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更需要有效的投资

林毅夫 原创 | 2015-09-24 10:21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自2010年以来就一直处于下滑之势,近两年虽然趋稳,但还没有完全稳住。尤其是2015年最近这两个季度,股市与汇率的波动引起全球关注。过去是美国经济完全主导世界,曾经流行的说法就是美国一打喷嚏,全球经济就跟着感冒。中国今年打了个喷嚏,也引起了全球感冒。这说明中国经济体量真的已经变大,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三分之一。

  因此,分析中国经济当前的挑战和对策,都更应该放到全球和历史的视角下。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创造连续36年高速增长的奇迹。前35年平均达到9.7%。但中国跟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差距还很大。中国014年人均GDP7600美元,而美国是55000美元,德国是48000美元。除了追上美国、德国这个长远的目标,中国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走过中等收入陷阱,人均收入就要达到12000美元以上,如果要在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的话,年均增速就要达到7%。

  对于这个目标,2015年很多人感觉越来越没底。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波动时有,但这么长时间的经济下滑不曾有过。能不能稳住,甚至再回升一点,信心越发不足。西方更不看好,向3%增速回归的看法很有市场。

  对未来有没有信心,取决于我们对当前的问题认识是不是正确,以及方法是否能找到,找对。

  中国经济这一轮下滑有明显的周期性因素。中国一直出口很重,尤其是发达国家是我们主要的出口市场,而自2008年以来,发达国家普遍没有走出危机。当前状态最好的美国,也没有真正恢复元气。危机之后既没有出现过6-7%的反弹,也没有达到危机前3-3.5%的增长水平。失业统计如果不把放弃求职超过一个月的也算上,也是超过8%的高水平。更重要的是,导致危机的很多体制问题并没有因为危机而进行改革,西方发达国家什么时候能重回健康良性的增长,很难预期,比较悲观。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在今年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将难以发挥作用。

  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增长很好,但我不建议政府通过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因为刺激出来的消费不是建立在劳动生产率提高,进而收入提高的基础上,就终将难以持续。人们超过收入水平的高消费一旦成为习惯,就必然去贷款,这无疑加大金融危机的风险。

  应对当前的经济挑战,林毅夫依然坚持选择三驾马车中的投资,但坚决反对粗放投资、盲目。他特别强调,中国不仅需要投资,更需要有效的投资。

  中国当前仍然具备投资的有利条件:财政赤字不高,居民和企业储蓄率高,外汇储备也充足。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GDP还有很大差距,这也意味着产业投资的空间还有。

  对于投资的方式与方向,林毅夫还给出了相对明确的建议:在投资方式上,他建议投资并非以政府为主体,而是以企业家为主体。企业根据比较优势,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与服务的升级换代,这是最大的投资。而在政府方面,主要投资于外部交易成本的下降,比如交通、通讯。以交通为例,中国过去在城际交通方面改进很大,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建设成果显著,但在城内交通方面欠缺,有巨大的改善空间。同时在环保、城市化方面也有很大的空间。环保是社会收益很高的投资,而城市化方面,中国过去解决了外在美的问题,城市的地下管网还有待改造。

  林毅夫最后表示,如果投资得当,企业家和政府都能把手里的牌打好,中国经济到2020年实现人均收入12615美元,进入高收入国家依然是有可能的。作为本次论坛东道主的武汉也有条件、有希望在未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每日关注 更多
林毅夫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