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解决不了“台湾问题”?

张海勤 原创 | 2016-03-22 00:17 | 收藏 | 投票

  “一国两制”解决不了“台湾问题”?

 

  “中冈复交”,可能引发骨牌效应,台湾紧张,为蔡英文上台蒙上阴影,至少,演讲报告要谨慎小心。

  “一国两制”成功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这近二十年,不但看不到解决“台湾问题”的迹象,反而“台独”政党大获全胜,即将执政台湾,两岸关系又趋紧张。港澳和台湾有本质不同:港澳原本自身就没有主权,“一国两制”很好的解决了主权交还问题;台湾则是主张自己拥有“主权”,而且是有二十二个国家和台湾有所谓的“外交关系”的事实。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却不能看到“台湾问题”解决的迹象表明:解决台湾问题需要超越“一国两制”的政治含义的理念。“习马会”的成功举行,以及“2016年春节贺词”中再次提到“马英九先生”,说明对“台湾问题”的解决及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今年“两会”的讨论会上,主动提到两岸问题,且肯定“九二共识”是一个事实。

  台湾政客对“一国两制”下的港澳是不苟同的。台湾方面自认为自己比港澳有更多的国际地位;比港澳强的多;而且觉得“中华民国”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更多的领土主张。虽然现在不如大陆经济体量,但是仍然有些许优势产业和特色。特别是在政治上还有美国老大的“台湾关系法”撑腰。台湾政客的“主权意识”仍然暧昧在“政党利益”和“执政权力”争夺的狭隘空间里,受害的是台湾人民和民族统一大业。

  国家就其本源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也就是说国家是调节器,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既然是工具,除了主权的积极意义,还有治权的自由。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是两岸的最大共识,也就是统一的最高形式。超越国家意识形态,以“中华民族”为国家的最高理念,两岸关系就是国家统一和民族统一的合一。

  国家就是以阶级或等级为治理的基础。国内对“阶级斗争”有不同的解读,严格来说,有伤疤的痛楚;台湾方面,虽然没有阶级的斗争理念,但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不仅痛苦而且危险。其政党斗争比阶级斗争更为残酷。在“同一民族”旗帜的指引下,两岸以“国家”为工具,视为“不同阶级”相互“斗争”的政治形态,积极融合,求同存异,抽象为同一个“主权”下的同一个理念,是为国家。

  比方,在同一个民族框架内,允许台湾某些组织或个人代表中华民族参与国际事务或主导两岸相关事务。这也是两岸一直以来主张的文化交流。总之,能统一行动的先统一行动,不能统一行动的求同存异维护民族利益和两岸福祉协同行动。两岸最终统一于一个国家治下有赖于共同的理念和实践基础。

  国家统一作为民族的荣耀,其本质在于民族的自由和解放。只有中华民族等56个民族(现状)共同置于一个主权范围内,各民族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而非分裂着的伪自由或西方倡导的所谓个人自由。只有同一个民族或历史上形成的多民族共存的国家在一个整体内(现阶段主要是国家形式),民族或人民才能真正实现独立自主。

  “一国两制”有其历史功绩,也成为未来解决类似问题的现成工具。但是,同时也具有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的局限性。毕竟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且新问题带有对过去问题的新思维或有待更高的格局或形式去认识。何况有可能产生排斥的心理因素。

  “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是众望所归。现实有时候就是任性,非要彰显自己的独立与存在,虽然这忽视了没有绝对自由的事实,但是它也是一种事实。为了民族或其它的社会组织的更大利益或维护既有的历史的成果利益,国家或其它组织有义务统一于一个理念之中,这是人类的积极意义。

  展望未来,国家暴力工具足够维护国内秩序。在各国耀武扬威于外交关系时,新的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演变中。欧洲的理想主义活生生的存在于这个地球上,欧盟超越国家形式共同行为造福各国人民。大国游戏,小国博弈的国际事务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联合国是又一个置于国与国之间的社会组织。

  以现实主义的观点,未来的国家仍将是主权的最大代表。“一国两制”有利于主权的统一与维护。而两个主权的统一难度较大,在可预见的未来:要不吞并其一;要不抽象统一。别无他法。

  张海勤 2016-3-22*0015于广州。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禁止转载,不得侵权使用」

张海勤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张海勤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