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鹰派加息,压倒房地产的最后一根稻草?

马光远 原创 | 2016-12-17 21:58 | 收藏 | 投票

  “美元是美国的货币,但是全球的麻烦”美国前财政部长康纳利的这句“美元魔咒”再次像幽灵一样飘荡在全球经济的上空。

  北京时间12月15日凌晨,美联储不出意外地宣布将联邦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75%。这是时隔一年之后美联储的再次加息。尽管在此之前,市场基本预期加息是确定的。

  但是,在美联储做出加息的决定后,市场仍然表现出了极大的反应:美元指数应声大涨至102,并在今天站上了103的高点,创2003年1月来最高,美元对非美元货币上涨,美元对所有G10货币均有上涨。日元兑美元跌至10个月来新低,而欧元兑美元则跌至十四年来最低水平。黄金、原油暴跌,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大幅跳水,盘中一度暴跌近400点至6.9316元。

  市场之所以做出如此剧烈的反应,关键问题不在于是否加息,而在于这是一次超过市场预期的典型的“鹰派”加息,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做了近两年的鸽派之后,终于露出了鹰的面目。

  无论是美联储的会后声明,还是耶伦在随后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都让市场感觉到2017年美联储在加息节奏上超出了市场预期。美联储的声明认为,自今年11月会议以来,就业市场继续增强,经济活动自年中以来一直都在稳健扩张。最近几个月以来就业增长一直都很稳健,失业率下降。美联储预计,通过逐步调整货币政策立场的方式,经济活动将以适度的步伐扩张,就业市场指标将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增强。

  大家关注到,本次加息决定得到了所有投票委员的支持,这是今年7月以来的第一次。同时,基于预测中值的新利率点阵图显示,联储决策者预计2017年会加息三次,也多于之前大家预测的两次。而对于为什么预计明年加息3次,超过早先预期的2次?

  尽管耶伦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这是一个微小的变化”,但她同时指出,美联储本次的加息决定“表明了我们对经济已取得的进展抱有信心,而且我们判断这种改善势头将延续,美国经济已证明自己很有活力。加息是对经济的一次信任投票。”同时,耶伦认为,鉴于市场对本次加息早有预期,因此她认为加息对市场利率只有相对较小的影响,“整体而言,我认为美国家庭和公司因为本次加息将受到的影响非常小。”

  在我看来,尽管耶伦一方面强调“加息的影响非常小”,但市场之所以反应强烈,根本原因在于,随着美联储加快加息的步伐,全球货币政策的转折点正在毫无疑问地到来。美联储采取实质性的措施收紧货币,意味着过去八年以来,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已经走到尽头,边际效应已经发挥殆尽,全球主要央行,将在美联储加息的紧锣密鼓中,被动收缩货币,这对全球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无疑是一次巨震。

  我们看到,金融危机八年以来,全球货币政策突破了传统理论的边界,在宽松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负利率等工具大行其道,但仍然没有把全球从“大衰退”的泥沼中捞出来,反而推升了资产价格泡沫。

  全球经济在经历八年痛苦的调整之后,仍然没有走出衰退的陷阱。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加大货币宽松的力度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任何的宽松都会流入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

  但令全球尴尬地是,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美联储主动收紧货币,其他国家被动收缩货币势必重创全球经济,引发全球资本加速回流美国,使得全球金融市场再次陷入难以预测的动荡。随着全球货币政策转折点的到来,全球利率见底的大背景已经确立,央行从长期会拉升利率曲线,各种投资品和资产价格都会收到影响和调整。

  对于浸满了水分的全球资产价格,包括房价而言,在流动性拐点出现的情况下,走弱和动荡是正常的,全球债市短期告别牛市进行调整也是正常的,大宗商品价格受利率曲线的影响都会出现波动。对于新兴市场而言,金融市场的这种剧烈波动和国际资本的加速流出对市场经济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对于中国而言,我们绝不能轻视美联储加速加息步伐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在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加大中国资本外流的压力。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强调,中国一定要重视资本外流的危害,资本外流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而美元指数的走强为资本外流提供了更大的理由

  中国央行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央行口径11月末外汇占款22.3万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3827亿元人民币,幅度为今年1月以来最大。很显然,资本流出的压力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在增加。

  同时,美元走强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到包括房价在内的资产价格产生抑制作用,明年对于中国的房地产而言,内有调控的压力,外有美元强势导致的资本流出效应的压力,经历非理性上涨的中国房价,在2017年出现调整的概率将非常大。强势美元引发的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逃,将成为压倒中国房价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一点,明年我们每个人都会体会的非常清楚。

  当然,对于中国而言,美联储加息未必全是坏事,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全球货币政策逐渐退出宽松,全球资产价格的回归理性,结构性改革势必提上日程。这对于中国2017年深化供给侧改革无疑提供了极佳的环境。如果没有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房地产泡沫引发的风险,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推进的环境将大为改善。

个人简介
经济学博士,执业律师。师从成思危先生,学术旨趣主要在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关注中国的法治转型和制度变迁。是《中国经营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的特约评论员和专栏作者。作为中国律师,主要在上市公司…
每日关注 更多
马光远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