经济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特别关注的一个课题。在经济下行压力和金融竞争不断加剧情况下,商业银行要发展壮大,首先要有开拓创新精神,其次就是要找准定位、办出特色。苏州银行对此已有清醒的认识,并取得一定成绩。苏州银行的战略定位是面向“三农”、小微、面向市民百姓,努力做区域内有口皆碑的支农支小银行,努力打造小微金融特色品牌,这和国家的大战略高度契合,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苏州银行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区域法人城商行,在服务小微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如银行机制灵活、差异化市场需求易于解决、运营成本相对较低、从业人员素质较高等。相信苏州银行会在特色小微金融服务发展之路上有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为小微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曾刚(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

  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信息不对称;二是银行运营成本高。建议能够从思维创新和模式创新的角度探索解决。第一,借鉴互联网金融领域信息与风控技术。现在各级政府都在搭建信息平台,银行可以与之开展合作。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也可以使商业银行在技术层面上尝试运用先进的信息获取与分析方法。第二,小微金融服务未来需要更专业的团队。现在互联网+思路引导下,经济发展将主要是轻资产模式,不同行业的风险点也不一样,有些行业即使有足额的抵押品,风险可能仍然很高,有些行业没有抵押品,风险也可能很低。商业银行要借鉴风投领域的思维,培养引进更多具有前瞻性的行业专家,只有真正了解行业,运用不同风险估值方法,才能够开发真正适应不同客户的特色产品。第三,银行未来需要综合化发展。商业银行要从传统信贷为主模式转变为综合服务模式,能为小微企业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与其他平台开展跨界合作等。

  黄建平(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长):

  支持小微实体经济,助推地方经济的转型发展,多年来一直都是经济金融领域突出的重要课题,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人民银行、监管部门到商业银行,在这方面都已做了不少工作。从人民银行角度,近年来在货币信贷方面出台很多支持政策,也从不同角度开展了系统化和信息化建设。商业银行实际上一直在做,地方法人银行由于市场定位和自主权原因,相对来说做得更好一点。近年来,苏州银行在服务“三农”、小微方面逐渐做出特色,成效非常显著,并且也有明确的前景规划和路径措施。在当前经济运行新常态、金融竞争日趋激烈环境下,希望苏州银行能够围绕定位继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支持小微实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在自身发展壮大过程中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宋继峰(苏州市金融办副主任):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失信成本小、社会信用基础薄弱、银行机构小微金融服务专业性不强等。针对这些因素,苏州市委、市政府以信用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在推动银企合作方面,特别是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2014年通过苏州国发征信公司建立了企业征信平台,把苏州全市包括税务、海关、法院、公安等所有行政部门管理信息全部汇总到平台,并协调政府部门组织企业开展征信平台的公开信息授权;在征信平台上征集企业融资需求,以平台为基础引入商业银行合作机制,制定金融支持行动计划,对自主创新型、高新技术型、IPO及新三板等不同类型企业给予不同形式的支持。政府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对信用贷款给予一定奖励,对信用风险按一定比例补偿。这些工作很大程度解决了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融资难等问题。苏州银行作为苏州地区本土银行,近几年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创新成果突出,并积累了丰富经验,也是征信平台首推的合作银行之一,相信接下来的合作与探索将会更加有效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信用体系建设。

  王兰凤(苏州银行董事长):

  一家银行如果没有特色实际上就没有价值。苏州银行成立较晚,但近几年发展成果证明,我们最初确定的战略和定位是正确的。各级领导的肯定、专家学者的指导以及市场反馈使苏州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坚定,就是继续围绕市场定位,在选定的区域范围内精心打造特色银行,精心打造有价值银行。

  世界永恒不变的是变化,当下已经是非常深刻的变化。借力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银行业现有资产实际上仍然具有一定优势。苏州银行作为区域性的商业银行,必须在未来的发展中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关注宏观层面、政策形势、新兴业态等方面重要而深刻的变化,同时还要注重思维创新和模式创新。只有把握并顺应这些变化,主动应对,才能找准方向,发现机会,才能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仅实现规模上的变化,更要实现发展内涵上的变化。

个人简介
出生于赣南,求学于京西,就业于浙北,金融从业20多年,持续关注金融对经济\经济对金融的影响。本站为本人学习及原创作品刊发网站,转载文章仅供本人学习之用途,版权归原作者,原创作品若转发引用请注明出处。
每日关注 更多
蓝春锋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