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里必须知道的利率知识

刘植荣 原创 | 2016-03-27 20:14 | 收藏 | 投票

 市场经济里必须知道的利率知识

作者:刘植荣

刘植荣:市场经济里必须知道的利率知识 - 刘植荣 - 刘植荣的博客

最近,利率话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称,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在去年年底之前应该说基本上完成了,无论是贷款还是存款利率管制都已经取消,金融机构都有了利率的自主定价权。

在日本和欧洲中央银行把存款利率下调为负的情况下,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多位官员却密集放风,称在今年4月或6月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很大。美联储是世界经济的中枢神经,各国都时刻关注着美联储发出的任何信息,尤其是基准利率调整消息。为何各国的利率政策有如此大的不同呢?利率究竟是怎么回事?人们为什么如此关注利率?媒体报道的利率是居民的存款利率吗?普通百姓更应关注哪种利率?

要说明一点的是,本文讨论的前提是市场经济体,并且利率市场化。

1.利率就是放贷收益率

在论述利率前,我们先说说利息。

利息就是钱生出来的钱,这好比是牲畜下的崽。其实,“资本”、“金钱”的词源就是“牲畜”,“利息”的词源就是“幼崽”。在古希腊,人们的计价单位就是牛,《荷马史诗》里就写道,求婚者许诺给尤利西斯相当于20头牛的铜和金子。

不管是货币还是债券,甚至是实物资产,把资产借给别人使用都希望获得一定的报酬,这个报酬就是投资收益。例如,你花100万元买了一套房子,把这套房子租给别人使用,月租金2000元,年租金就是2.4万元,这2.4万元就是你这一套房子一年的收益,年收益率就是2.4%

利率是个古老的金融概念。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就有明确的利率条文了,当时农村地区的交换媒介是谷物,城镇的交换媒介是银子。谷物利率上限为三分之一,银子利率上限为五分之一。所有信贷必须订立书面契约并经官方公证方具有法律效力。当时的立法也相当人道,规定如果遇到自然灾害作物减产,应免除利息;如果利率超过法定规定的上限就是“高利贷”,所借谷物或银子可以不还。

从广义上讲,任何投资收益都可以叫利息,一年的收益除以投资总额就是“资本收益率”,也就叫“利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没有特别说明,所讲利率都是年利率。但根据习惯,我们现在所说的利率,基本上都是指存款、贷款或债券利率。对贷出一方而言,利率就是放贷的收益率。

而对于借入一方来说,利率就是使用货币的成本。假如你借100万买房子,利率是8%,你使用这100万元一年的成本就是8万元。

2.并非所有银行都有利息

中国读者一般都会认为,把钱存银行是有利息的;到银行贷款买房子,同样要向银行支付利息。其实,世界上仍有不少银行,不管是存款还是贷款均没利息,这主要是出于宗教原因。

《圣经·旧约·申命记》第23章第20节就规定:“借给外邦人可以取利,只是借给你弟兄不可取利。”《古兰经》亦有相关的规定。教义对信贷利率的规定对金融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1179年,天主教举行的第三次拉特兰会议明确规定:放贷生息者将被逐出教会。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在《神曲》里把放贷取息者放进第七层地狱。

13世纪,意大利著名教会法学家和红衣大主教奥斯蒂恩西斯(1200-1271)提出,允许放贷人向借款人收取一定的利息,以弥补假定自己把这笔钱用于投资的获利。这种观点和现代经济学的“机会成本”极为相似。

16世纪至17世纪的宗教改革改变了传统宗教思想认为利息非法的观念,法国著名神学家让·加尔文(1509-1564)为利息合法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认为,在教会内部收取利息是罪恶的,但可以对教会外部的人收取利息。他也同时强调,用于投资的贷款可收取利息,但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贷款不得收取利息。

19世纪上半叶开始,天主教才对利息解禁,允许放贷收取利息。但时至今日,一些国家仍然严格遵守教义禁止收取利息的规定。

伊斯兰银行不收取利息,而是以类似入股的形式放贷,与贷款使用者共同承担风险,分享利润。所以,伊斯兰银行放贷后不是旱涝保收,坐吃利息,而是要积极监督贷款的使用,为企业经营提供决策咨询,提高了贷款的安全性和收益率,因为借贷双方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同舟共济,都要从这笔贷款所带来的利润里获得收益。在伊斯兰银行存款同样没有利息,储户分享银行利用存款的投资或放贷收益。

除伊斯兰银行外,遍布瑞典的合作银行(JAK Medlemsbank)也没有利息,该银行只对会员放贷,银行的运营成本由会员承担或收取管理费补偿。

3.基准利率是央行的放贷利率

我们经常从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某国中央银行“上调利率多少个基点”或“下调利率多少个基点”。新闻里说的利率一般都指官方利率,也叫“基准利率”,就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钱的短期利率。

