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长期发展道路?

吴敬琏 原创 | 2016-10-18 10:44 | 收藏 | 投票

  我很高兴来参加咱们第一届的野三坡中国经济论坛。我想说点什么,我就说三点。第一个就是科斯对中国思想市场的评论。我在2003年参加经济论坛时,对中国经济的开放思想市场,研究基本问题,探索中国长期发展的路径做了探讨。我解释一下,就是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以来,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面临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发展,用什么方式发展,才能保证发展。第二个就是体制,这两个问题是我们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需要解决的的问题。对领导和企业家来说,需要反思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思维习惯,就是回避理论思维和蔑视理论思维上,就是习惯而不是深究基本问题层面。就是问题的提出和应对方法。对问题本身认识不深刻。

  我举一个例子,就是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长期按照苏联发展方式产生的问题,我们是不是认识到了呢?看似这样。但如何解决呢?我们没有深入的思考。改革开放和1981年两次挑战,两次调整,针对的问题,就是针对苏联的发展模式。指导这两次经济调整深层的理论上的,那就是1980年国务院提出的十大建设方针。十大建设方针提出克服苏联式的增长方针和方式,有没有点到呢?有点到,就是效率低。但是从基本的理论来说,没有放到一个基本的增长函数下来分析。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个问题呢?

  第二次调整是1980年末,我们有一位理论家在红旗杂志上发表文章,文章的标题叫《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就是生产资料优先发展,重工业要减速,要把农业发展起来,轻工业发展起来,商业发展起来。第二次调整也就无疾而终。

  到了后来,1995年这个问题就很严重,国家计委就提出来,用了苏联60年代的口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从粗放式发展方式到精细式发展方式。这个认识并没有普及,只普及到一些干部和群众。匈牙利经济学家在《社会学经济体系》提到用生产函数来解释什么叫增长方式,所以这个基本理论并没有解决。到底从哪里转变到那里呢?就不清楚了。

  到了2000年,这个基本的认识,被一个很简单的东西概括。它是根据早期工业化初期和中期,往后推导,风靡中国,造成了第十个五年计划,经济增长方式逆转。

  基本问题要不要解决?你根据一些现象提出的口号,很脆弱,因为理论的认识,因为利益。20世纪末导致了产能过剩。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河北要解决的钢铁产能过剩。就是18大讲的,2003年2004年开始调结构,要减少落后产能,结果是怎么样?大家都知道,越来越糟糕。就是说基本问题没有解决,就事论事还是不成功的。

  有些问题是浅尝辄止,现在又一轮讨论产业政策,但是这个政策的讨论已经好几轮了,就是对基本的问题没有思考。我记得1987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给国务院写了一个报告,引进日本通产省的产业模式。但是当时呢,在我们的研究部门对基本问题还是有研究的。在石油危机后,日本是有反思的。所以在早期1982年,美国教授约翰逊讲日本奇迹,完全同意产业政策,但是这只是一个美国教授这么说。东京的《日本的产业政策》是批评的,认为产业政策通常是帮倒忙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研究过的,日本本身的也是这样反思的。于是我就有兴趣了。查一查,我们当年研究过这本书,但书店里没有这本书。

  对于事物的认识有的时候会退回去。深改组曾经有文件说要 “逐步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但是这句话好像没有引起很多反应。

  我们应该研究基本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开放思想市场。只有有一个卓越的思想市场,才能防止错误的思想造成问题。我希望我们这个论坛,在基础问题上,提出讨论。

个人简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欧国际工商学(CEIBS) 核心教授;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首席经济学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国际顾问理事会理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