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负增长都是人民币惹的祸?

张平 原创 | 2015-09-24 16:41 | 收藏 | 投票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

 

出口同比持续负增长,订单指数迭创新低,让人堪忧。今年以来,中国出口呈现持续低迷态势。前8个月中有6个月的出口同比负增长,前8个月出口累计同比下滑1.4%。而出口企业的订单也持续走弱,中采PMI 新订单指数自1410月以来便低于荣枯线,8月降至47.7,创30个月新低。

面对中国出口形势的走弱,今年以来的外贸稳增长政策,普遍聚焦于推动贸易便利化,724日国务院发布的外贸稳增长条意见,均与此相关,但却没及提及汇率贬值。对此,有专家提出,中国外贸出口负增长都是人民币汇率过于强势,如果政府减少对汇市的干预,让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那么中国的出口形势就能得到根本改观。

其实,早在811日央行发布公告,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此后人民币中间价仅用了三天时间,就从6.1162跌至6.4010,贬值幅度达到4.66%。这使整个市场对人民币贬值预期大幅上升。马上,有外媒惊呼,中国央行希望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以达到促进出口,舒缓经济下行压力的目的,一场全球性货币贬值大战将在所难免。

对此,央行官方作出表态,人民币要贬值10%以促进出口,这个完全是无稽之谈,完全是没有根据的。现在很多人士觉得奇怪,中国出口低迷难道不是人民币相对于其他非美货币走得更强势有关吗?为什么央行方面没有通过人民币贬值促进出口增长的意图呢?

其一,中国出口的强弱取决于世界贸易规模这块蛋糕的大小。如果世界贸易量大幅减少,那中国出口增速负增长也不足为奇。出口增速下降的并非只有中国。全球出口规模增速于2010年见顶,并在2012年迅速坠落,过去三年始终徘徊在零值附近,因而过去三年外需整体几乎没有扩张。

欧美经济下滑,外需整体不足。从2014年的数据来看,美国和欧盟分别占中国出口的17%16%。作为中国的前两大贸易伙伴,美国和欧盟的进口增速自2010年以后逐渐放缓,趋势和中国出口增速一致。这意味着以美欧为代表的外需出现了趋势性下滑。

其二,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是否依然强劲。尽管中国出口数据持续恶化,但在美欧进口中,中国占比仍居高位。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进口中来自中国的占比仍在上升,截至20155月仍高达21%。而欧洲进口中来自中国的份额也稳定在18%左右。这说明在美欧市场中,中国产品并未被他国产品所替代,中国制造的出口竞争力并未下滑。

其三,通过趋势性贬值的方式,对出口的提振作用有限。1993年,日本出口份额见顶回落,而日元也在1995 年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后趋势性贬值。但日元贬值并未提振日本出口,其出口同比增速大幅下降,出口份额也持续下滑并被中国所替代。2004年日元再度走弱,也同样没有换来出口增速的反弹。截至2014年底,日本出口份额已由1993年的9.6%降至3.6%,远低于中国的12.3%。出口份额和有效汇率的高度相关性源于对基本面的反映。

于是,我们得出结论,出口由外部需求(蛋糕大小)和中国出口竞争力(分到蛋糕的比例)所决定。而出口竞争力在短期内容易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由劳动生产率所决定。所以,外需疲软和出口竞争力下滑都会导致出口增速放缓甚至为负,而出口竞争力上升也并非完全由汇率贬值来决定。

在两次金融危机期间,韩元大幅贬值,但仍然没有换来出口的提升。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出口增速不升反降。而在08年金融危机期间,在韩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韩国出口增速虽然在短期内小幅回升,但之后又一厥不振。显然,在两次金融危机期间的大幅贬值,并未能换来韩国出口份额的明显提升。

在经历了一场反思之后,韩国通过财政、信贷、贸易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如三星集团、SK 集团、大韩航空等)。这些大型集团逐渐发展成为跨国公司巨头,从而提高了韩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而,在两次金融危机后,韩国的出口份额稳步回升,而其有效汇率也触底反弹。

不可否认,通过汇率的快速贬值或许在短期内会在出口方面获得些许优势,但中国出口要复苏则必须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而绝非靠贬值来达到促进出口的目的。从目前看来,高层也无意通过贬值来剌激出口,中国的出口形势也并不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糟糕。

首先,虽然全球出口贸易需求下滑,但中国出口份额在持续上升。中国出口份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1%,一直上升到2014年的12%90年代初,日本在出口方面占据优势,出口份额曾一度高达10%,但随着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股市崩盘,银行体系遭受较大的打击,日本经济陷入衰退。

同时,今年以来各月贸易顺差普遍维持在400亿美元以上,而且贸易顺差仍在不断扩大。虽然这个顺差被外媒评为是国内进口需求不足的“衰退型顺差”,但毕竟也反映了中国在贸易环节的相对优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再者,中国要“稳出口”则要致力于产业转型。新加坡经验值得借鉴,1981年起实行管理浮动机制,新币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新币进入升值时代,除了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出现贬值外,新币一直在对美元走强。85年新币出现一波贬值,出口增速短暂上升,但之后又回落。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新币又一次贬值,对出口的提升作用也很短暂。

亚洲金融危机后,新加坡出口份额增速放缓,有效汇率也出现下行趋势。但新加坡马上开始产业转型,发展以生物制药、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为核心的主导产业。新加坡出口份额仍然保持在2%左右,有效汇率又开始升值。

笔者认为,产业转型才能稳定出口,汇率走势跟随出口。中国制造要想维持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就应该由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制造业转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新科技产业转型。而通过货币贬值来促进出口,只能收获短暂效果。

最后,出口无需贬值剌激,但需要汇率维持基本可控。很多出口企业并不是担心人民币汇率是否强弱,但是忧虑汇率波动让人难以捉摸不定,因为短期汇率波动过大,会使得企业只敢做短期生意,不敢签长期大单,因为一旦汇率波动过频,利润会被吞噬,甚至会出现亏损。所以,除了政府出台一系列促进出口的利好政策外,还应该将汇率控制在一个区域内波动,这样才能有利于中国出口的稳定。

现在很多人一听到经济下行,就嚷着货币要进一步宽松。一听到出口负增长,就要求人民币汇率主动贬值。似乎出口负增长都是人民币汇率惹的祸?但笔者认为,影响出口增速的主要因素还是外需和竞争力,在外需整体不好的情况下,那只能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不可否认,短期汇率波动对出口有些影响力,但长期来看,中国出口要想复苏主要还是要靠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只有通过对中国制造的升级转型,达到促进出口增速,才能提振汇率。

  通胀上升,存款为负,如何对抗通胀? 理财投资看这里,注册就送1万元体验金,给您15%年化稳定收益!理财范刚融资2.1亿,财经专家推荐,让您投资安全又放心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也可输入:不执着财经)

外贸严峻超预期 中国该如何应对?人民币或将迎来一场货币之战? - 不执着 - 不执着财经博客

个人简介
不执著财经创始人:张平 知名经济学人,著名财经评论家, 每日经智库财经专家,今日头条,财经头条,百度百家,腾讯自媒体专栏作家,金融界、国际金融报,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特约撰搞人。 微信公号:bzzcaijing(或输入不执著财…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