在讨论利率时,一个“基点”就是0.01个百分点。例如,20151216日,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就是上调0.25个百分点,基准利率由0%-0.25%上调到0.25%-0.5%

汇率的“基点”与利率不同,讨论汇率时,一个“基点”就是0.0001个货币单位。例如,2016323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6.493624日比23日涨了214个基点,则24日的汇率就是6.4936加上0.0214,即6.5150,也就是1美元价值6.5150人民币元。

基准利率是各国和地区中央银行的重要货币工具,调整基准利率的首要目标就是维持物价稳定,把通货膨胀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欧美等多数国家设置在2%。例如,中国人民银行从2006428至今共有26次基准利率调整,其中上调12次、下调14次。美联储从2006131至今共15次调整基准利率,其中在2006131629期间连续调高4次,在200791820081216期间连续调低10次,20081216至今调高一次。

刘植荣:市场经济里必须知道的利率知识 - 刘植荣 - 刘植荣的博客

不少教科书认为,调低基准利率可以增大货币供应量,反之则减少货币供应量。笔者不认同这种观点。调整基准利率对货币供应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货币供应量与银行外流通的现金正相关,与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比率(银行系统之外的现金与银行各项存款总额的比率)负相关,与利率没有直接关联。因为不管调高还是调低基准利率,都会使货币供应方和需求方的意愿增减抵消。调高利率供应方贷出货币的意愿增强,但需求方借入货币的意愿减弱;反之,调低利率供应方贷出货币的意愿减弱,但需求方借入货币的意愿增强。

利率的变动究竟会带来何种影响,这要结合信贷实际情况和通货膨胀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如果实际利率本来就很低甚至是负利率,并且银行贷款紧俏,降息只能导致流出银行的现金增多而存款减少,导致现金比率增大,货币乘数减小,信贷萎缩,货币供应量减少。

所以,维持物价稳定是绝大多数国家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因为一旦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就会让经济崩溃,居民过去的积蓄化为乌有,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引发社会不稳定。2001718日,当时的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强调:“由于意识到经济的增长需要长时间的铺垫,因此,我们对前期保持物价的长期稳定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基准利率调整,市场就马上有明显的反应。市场对基准利率调整的反应有时滞,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证表明,基准利率变动带来的市场需求和产出效应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而在通货膨胀上充分表现出来还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把物价稳定作为目标,调整基准利率必须有大约两年的提前量。能在合适的时间点朝正确的方向用合适的幅度调整基准利率,这对中央银行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美国2003年已经出现了经济过热的苗头,最明显的表现是人们疯狂地投机炒作房地产,房地产泡沫被快速吹大。此时的美联储应上调基准利率给房地产市场降温,可美联储长期把基准利率维持在1%左右,到2004年底才升至2%左右,甚至直到2006年底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前,美联储主席和财政部长在国会听证会上还信誓旦旦地说“房价并不高”。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后,20个大都市的房价在五年间跌去35%

4.市场利率与基准利率的关系

基准利率对普通居民来说没有直接影响,因为居民不与基准利率打交道,居民关心的是市场利率。市场利率就是银行之间的拆借利率、储蓄利率和贷款利率,市场利率对居民、企业才有直接影响。

基准利率对市场利率有指导作用。通常来讲,基准利率调高,市场利率相应升高;基准利率调低,市场利率相应降低。这很容易理解,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那里批发来的货币价格高了,对企业和居民的零售价当然也要提高;反之,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那里批发来的货币价格低了,对企业和居民的零售价当然也要降低。但市场利率与基准利率并不必然地同向波动,也会有中央银行下调基准利率,而有个别商业银行上调利率的情况,反之亦然。

既然是市场经济,市场参与者的市场行为完全是自由、自愿的,商业银行如果资金短缺,可以向中央银行借钱,也可以向其他商业银行借钱,谁的利率低就向谁借钱。虽然中央银行制定了基准利率,但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并没有领导作用,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不能约束各商业银行之间的拆借利率。当然,向中央银行借钱有各种条件限制,如果一家商业银行不能满足中央银行制定的这些条件,只有以较高的利率向其他商业银行借钱。

通常来讲,商业银行间的拆借利率比基准利率高出0.2个百分点。如果商业银行间利率高出基准利率过高,说明市场上对货币的需求过于旺盛,货币信贷规模正在急剧扩张,货币供应超量,泡沫经济正在形成,金融体系正面临严重的系统风险。例如,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世界许多金融中心(美国和英国尤甚)的商业银行间拆借利率就高出基准利率1个百分点以上。

既然中央银行与各商业银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市场利率也并不是与基准利率挂钩的,也就是说,基准利率调整后,各商业银行的利率不需要立即跟着调整,是否调整、何时调整、调整幅度如何,完全由商业银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了算,因为商业银行要全面衡量调整利率对银行的收益和成本的影响,如果调整利率的管理成本大于由此带来的收益,银行当然不愿立即调整利率,而是要观察一下市场走向再作出决定。

