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降准增量资金过多涌向楼市

杨国英 原创 | 2016-03-02 11:23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229日晚间,2016年的首次降准消息不期而至,央行决定自3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在去年下半年连续三次“双降”(降息降准)之后,此次单向性的降准推出,起码向市场释放出两点信号:其一,在人民币存在贬值压力之下,今年“稳健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主要以数量型宽松为主(逆回购、降准等),以降息为主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已经收窄,这是因为,价格型货币政策宽松有可能导致国内资本外流;其二,数量型货币政策宽松的核心目的,是宏观经济需求侧的短期维稳,减缓实体经济的下行压力,以避免经济转型出现硬着陆的窘境,同时,为供给侧改革提供较为充裕的时间窗口。

但是,有必要提醒的是,在我国当前债务率呈三级落差的情况下,数量型货币政策宽松所带来的增量资金,我们必须有序引导,以防止新一轮资产泡沫的兴起,从而进一步加剧我国经济转型的压力和复杂性。

具体而言,当下我国债务率分布状况,地方政府债务率严重偏高,国有企业以及大型民企债务率较高,而中小型民企以及个体家庭债务率相对较低。以此为参照,那么,当下数量型货币政策宽松所带来的增量资金,毫无疑问,我们应该更多地将其引导至中小型民企以及个体家庭,以激活中小型民企的活力,并刺激个体家庭的内需消费动能。

以债务率风险的分布现状进行评估,当前,起码有两种现象值得我们为之警惕。其一,在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加大之下,地方政府的投资拉动冲动也可能会与日俱增,新一轮“铁公基”式的行政性主导投资极可能会批量推出,而这不仅将持续推高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率,而且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明显饱和的情况下,如果不对这种现象进行抑制,极可能会导致一大批低效的、重复建设项目的产生;其二,在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当前企业面临着赢利能力持续弱化的状况,而这极有可能导致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型民企)的持续惜贷,以及企业故意“贷投错配”乱象的产生,而这最终将会导致相当多的增量资金急速涌向资本市场(包括股市、楼市)以进行短期套利,新一轮资产泡沫将会因此而生。

诚然,无论是数量型货币政策宽松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宽松,其均会不同程度地对股市和楼市构成利好效应。但是,有必要警惕的是,过量资金急速涌入楼市或股市,那么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实际上,当前将央行降准误读为救股市、托楼市之举的人可能不在少数,这种误读,一定是与货币政策的初衷南辕北辙的。股市方面,229日,上证指数盘中触及此轮反弹前的低点2638点,更为疲弱的创业板则创下了去年股灾以来的新低,这个时候推出降准,难免让人浮想联翩。不过,目前的A股市场,至少创业板还是有泡沫的,还有继续回调的空间,如果降准后增量资金过量地进入股市,对股市泡沫的出清是不利的。

比股市更令人担心的是楼市。受益于房地产去库存新政,近期一线城市的楼市持续火爆,这些城市由于具有核心资源优势、人口持续流入,原本就不存在去库存压力,真正的问题是投机需求旺盛导致房价过快上涨,压制了真正的刚性需求。降准后,如果过量的增量资金跟风进入虚火旺盛的一线楼市,继续推高资产泡沫,导致资金空转,对楼市无异于火上浇油,最终对实体经济也势必造成巨大的伤害。

实际上,在2014年底到去年上半年,由于降准、降息带来的货币宽松,增量资金就曾过度涌入股市。此次降准,重点要防止增量资金涌入一线城市过热的楼市,防止楼市重蹈去年股市的覆辙,因为相对来说,当前股市虽然仍有泡沫,但市场疲弱,即便有反弹可能也不会太大。

不过,要避免货币宽松堆砌出新一轮资产泡沫,当前相关部门所急需做的,倒不是推出调控政策打压楼市,而是着眼于供给侧改革,抓住货币宽松提供的时间窗口,推动经济体制变革、释放制度红利。换句话说,我们只有不遗余力地推进供给侧改革,当下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才会有意义,其增量资金以及社会存量资金才会有信心真正助力实体经济。

个人简介
1979年生,原《华人世界》杂志主笔,现江苏新黄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青年财经评论员。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