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李总理,你该怎么办?

吴晓波 原创 | 2015-07-28 23:56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7月18日,在找钢网承办的“互联网+战略下的钢铁新生产力引擎——暨2015年度钢铁电商峰会”上,人气爆棚的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来到现场,分析了中国产业巨变的经济形势,更是力挺“互联网+”的未来。

“把世界交给80后——我们?然后我们就去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即将消灭你的那个人迄今还没出现在你的敌人名单上”……诸多精彩观点尽在演讲实录全公开!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受找钢网的邀请,今天来到这,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整个产业经济的看法,今天来的都是钢铁企业,钢铁本身是中国产业最基础的一个行业,对整个经济的波动有很大的一个预期性。

我觉得好不好还是前提在变不变的前提下,找钢网在上海开今天这样的会,本身就是产业巨变的一个现象,各位想三年前我们那么多钢铁企业的老板,有没有想到过今天会到上海来开这么一个互联网公司召集的大会,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产业重大变化的现象。未来的中国经济,我认为有两部分非常重要的判断、构成。第一部分是未来整个宏观经济的基本面,第二是针对产业层面各个领域——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与城市化各大领域未来发生的变化,综合起来判断未来是怎么样的。

1978-2015:三次重大产业转型

今年四月份我去北京,总理点了10个人,问我有没有时间。我到北京中南海开这个会,我是第6个发言的,从我这儿开始,谈微观层面经济的变化,在我前面是5个宏观经济学家,社科院的、财政部的、北大的、清华的……他们5个人向总理和国务院汇报了对经济形势的分析。

大家知道,进入2015年以后,整个宏观经济的数据看上去是处在比较低迷的情况,现在看到的数据是2009年以后最差的数据,所以5个宏观经济学家向总理汇报的时候,总理的脸色很差,因为他们说中国现在处于通货紧缩时期——我们最害怕听到这四个字:通货紧缩。而且,之后通货紧缩会成为一个新常态,按照社科院和北大的观点会持续很久,而且最大的问题是中国处在通货紧缩时期,全球同样处在通货紧缩时期,欧盟、日本、俄罗斯等等,新兴国家到发达国家基本都是在这个时期,而且相对来讲中国和美国是比较有成长性的国家。

我想如果你是李总理坐在国务院,面前5个宏观经济学家跟你说未来是处在通货紧缩而且长达5年都会是全球背景下的新形态,你该怎么办?我拼命在想总理怎么办?总理很有信心,他想打的牌,第一个就是互联网+,希望信息化推动实体经济的变化,第二个是政府行政职能的简政放权,希望把政府的寻租还给民营企业,第三个是为了解决广大的就业人口,怎么办呢?——全民创业,这个客观层面,主管层面一共有两张牌可以用,第一张牌叫货币,第二张牌叫形态。

货币能不能打?货币肯定不能打,因为这牌已经被温总理打完了。当时是10年5倍的货币增长量,只有通过把各位口袋里的钱拿出来,让原有的两个泡沫市场继续泡沫下去,用泡沫化方式推动整个资本市场繁荣。

整个资本市场的泡沫化仍然处于稳定增长过程中,其实我也不知道中央部进去了,我们看到的是中长期的状况,在通货紧缩期下从企业开始到老百姓再到政府是没有别的路可选的,我们只有在一个适度货币泡沫化的前提下去完成一次产业巨变,这是中国经济未来五年的宿命,我们必须要打出去。

那么在未来连续五年的通货紧缩情况下,再看如何解决钢铁企业的问题。1978年以后中国整个产业是怎么走过来的?从1978年走到今天,这个产业巨变是怎么变化过来的?这件事我们必须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来到这里,要去到哪里。

我们从哪里来呢?我写过一本书叫《激荡三十年》,研究36年的产业变革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情况,就是36年来中国的经济变革呈现了产业式的长波段,这个非常长的波段里面,产业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出现繁荣和衰弱,第一个周期长达20年,1978年到1997年,这20年再多都跟我没关系。其实钢铁公司蛮困难的,因为这20年中国是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变。

