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全域旅游:越剧小镇力避景点思维树品牌

吕建军 原创 | 2016-12-10 07:14 | 收藏 | 投票
    在今年的全国旅游规划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全域旅游发展时代已经来临,如果再以景点旅游为旅游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未来的经济发展。需用新理念、新思想、用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去规划,真正实现“旅游+”的概念,用全域旅游的理念规划提升旅游发展规划。

嵊州绿城越剧小镇投资有限公司在最近招聘中有二个醒目的岗位:品牌推广和文旅运营。可见,越剧小镇的发展规划是定格在文化内涵和旅游品牌上。这和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他的15个重要论断中有关“明确产业定位、抓好空间布局、聚焦一个产业、强化项目组合”的理念高度吻合,这表明越剧小镇已从传统的景点思维上升到“全域旅游”高度。

越剧小镇秉承“越剧为魂、农庄为根”的理念,把人们在舞台上看到的越剧文化和江南风情进行艺术组合,并融入全新的现代文明成果,按照5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进行规划,以创造一种超越时空的理想生活形态;小镇总占地面积约3.68平方公里,坐落在嵊州城区西南5公里处,距杭州约2小时车程,距上海约3小时车程。目前,从嵊州市区直达基地的交通干道正在建设中。

中式别墅、四季农庄、越剧文化和江南风情是越剧小镇的四大主要元素,小镇以“众筹、共建、自治、分享”为开发模式,连接三个自然村落和一条明清古街,与当地村民共建共享。同时,辅之以完整的基础设施,养老定制化设计、大健康管理、APP智能服务、时间银行等,旨在全方位覆盖居住、健康、教育、农业、商业等多个领域,构成多元复合的价值诉求。

在开发和管理方面,小镇将充分考虑业主意见,成立自治型管理组织,对越剧小镇进行文化建设、品牌管理和把握航向,具体通过邻里文化、家人文化和小镇公约绘就物质与精神“二手抓”的大团结大发展生活场景。(文/承迅,根据网络整理)

延伸阅读1文章《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关于特色小镇的15个重要论断》——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推动特色小镇的建设。浙江是特色小镇的先行者,在这方面经验丰富,而现任江苏省委书记、原浙江省长则是推动特色小镇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对特色小镇有着系统而深刻的理解。为此,《招商引资内参》对他近年来在不同场合关于特色小镇的论述取其精华,称其为“15个重要论断”,可以说这都是帮助诸位理解特色小镇的重要观点。

1、特色小镇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探索新实践。在新常态下,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加快创建一批特色小镇,这不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而且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是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选择。

2、特色小镇是破解浙江空间资源瓶颈的重要抓手,符合生产力布局优化规律;是破解浙江有效供给不足的重要抓手,符合产业结构演化规律;是破解浙江高端要素聚合度不够的重要抓手,符合创业生态进化规律;是破解浙江城乡二元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符合人的城市化规律。

3、特色小镇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重要功能平台。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4、我一直强调,要用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来推进特色小镇,重点是把握四点:一是明确产业定位;二要坚持企业主体,以企业化投资主体主导规划建设,政府主要做好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等服务工作;三要抓好空间布局,每个小镇聚焦一个产业,规划面积合理控制;四要强化项目组合,围绕一个产业做好项目组合,包括一、二、三产项目的组合,生产、生活、生态项目的组合,并彰显文化内涵、创造旅游功能。

5、改革创新是特色小镇高质量、内涵式建设的根本动力。特色小镇建设从概念提出到全面展开、效果初显,前后不到一年时间,为什么进展顺利?因为它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一次改革探索,着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既尊重市场规律又发挥政府作用。更是因为它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创新空间和生活空间,政府搭起平台、集聚资源,企业找到产业升级的机会,人才获得最优的创业服务,所有参与者甚至周边的老百姓都身处宜业宜居的优美生态环境之中。可谓“小空间大战略”,更可谓“空间虽小、多方受益”。

6、特色小镇建设符合发展规律、顺应发展趋势,使得浙江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再次喷涌而出,也为浙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到了新的工作抓手、改革平台与创新路径。不久的将来,一个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美丽小镇将深刻改变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推动新常态下的浙江发展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

7、特色小镇是浙江的积极探索,始于改革创新,也只能成于改革创新,一定要摒弃行政化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体制束缚,用改革与创新的精神推进规划、建设和运营,大胆探索,大胆试验,走出新路。

8、这些创建中的特色小镇,既是一个个产业创新升级的发动机,又是一个个开放共享的众创空间;既处处展现江南水清地绿的秀美风光,又告别传统工业区“文化沙漠”现象,彰显了人文气质;既集聚了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又能让这些要素充分协调,在适宜居住的空间里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创新动能。可以说,在浙江众多特色小镇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个个鲜活案例,贯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基层的探索与实践。

9、不久的将来,在特色小镇工作与生活,会是最让人羡慕的一种生存状态,也会成为浙江新型城市化的一道新风景。特色小镇顺应了发展规律、适应了发展趋势,使得浙江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再次喷涌,“小镇经济”日新月异,镇小能量大,创新故事多;镇小梦想大,引领新常态。

10、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11、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强”。“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文章写道,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和茶叶、丝绸、黄酒、中药等历史经典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12、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林立的高楼大厦不是浙江要的特色小镇,‘产业园+风景区+文化馆、博物馆’的大拼盘也不是浙江要的特色小镇,浙江要的是有山有水有人文,让人愿意留下来创业和生活的特色小镇。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

13、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求“精而美”。“美就是竞争力。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求精,不贪大。小,就是集约集成;小,就是精益求精。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

14、制度供给不能“老而僵”,力求“活而新”。“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改革突出‘试验’。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政策突出‘个性’。”

15、特色小镇始于改革创新,也必须成于改革创新。作为新生事物,特色小镇创建必然要摒弃行政化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体制束缚,用改革与创新的精神推进规划、建设和运营,大胆探索,大胆试验,走出新路。

延伸阅读2文章《绿维林峰:全域旅游必须要落地运营》。

个人简介
笔名承迅,品牌与产业经济独立学者,浙江省经济与管理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策划人,毕业于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代表作《品牌立市,嵊州只需迈过一道坎》,有策划领域文章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知网、重庆大学图…
每日关注 更多
吕建军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