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究中国经济与在中国做经济研究?

邹至庄 原创 | 2016-11-07 09:43 | 收藏 | 投票

  “研究中国经济与在中国的经济研究”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邀我在今年11月2日演讲题目。演讲的地点是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谢希德报告厅。命名为纪念复旦大学前校长谢希德博士,听众有五百多位。

  我先向谢希德校长致敬。1984年,我和国务院教育委员会合作,在北京大学举办一个微观经济学的讲学班。在与经济学教师们座谈讨论经济学时只有年长的教师说话。两周后到上海。第一次访问复旦大学。当时谢校长举办了一个类似的经济学座谈会,会风令我十分佩服。年轻的教师们都很自然地参加讨论。复旦大学当时的学术风气是在谢校长领导下建立的。

  用经济学来研究中国经济,我指出经济学的理论在中国,包括在实行计划经济的时期,可以应用。我举了两个例子。第一是中国GDP的决定。第二是解释中国的通货膨胀。

  GDP大致分两部分,总消费与总投资。消费函数与投资函数是决定GDP 的两个函数。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决定消费最重要的变数是总收入GDP。GDP越大,消费量越大。但是消费与GDP的百分比会降低。这理论可以解释1930年代美国的经济大不景气的发生。如果这理论永远是对的话,当GDP继续增加而总消费不能赶上时,市场经济不可能继续发展。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要结束时美国人认为军事费用减少以后,经济的不景气即再会发生。但是美国经济继续旺盛。引起了弗里德曼的消费理论,即消费量与“正常收入”的比例是固定的。

  要决定投资的函数,先得假定资本的数量是由GDP决定。因为投资是资本的增加,投资是由GDP的增加决定。我过去曾用了不少美国和中国的数据多次证明这投资的函数是对的。

  我利用中国从1952年到1983年的数据,估算了这个简单的经济模型。结果发现上面说的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是对的。这便证明了这两个函数在中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时期是适用的。上面的研究在1985年的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发表。2011 年我用1952年到2010年的数据把上述的模型再估算一次。上面说的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还是对的。

  关于通货膨胀的研究,1985年7月我与中国教委合作在人民大学举办经济学培训班。刚到北京后,当时总理赵紫阳派了两位干部来找我,说总理非常关心1985年通货膨胀会发生。因为在1984年的一年内,中国的流通中货币增加了50%。邀我研究通货膨胀在1985年发生的可能性。

  我便建立了一个经济模型来解释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物价指数P的增加。P是由货币数量M与GDP的比例,或M/GDP决定的。这个定律在中国实行计划经济时期也可以应用。在1961年中国的物价指数增加了16.2%。原因是GDP下降了30%左右。因为通货膨胀是物价指数P的增加,通货膨胀是由M/GDP 的增加决定。另一因素是去年的通货膨胀,因为物价的变动是有连续性的。总的来说,决定通货膨胀的两个主要因素是(M/Y)的增加和去年的通胀。根据上面的方程,1985年中国的通货膨胀不会太厉害,因为去年1984年的通胀很低。我把用上面估算通胀的结果报告总理。

  从1986年到1988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每年的增加大约30%。到了1988年8月,中国的通胀十分严重。这是我建立的方程可以推算出来的。在这几年,我当中国体改委的顾问,和安志文副主任和刘鸿儒副行长两位体改委的领导常讨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但是我们没有注意通胀问题。如果我们注意了货币数量的增加,到了1988年中国不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可能后续政治事件也不会发生。研究中国经济的其它题目,请参见我在2015年出版的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在中国研究经济问题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关,好像1930年代美国经济不景气引起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快速引起弗里德曼的消费理论。在中国研究经济也会受到中国环境的影响。中国的环境包括30多年来中国的快速经济发展,快速发展的因素包括:中国享有特殊的人力资源,政府在经济发展演变的角色和中国市场经济的特色。

个人简介
普林斯顿大学1913班的名誉政治经济学教授与经济学教授。 邹至庄在经济学的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共出版专著11部,发表论文160多篇。在计量经济学方面就有著名的“邹氏检验”,并提出动态经济学的谱分析方法和最有控制方法;在80…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