这20年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从重工业产业结构向轻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然后整个80年代革命发生在生产线上,因为我们有一个短缺经济,通过进口替代的方式扩大产能,就是要把产能无限地扩大,原来生产线每天2万件现在要变成300万件,所以当时中国企业的模仿对象就是日本。到了1997年以后出现一个情况,我们看到企业开始做广告了,有的企业用VI企业系统,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产能开始复苏了,90年代的时候是通过渠道改变的,然后到1997年底的时候,朱镕基当总理,朱镕基第一次的政府报告讲的是,说今天我当总理了,中国70%的工业资产品产能过剩,企业要进行转型升级,1997年中国报纸第一次出现“转型升级”,我们要依靠高科技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当时国内是产能过剩,亚洲是金融危机。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次通货紧缩是1998年,今天是第三次,第二次是2009年,温总理说搞4万亿计划。为了走出1998年的通货紧缩朱镕基付出了非常惨烈的代价,很长时间我们讲中国经济三架马车,三驾马车在1998年第一次完成。一是1998年中央政府取消分房,鼓励按揭贷款,开始大规模商品房建设,二是1998年朱镕基政府允许民营企业做外贸,朱镕基把中国产能向全球输送,然后那么多中小企业跑到全球。他们前面10年都面临着产业变革,这个是第二个马车。第三架马车是1998年中央发行6000亿的中小企业贷款,地方政府把土地回收过来通过修公路把规模扩大。上海从1998年到今天人口增加39%。1998年朱镕基通过产业变革的方式把中国经济拉上来,在1998年前20年我们是轻型化,当不动产消费、出口、城市化经营能够有新的动力的时候,这个国家的产业结构由轻型化向重型化转变,能源价格集体性上涨是1998年,当能源价格上涨,大量的资本投入中上游行业,然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由轻型化又向重型化转型。

第二个特点是从产业结构内向型转向外向型国家。1997年底朱镕基说我们要转型升级,1998年以后很长时间里,中国的一些老板无论是民企国企都问我什么叫转型什么叫升级,朱镕基想转型升级走新型化工业,很长时间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叫转型经济。为什么不知道?因为1998年之前我们是依靠两大优势,第一成本优势,第二规模优势,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税收成本,对环境保护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内贸打完以后朱镕基要打转型升级,说要打开国际市场,中国巨大的产能向潮水一样向全球涌去。为什么今天的外贸很困难呢?就是因为今天全球市场就是1998年的中国市场,产能极其过剩。今天是必须要变的时候,外贸长达了16年。

第三个特点是1998年中国出现了一个非常崭新的行业——互联网。我最近在写一本书,很有意思,中国很多非常有名的企业,新浪、搜狐、网易、百度、腾讯、阿里、360、京东、盛大这些企业,几乎全部一线企业家都转到互联网,这一波年龄最大的是1964年的马云和张朝阳,最年轻的是1974年的刘强东,他已经和90后打成一片了。互联网第一步是在1964到1974年,而其他行业中中国企业家年龄基本是1944到1964年之间,像柳传志、任正非等等,然后50年代像王石等等,互联网要颠覆这个世界,所以不同年龄段在不同行业中实现不同的事情,这个是过去16年发生的变化。

三驾马车:消费、出口、投资

今天为什么我又觉得日子很难过,有很多50后、60后的朋友见到我问好像天变得很快了,原来非常熟悉的环境,非常熟悉的商业模式甚至非常熟悉的消费者、客户今天都变得非常模糊,为什么?

因为在中国的产业层面正在发生一个非常剧烈的变化,消费、出口、投资统治着我国产业经济的指标,在今天都已经都变化了,房地产不再是拉动中国内需主要的动力。我有一个朋友他说他1992年做房地产,那个时候就像一个小姑娘花枝招展,现在却是一个50岁的老太太。这个行业已经老掉了,这个行业已经结束了,现在要做的就是产业转型。第二个是出口,第三个是政府投资,靠政府投资肯定不行。所以钱还在不在?我跟大家讲我认为在未来看得见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好不到哪去也坏不到哪去,然后在一次一次大浪淘沙中,今天在座的各位跟我,在我们一生中一定会碰到两件事,两个“一”,第一个我们肯定可以看到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不管怎样未来的十几年内中国的经济一定超过美国。六月份的时候美国一个人过来采访说美国已经做好准备欢迎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我是觉得不管你们欢不欢迎,中国肯定会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不同的仅仅在于是以一个良性的经济体方式还是恶性的经济体方式超过你们。第二个是我们在座的各位都能活到一百岁,最近我去硅谷看森林科学院做调研,回来到深圳做调研,基本上得出一个比较靠谱的结论,告诉 大家一个好 消息我们都可以活到一百岁。

四大新动力:新实业、新消费、新金融、新城镇化

那接下来就是中国的四大新动力,新实业、新消费、新金融、新城镇化。

我认为第一:未来5年内中国传统的制造业将发生一次重大的淘汰形式,大部分企业都淘汰了,但是经历非常痛苦的淘汰之后中国经济一定焕然一新,这个是我对中国经济的基本判断。然后在今天我们对制造业企业说什么叫转型,他们都知道了,2014年、2015年我们终于知道什么叫转型什么叫升级,转型就是互联网+,各位老板过来开这个会就是转型的开始,就是用互联网的方式、信息化的方式改造企业所有的流程。互联网+的意思,就是原来开车是在道路上开的,但现在我们要向信息高速公路走去,5年后找钢网再来开会我们一定不会再谈互联网+,这个事情已经完成了,5年后一定都要到信息高速公路上去,是必须上去而且这个事情要在5年内完成,包括钢铁行业。第二件事情是升级,升级就是内部的技术配合,完成你这个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配合,这两个东西必须同时演化,这个是实体经济。

第二个是消费,行业变化太快了,3年前我们还在讨论万达模式通过手术生个宝贝儿子,上个礼拜万达宣布关闭万达百货45个店。3年前我们认为最先进的商业模式在今天看来是落后的,为什么要去万达公司,为什么要去百货公司买东西,买一件东西到哪去买,我还需不需要店面呢?消费将怎么变化?

