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两件事:降准、暂缓人民币国际化

叶檀 原创 | 2015-08-27 12:56 | 收藏 | 投票

资产品价格重估引发的心理恐慌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政策如何走。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分析师余向荣在24日发布的研报中称,央行急需大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年内,央行应至少再降存准率150个基点。

 

理由在于,中国外汇占款下降,今年前7个月外汇占款已下降6612亿元。在基准情形之上,持续扩大的外汇流出需增加至少2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中国央行以前靠外汇占款发行基础货币,现在则需要降准、再贷款等。

 

彭博社818日的调查显示,央行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预计每月需减少外汇储备约400亿美元,大行在市场投放美元回收人民币,王剑先生认为,按6.4/美元计,意味着回收了2560亿元基础货币。为了防止货币过于紧缩,近日央行不得不通过MLF等方式投放2300亿元基础货币,进行对冲。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等主要不是为了宽松,而是为了维持基础货币稳定。

 

从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可见一斑,SHIBOR一个月内短期拆借利率近几个月上升,隔夜拆借上涨势头迅猛,824日为1.86660,虽然从长期来看利率并不高,但在资产品价格全面重估时仍然维持上涨势头,值得高度警惕。经济转型要成功不可能靠货币,但经济剧烈震荡期维持高利率与高汇率,给自己套上绞索,并不值得称道。

 

央行希望用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部分起到缓解作用,但中间传导过程长,并且后者主要是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不能起到央行的作用。为此,中金公司在更早之前曾预测,在外汇零流入和M2增速13%的基准情形下,央行全年需下调存款准备金率7次,每次50个基点。

 

降准看来是必须之举,发放货币提升不了企业效率,但可以让企业死得不那么快,也避免泥沙俱下让好企业遭池鱼之灾。

 

央行处于两难境地:如果人民币贬值,必然加剧资金流出,导致流动性被动收紧。认为央行将有效控制中国资金流出的观点过于乐观,实际上,从出口数据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看,热钱的进出有着明确的目的,如今全球市场如此糟糕,资金进出对于资产品价格的影响可想而知。进一步发展,将从股市、期市影响到楼市,这才是中国经济金融不可承受之重。如果维持人民币汇率,又要消耗外汇,并且无法改变人民币汇率下行的预期,在央妈托市时资金会趁机流失,这是央妈不可承受之重。

 

既要维持低息,政策独立性,又要让人民币更加国际化,又要保持外汇稳定,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金融学者余永定、张明等人索性给了央行一个方案,建议“中国应该优先考虑国内改革,而非资本项目开放”。在目前这样的震荡情况下,还要想着资本项目开放,风险极大,是不现实的。

 

也有人提出另外的观点,如王剑先生表示,要解决汇率稳定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周小川两难”,为了维持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可能会被牺牲。预计央行不再强调货币独立性,会按既定方向,提升其市场化水平,允许汇率波动扩大,但也会适时干预汇率,将汇率维持在合意范围内,并通过反复震荡,打破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一致预期。

 

放弃货币独立性,为了汇率稳定,同时加快金融市场开放人民向国际化,这恐怕是个非常冒险的做法,中国目前不一定能够承受。如果中国经济预期不乐观,央行难以阻挡货币流出,不得不出手干预汇市,导致外汇占款急剧减少,本质上不过是用老家底托市,真以为中国的外汇储备怎么也用不完,真以为外汇占款减少对中国冲击不大,可以用个十年八年?

 

改革有轻有重,国企改革、人民币国际化、民营企业减负等,对于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是厘清内部事宜,把老大低效的某些国企改革成为有竞争力的企业,让民营企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有法可依,而不是唱着市场的高调把国企这样最重要的改革放在人民币国际化之后。

 

人民币国际化是渐进的,绝不能一蹴而就。

 

个人简介
财经评论员,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从历史上的政治与经济转到当下,是希望看得更透彻。
每日关注 更多
叶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