市场利率差别很大,通常来讲,大多信誉好的银行利率低,信誉不太好的银行利率高。这个道理很简单,把钱存到信用不太好的银行风险要大,人们不愿意把钱存到那里,银行只有通过高利率揽储。由此可见,利率也代表着风险率,在同一时期比较各金融机构的利率,利率越高风险越大。读者在选择哪家银行存款时一定要考虑这一点。

5.居民更应关注实际利率

不管是中央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还是各商业银行挂牌的市场利率,这些利率都是名义利率,也就是说这些利率并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通货膨胀用百姓熟悉的语言解释就是“钱毛了”,也就是票子印多了。政府有四种途径搞钱,一是征税,二是发债,三是拉外援,四是印钞。征税往往遭到百姓的抵制,而且也要经过议会批准,难度很大。议会对政府债务也有“天花板”限制,不是想卖多少国债就卖多少。拉外援难度也不小,因为从道德上讲,国家应该把税收优先照顾自己的国民,不会到处撒币外援的。

这样,一些财政纪律不严的国家就将印钞机当成了政府的提款机,需要多少钱就印多少钱。流通的票子多了,物价当然就上涨了。物价上涨了,购买力就下降了,这就相当于纳税,而且这是人头税,不管穷人富人大人小孩,只要活着就要消费,有消费就必然交了这个通胀税。

津巴布韦的货币体系就是这么崩溃的,政府财政预算每年入不敷出,还口口声声说要减税,只有靠印票子弥补财政赤字,把通货膨胀率印成了天文数字,一张钞票的面值是100万亿元津巴布韦币。最后宣布本国货币作废,在津巴布韦境内流通美元、南非兰特、欧元、英镑和博茨瓦纳普拉。

如果不精确计算,我们可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作为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假如名义存款利率是2%,而通货膨胀率是6%,实际存款利率就是负4%,在这种情况下,你存的钱的购买力会越来越少,而不是你的钱数额减少。

你把100元存入银行,一年后取出本息合计102元。假如现在面包是5元一个,由于通货膨胀率是6%,一年后的包子就是5.3元一个。现在的100元可以买20个面包,一年后取出来的102元只能买19.2个面包。100元存一年购买力缩水4%,损失了大约一个面包。所以说,存款不要只看名义利率,还要考虑通货膨胀率。如果实际利率是负,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资产保值的问题了,看看有没有别的投资渠道可以保值。

6.“负利率”是怎么回事

最近一段时间,媒体不断报道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的“负利率”,由此引发不少国人的恐慌,担心中国是不是也“与国际接轨”实行负利率。

首先说明,媒体报道的外国“负利率”不是上文所讲的实际利率为负的“负利率”,实际存款负利率是指通货膨胀率高于银行的存款利率;而媒体报道的外国“负利率”是中央银行对某些类型存款的利率,它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短期存款利率,通常半天到一个星期,并不直接对企业和居民个人。

商业银行不能把所有的存款都用于放贷,必须拿出一部分存款放到中央银行,以备突然有大额提款或集中提款之需,防止发生挤兑潮。商业银行放到中央银行的这部分存款就是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在一些国家有强制性的部分,还有商业银行自愿的部分,前者就叫“法定存款准备金”,后者就叫“超额存款准备金”。

日本、丹麦、瑞典、瑞士等国的中央银行公布的负利率,就是超额准备金的利率,不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利率,更不是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2016129日,日本中央银行宣布的负0.1%的利率,那是中央银行对超额准备金的利率,而且是中央银行决策者以5票赞成、4票反对勉强通过的。

对超额准备金负利率,是鼓励商业银行把钱用于放贷刺激经济,而不是放到中央银行“睡觉”吃利息。在负利率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没有把钱存到中央银行的动机,因为此时存款要倒贴给中央银行利息,与其存款倒贴钱,还不如把这笔钱放到自己的金库里。

欧洲中央银行2016316日把隔夜存款利率继续下调为负0.4%(其实从20146月开始就是负利率),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隔夜借钱的利率是负0.4%,商业银行把钱存到中央银行的隔夜利率也是负0.4%,这是双向的。欧洲中央银行把隔夜存款利率调为负,主要是因为欧元区出现了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率在20151月为负0.6%。虽然欧洲中央银行连续下调隔夜存款利率,但通货紧缩趋势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到20162月通货膨胀率仍为负0.2%,距欧洲中央银行设定的2%的目标相差甚远。所以,从理论上讲,欧洲中央银行仍有继续下调隔夜存款利率的可能。

由于目前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是负0.2%,所以,欧元区国家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只要大于0.2%,实际存款利率就是正了,在这种情况下把钱存到银行就能做到保值增值。(本文发《羊城晚报》2016年3月26日B1版)

刘植荣:市场经济里必须知道的利率知识 - 刘植荣 - 刘植荣的博客
个人简介
刘植荣,独立学者,媒体评论员。 qq:327954416
每日关注 更多
刘植荣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