第三个是金融。今年6月初的时候全球银行分会公布一个数据,今天全球十大银行中国占前四个,今天是中国银行业空前强大的时候,当他空前强大的时候也是他空前脆弱的时候。4年前,2011年我当时在北京参加一个会,是中国金融业加入WTO十周年谈话会,当时来了全中国最聪明、最重要的银行大佬,谈未来我们的金融创新是从网点还是信托产品还是信用卡业务开始呢,4年半过去了现在回想一下2个多小时中国最聪明的领导人在讨论未来的时候,整场没有讲到一个叫做支付,今天我们知道即将把这些大家伙干掉的是支付,我们今天很多80后、90后的年轻人都有移动支付,当你用手机支付的时候,所有的信用关系都从银行传到云端,然后你在云端实现的每一笔消费都会记到大数据,4年前根本不会这么想。

再就是新城镇化,李克强讲城市化率转变成城镇化率,因为现在上海人太多了,必须往西部、东部、北部赶,那这样整个投资的风险就变得非常大,哪个地方值得投资,这个取决于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东部、西部很可能出现死城,但是这是一个趋势,这个是大格局的变化,潜在新的影响下,这个是我们即将开始的第三次产、工业配合,那和第一、第二次区别在哪?最大的区别是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前36年第一个要素是胆子要大,第二个是投机主义和冒险主义,这是企业家基本的素质,第三个是经验,经验是面向未来最大的判断力。第三次的产业变革是一个从有到好的过程,要从大的钢铁公司到好的钢铁公司这个是最难的,而从有到好,其实就要求我们更理性,是新知识的时期,是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知识迭代、不断地人才迭代的时期,我们必须要学习理性,相信知识的力量。

从“成本+规模”到“互联网+”:中国制造模式的迭代

在这样大的产业背景下产生了几种模式迭代,第一个是制造业模式,制造业36年来的成本加规模,我有一个学生,这也是许多传统制造业企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我说要用信息化改变企业,后来他回去改变了之后也没有成功,但是我们那只是把“互联网+”当做营销变革,销售变革,“互联网+”不是这个样子的,上图左边这个人4月份参加中南海经济形势座谈会就坐在我边上,他跟总理说海尔裁员2.6万人,他们该怎么实现互联网+,这个是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的问题。阿里巴巴去年的净利润率是44.6%,百度去年净利润是27%,这就是传统企业仅仅把“互联网+”变成一个营销概念的结果。什么叫做“互联网+”?这个时代发生的变化是当一件西装放到生产线上,可以为我个人定制,这条生产线从它的剪裁开始到缝制到质检、配送,整个生产线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未来的消费者是什么样的?未来的消费者有三位一体的现象,他是你这个产品的投资人,第二个是你这个产品的参与生产者,第三个是你这个产品的消费者,投资者、参与者和消费者三位一体——这个叫“互联网+”。今天我们在中国可以看到这样的产品雏形,娱乐网络就有这样的性质,现在整个中国金融市场欣欣向荣,信托行业开始崛起,任何一个人买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成为整个模型中的投资者,互联网又解决一些互动关系,产品销售的过程可能是参与生产的过程,所以一个产品到市场的时候,消费者允许它是有缺陷的,这个在标准行业中是难以想象的,所以这是制造业发生的非常有趣的迭代,全球都在发生这个迭代,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跟美国、德国、日本比一点优势都没有,我们现在看到各种各样的行业都在搞“互联网+”,包括海尔。海尔和IBM做了一个课题组在研究一个问题,讨论说冰箱是什么,IBM是全球做大数据做得最好的公司,比如我们冰箱打开有一格是放鸡蛋的,IBM在鸡蛋里面放一个传感器,有一天一打开冰箱,冰箱会告诉你,你们家只剩下一个鸡蛋了,如果现在要买今晚就可以送到你家门口,以后冰箱会变成这样,所以IBM、海尔在想什么叫冰箱。

