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下的大棋与它的短板

韩和元 原创 | 2016-11-24 18:51 | 收藏 | 投票

 深圳在下一盘大棋

近期有关深圳的新闻中,这则新闻无疑最值得重视。新闻说,深圳最近在引进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再获新进展。说的是,上周末深圳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在深合作办学备忘录,共同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

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纷纷落户,再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莫斯科大学、墨尔本大学先后来袭,如今又“牵手”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内外名校被不断“拉拢”,“深圳速度”正在被注入新内涵,深圳到底在下一盘怎样的“棋”呢?

诚如有论者所指出的,过去深圳高等教育被视为一块短板。这次深圳集中发力,首次针对高等教育全面发展制定出台文件,出台《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决心可见一斑。《意见》提出,到2025年时,深圳将新建10所左右高校,3-5所高校排名进入全国前50名,力争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目的仅止于此?这怕不是深圳的真实想法。就目前而言,深圳的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力,无疑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这也正是近年来,深圳得以快速发展,一跃而成为创新之都的根本原因。

2015515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14年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在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深圳超越香港位列第一。同年,510日,广东社科院发布《2014年广东省现代化进程》测评结果,深圳跃升为中国第三城。更早之前,仲量联行发布2015城市动力指数报告,深圳名列全球第四,排在上海之前。三份报告都凸显了深圳由创新带来的城市竞争力,《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甚至这样形容:深圳由“山寨之都”蜕变成“创新之都”。而早于35年前,也就是深圳特区刚刚创立之时,当时深圳仅有两名工程师而已。如今,这片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已诞生了47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从加工贸易基地向技术创新中心的惊艳转型。

当然,也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那就是近年来深圳的创新动能有下降的趋势。这也正是深圳之所以要大补高教短板的原因,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旨在于利用其自身非常强劲的科研产业转化力,再通过高教发展,补齐自身在学研方面的短板,形成真正内生的完整的学研产链条,从而将深圳打造成类似旧金山斯坦福之于硅谷这样的创新之都。

当然,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于深圳而言,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无疑是必要的,但却是不充分的。深圳要想真正打造创新之都,其他两块短板也需下大力气一并补齐,这两块短板分别是:1医疗和基础教育及文化设施,2土地问题。

 

短板1:医疗和基础教育等公共资源供给不足

我们知道,深圳与北上广最大的差距在于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供给不足。教育方面:据2011年的有关数据显示,深圳小学人均校舍面积只有5平方米,这个数字在广州是7.4平方米,在南京是7.7平方米,在北京是8.7平方米。医疗方面:深圳全市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9261张,其中医院病床27079张,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65782人;而广东省内的广州,全市拥有床位7.33万张,其中医院床位6.48万张,全市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48万人,为深圳的两倍左右。三甲医院拥有数量,两市悬殊则更大,广州是57所,深圳是11所,广州是深圳的5倍还多。文化设施方面:孙不熟在查阅深圳和广州两市统计公报后整理发现,深圳在博物馆、纪念馆、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方面的资源全面输给广州。那么,问题就来了,通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深圳的确可以聚拢大量的知识精英,但问题在于如果事关他们本人及家人的医疗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如果事关其子女的基础教育问题无法得到解决,那么这些知识精英又真能留的住吗?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短板2:土地问题

几年以前,硅谷还是企业家们理想的天堂,无数来自全球各地的青年,怀揣着灵感和梦想,纷纷奔向湾区。他们期待在那里,可以从风投手里获得数百万美元的投资,可以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下一个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借此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那些风投也期盼着,下一个微软或下一个“脸书”在这帮年轻人的创业中横空出世。可2015年以来,这种画风开始突变,昔日的“创业天堂”突然有点麻烦。来自《华尔街日报》的一则报道,根据“硅谷竞争与创新项目”的一项调查,2015年硅谷居民减少了差不多7500人,这是2011年以来,硅谷地区首次流出人口高于流入人口。

那么,问题来了,一向以创新、自由、开放、包容著称的“硅谷”为何魅力大减,吸引不了创业者,留不住人了呢?负责“硅谷竞争与创新项目”调查的协作经济公司联合执行总裁约翰·梅尔维尔则认为人们之所以离开硅谷,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住房成本高应该是很大的因素。”。很多高收入的IT男已离开硅谷,原因就是他们不愿把辛苦赚来的钱最后都去支付高房价。而另一些收入稍微低些的人则认为,他们根本买不起硅谷当地的房子,而其他地方比如得州也有许多能获得六位数薪水的工作机会,但购买力更强,生活性价比更高。

此外,随着房价上涨,硅谷地区的商业租金也随之火箭式蹿升。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谷歌总部所在地圣克拉拉的山景城办公空间一年租金约为每平方米910美元,已追上曼哈顿商业大楼的租金水准,比西雅图、奥斯汀更要高出一半还多。很多创业者之所以不喜欢硅谷,企业的租金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为此,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前部长亨利·希斯诺斯就对硅谷发出警告,说如不能解决高房价问题,将会严重制约硅谷的经济发展。

事实上,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中国的创新之都深圳。高企的房价,已经让很多年轻人为之却步。而房价高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深圳土地的紧缺。可以这样说,深圳土地的紧缺,已经严重制约了深圳产业的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深圳各项经济指标均呈现大幅增长,其中GDP增长8.9%1.75万亿元,排名全国第四。深圳的人均GDP已达到17万元。而深圳占地面积只有1996.85平方公里,土地的紧缺严重制约产业发展。2015年深圳有200家企业提出了用地诉求,需求面积大约4平方公里,用地供应无法跟上。实际上,201071日,深圳经济特区面积扩容近5倍,原关外的宝安区和龙岗区被纳入特区范围,发展空间大为拓展,但依然不敌产业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由于所辖区域面积过小,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中心城市功能。这种情状犹如大马拉小车。

 

给深圳的建议

首先,恶补高等教育短板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供给同样不足的医疗和基础教育这些公共资源。正如木桶定律是表明的,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它最长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其最短的那块木板。经济的巨子,社会发展水平的矮子,这样的结构,于深圳的长期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至于土地问题,深圳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填海。这一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一是不利于环保,二是成本过高。我们的建议是,与其填海还不如争取国务院及省里支持,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与深圳“大马拉小车”的现象(东莞也存在这种问题,只是没有深圳那么严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类似惠州这样的“小马拉大车”现象:所辖区域面积过大,但地级市中心城市缺乏相应的经济实力,无力发挥应有的辐射作用和拉动作用。这种区划设置的不合理状况,既不利于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也加剧了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于目前而言,优化深莞惠三地的行政区划,无疑是一个可行的切入点,建议:撤销惠州市,将惠州临深县区划入深圳,将惠州临莞县区划入东莞。通过上述行政区划的优化,充分发挥深圳和东莞的带动力和惠州的发展潜力,以此适应深圳东莞的产业发展需求,进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韩和元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