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能否国际化是由别人决定的

吉宁 原创 | 2015-07-28 09:24 | 收藏 | 投票

 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认识,我的基本结论是,人民币国际化非常重要,我们也要稳步推进,但是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着现在一推进,过两年人民币就变成主要的国际货币了,这一点我跟成思危先生的看法是一致的。

  在我看来,一种货币的国际化是多种因素决定的结果,不是一个机构或一个组织,甚至一个程度的推动,就能够做到的。简单来说,就是人民币国际化最后能不能成功,不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是别人决定的。因为人民币能不能国际化,不是想不想推出去,而是别人愿意不愿意使用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很多,但是最简单的无非就是货币的三大常见的功能,就是货币作为支付的工具、作为定价的尺度、作为储值的功能,在人民币推广到国际市场上后,别人都愿意用人民币来做这三个工作,那就是一个世界货币。所以我们确实在往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还是应该比较有耐心,不要想着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做到。

  有很多专家提出,因为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快,我们的经济规模很快就会超过美国,所以顺理成章就可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既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了,那么人民币当然应该成为,而且必须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货币。

  这二者之间有联系,但是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在20世纪初的时候,美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经济的规模已经超过了第二大、第三大、第四大经济体,也就是英国、法国、德国经济的总和,但是20世纪的时候美元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储备货币,而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到了大萧条之后美元才开始真正崛起,当然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才是真正在世界范围内确定了美元的国际货币的地位。

  一战和大萧条,包括二战起了这么大的作用,是跟美联储的建立,以及美国向国际市场大量提供美元的流动性是有关系的。尤其是在一战期间,欧洲打得一塌糊涂,美国给双方都提供了融资,促使美元走向了世界。所以光看经济规模是不行的,经济规模可以作为某种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有学者说如果按照经济规模来看,人民币在今天的国际储备货币中的比重应该占12%左右。这样的看法可能过于简单。我们做了一个研究,把世界各国的储备货币放在一起,看用什么变量可以解释一个国家到底能够占到多少比重,结果表明加进去的变量不一样,预测人民币的比重会有很大的变化。第一种情形,假定只是把经济规模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来预测今天中国的经济规模能够决定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大约在10%-12%左右,所以如果规模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人民币已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储备货币之一了。

  但是问题没有那么简单,如果把资本项目开放、汇率体系、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放在一起再来预测,所占的比重就开始下降了。当最后把经济自由度全放在一起,所有的制度性变量都放进去,假定说放开来让世界各国来投资,人民币在国际储备体系当中能占的比重大概是2%左右。

  人民币国际化的三大条件

  我自己觉得2%还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这个问题说明人民币国际化要做的,就是怎样把今天我们认为比较合理的2%的数据哪一天提高到12%或者是更高。这中间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程,要做一些制度、政策、甚至经济实体上的改进。

  简单的来说可以把条件分成三类:第一类条件,经济规模确实很重要。如果经济规模小,也不见得不能成为国家储备货币,有的国家很小,但是在国际储备货币中很重要。第二类条件,经济规模大不够,经济要相当的开放。也就是说,国际经济活动非常活跃,其它国家的投资、其它国家的居民和企业使用人民币的可能非常高。其它国家使用人民币的基础条件,就要求有一个很大的市场,要有市场的深度、流动性、各种产品。

  所以人民币能不能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金融市场够不够发达,如果人民币推出去,但是没有可以购买的产品,就像今天外国人持有了人民币,他们能做的包括,存款到中国的银行里、买房地产、买股票、买债券,但是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外国人可能不感兴趣。这就是资本市场的质量、市场的深度问题,还有一个是流动性的问题。对于持有储备货币的机构来说,流动性是很重要的,产品进去了要随时能退出来,退不出来的市场价值是不大的。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日本就是这个问题,日本的资产规模非常大,但是很多人买完了之后就不动了,对于一个大的机构投资来说这是非常要命的,尤其是储备货币,外汇储备就是哪天能用的时候随时能提出来,所以我们的资本市场要发展。第三个条件,制度上要做很多工作。要保护产权,要能够实施破产,还要有信息的自由流动。因为信息的自由流动是金融决策最根本的条件。我一直觉得金融的实质就是资金的融通,金融的最大障碍是信息不对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需要很多配套的制度,其中包括要有各种信息的自由流动,经济自由度是非常重要的。

  人民币国际化,还需要进一步改革

  我相信大家看法比较一致的是,稳步向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是路上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说资本项目开放问题,资本项目不开放,谈何人民币国际化,所以资本项目开放肯定是势在必行,引发的问题是怎么开放、多快的速度开放、开放到什么程度。因为资本项目开放,对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是支持我们可持续增长非常必要的条件。

  但是,资本项目开放和金融自由化,有一个共同的致命的副产品就是金融不稳定,金融不稳定会导致的结果就是金融危机。金融不稳定是有成本的,金融里的原则,稳定有很重要的意义,不稳定是相对的概念,所以现在都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稳定的金融体系是对经济的最重要的支持。所以怎么保证在开放的过程中金融体系的稳定,起码不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里就有改革的次序、改革的基本条件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功课非常多。

  与此相关的,人民币国际化肯定是有一个汇率体制选择的问题。今天我们讨论汇率体制,国家从体制上似乎已经是做了决策的,就是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从政策的语言选择上来说,我们一直说要提高汇率的灵活性,浮动幅度要不断的增加,下一步怎么走,有各种看法,现在似乎是一个争论最多的经济问题之一。很多人认为人民币要贬值,其中一个看法就是经济不好,货币不贬值可能未来实体经济会失去活力,而且过去大多数国家的货币都在贬值,我们的货币没有贬值,是不是我们的汇率政策太保守了。

  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人都在争论,而且有很多政策建议。我自己觉得现在可能有贬值压力,但是大幅贬值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现在经济虽然不好,但是上半年的贸易顺差大幅度扩张,提高了50%,现在的问题是进口跌了15.5%,但是出口只升了0.9%,如果下一步出口改善,顺差增加,可能国际国内对人民币的看法会改变。提出这个问题,因为最终人民币的汇率如果市场机制能发挥作用,就是供求决定的,贸易顺差非常大,表示对美元的需求少,对人民币的需求多,这只是我们在汇率市场上的一个部分。

  另外一些学者说,还有另外一个市场,现在外汇储备减少这么多,大家都在往外跑。我相信这种现象是有的,但是有多严重,我其实不是特别清楚。从官方数据来看,今年的外汇储备似乎减少了3000亿美金,这里有1/3主要是因为本金的减少。但是本金到底去了什么地方,各有各的说法。过去是靠中央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以后更多的是靠企业、民间、个人来持有。现在的非储备性海外资产比例已经上升到41%,说明非官方持有的海外资产在增加,这和外交政策改革是一致的。这3000亿的减少里可能还有2/3是估值的变化。

  美元升值,所有其它货币都在贬值,意味着折算成美元以后价格就减少了,这里主要应考虑我们的组合是否合适。因此可能不存在汇率大幅度贬值的压力或者是理由,但是让汇率变得更加灵活,也应是一致的看法。我觉得增加一些灵活性非常重要,汇率政策应该市场化,比波动区间更重要的恐怕是中间价格的管理。我们现在的中间价,是每天早晨起来都决定一个开盘价,这个中间价主要的好处就是政策灵活度比较大,但是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可能就减少了市场决定汇率的可能性,所以人民币国际化中,也许我们需要对汇率的具体操作机制做重新评估,可能要做进一步的改革。

个人简介
管理博士,实战派企业培训师。
每日关注 更多
吉宁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