所以新旧制造的问题,不用看从事什么行业,不用看规模,看的是这个企业的要素有没有完成迭代:第一定价有没有摆脱成本依赖,第二消费者关系有没有实现互动重建,第三有没有从规模化生产变为定制化生产,现在找钢网就是在重建消费者关系,然后把中间环节全部去掉。各位,未来,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中世界会变平的,消费者、厂家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近,然后问自己,从A到B之间有没有提供增值服务很关键。第四有没有1%的核心技术,我们都在说“互联网+”,你在转型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核心技术,你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可以掌握消费者,这就是制造业发生的变化。

从屌丝经济到中产崛起:服务经济模式的升级

第二个变化是服务经济模式的迭代,我写过一篇文章说“去日本买马桶”的现象,为什么大家关心去日本买马桶盖的问题,因为这个是今天中国要发生的第二件事,就是中国现在出现了一批理性消费者,中产阶级消费者。长期以来,中国这个国家从钢铁开始,我们就是相信性价比的国家,去商场购买任何一个商品都是看今天打几折。但是今天你给我两三千的电饭煲我不要,我愿意多花两千多块钱买个好的服务和商品,我们过去为什么那么多制造业企业不愿意把钱花在科研进步中,因为花再多也没用,东西卖出去了消费者只问打几折,打来打去还是在打价格战。但现在不是了,中国现在所有的商品供应面对两大市场,一个是性价比市场,一个是性能好的市场,后者会越来越大。

从大众消费到圈层经济:消费社群模式的衍变

第三,中国从大众消费到圈层经济,我们这些50、60后的人常常说年轻人是怎么消费的,看这两个图片,各位今天在现场95%的人都不知道右边的3个男孩,这3个人是百度热搜榜第一名,如果下个月这三个小孩在上海举办一个5万人的演唱会,那他们的票会多久抢完,我认为最快2秒最慢15秒,在票务上线之前早在百度贴吧被粉丝分光了,所以你拿2万块钱都没有人卖给你,这个是中国今天发生的最戏剧化的变化,所有的中间化被去掉了,所有品牌都没有了,然后每一个人中产阶级将生存在不同圈层里面。每个人活在自己的圈层里,在这个圈层里面有它自己的游戏规则,这个人跑到圈子以外他就是个路人甲。我们未来做一个品牌,不需要让全国人都知道,只要在我这个圈层里面让他们知道就可以了,这个是第三个问题。也就是从今往后做大众品牌的话,那些大众传播的价值会逐渐下降。

从产业资本时代到金融资本时代:财富创造模式的革命

第四个变化是财富创造模式的革命。各位从今往后,我认为1978年到2013中国两次产业变革都是从无到有的变革,这30年是产业变革的时代,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在产业里面赚钱,从今往后会转向为金融服务,任何的场所、任何消费行为都将变成金融,任何企业最终都将以证券化方式存在,今天投资、股权在未来财富分配当中的比例会持续显现。今天无论投资也好,或者是大企业也好,必须要思考一个问题,未来的战场将发生在哪个领域,第一个是产业领域,第二个是资本领域,然后要建立一个非常完整的可进退的资本结构。

吴晓波的三个结论!

结论一:把世界交给80后!

我们看到的是整个产业进入到第三个大规模迭代时期,从制造到销售、到财富的重新分配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那怎么办呢?这个结论是把世界交给80后。

一个企业,我认为,80后至少要占80%,我们现在只要干一件事——就是找到那个可以信赖的、充满热情的对的人,因为世界变化太快了你没有办法理解,我是一个60后,我女儿96年的,我吃饭时候就在想我能不能理解她,我问我自己的时候,我旁边就是我的爸爸,1940年出生,我想到我爸从来没有理解过我,所以我也不会完全理解我女儿,所以到那个时候一定要给年轻人广阔的空间。

把世界交给80后——我们?然后我们就去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哈哈。

结论二:世界变平,“区域”消失,第三以后,自动离场;

第二个结论就是世界变了,区域消失,第三以后,自动离场。区域已经消失掉了。

结论三:即将消灭你的那个人,迄今还没出现在你的敌人名单上。

第三个是即将消灭你的那个人,迄今还没有出现在你的敌人名单上。就像三年前我们没有想过会有找钢网出现。今天,像这样基础性的产业都开始面临变革,而且这个变革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到来了,所以我们该说这是一个好时代还是坏时代呢?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在未来的十几年内,中国一定在我们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其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这是好还是坏呢?能够做出评价的,不是李克强决定的,是我们在座的各位,是这个国家的实体经济有没有完成这次转型升级,是这次的金融变革有没有完全市场化、碎片化,是城镇化的进程有没有实现人口现代化!而这个变革的过程中,所有跟不上时代的企业都会被淘汰,剩下的我们,每天看到的是颠覆、变革、创新,突破,所以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共同经历中国的经济新时代!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个人简介
“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