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季度宏观经济预测更新和市场策略建议

郑磊 原创 | 2016-03-29 21:08 | 收藏 | 投票

对年初宏观经济研判的修正

 

对于2016年的宏观经济,我曾于2015年底做出研判,主要观点和更新如下:

*经济政策导向上,在继续保持和加码总需求的基础上,加大供给端的改革,推动企业间重组收购,僵尸企业退出市场,以增加公共服务和大力发展一般服务业的方式,吸收从第二产业退出的劳动力。

*宏观经济在供给侧改革中将遭遇先低后高的震荡,低和高的分布时间取决于改革推进的速度和力度。GDP增长目标下调到6.86.9

更新:今年GDP目标采用了区间定义,即6.5%-7%之间。此举有助于政府有更大的回转空间,能够根据外界预期和实际经济表现,决定供给侧改革的施力大小和进展速度。由此也增加了GDP预测的难度,我认为第一季度GDP仍处于全年较低水平,第二季度会有明显改善(主要来自房地产行业的回暖)。

*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结构性减税和推进国税地税改革;货币政策仍会继续宽松,全年下调利率0.5%-0.75%,准备金率预计下调1.5-2%。汇率仍保持现有“市场化”管理机制,控制在温和下跌3%-5%区间。

更新:准备金率已经下调0.5%,货币政策略显宽松。

*人民币贬值幅度全年预期为3%-5%

更新:央行维稳汇率,人民币离岸汇率从年初的6.5687,上涨到6.5左右。鉴于人民币汇率成为证券和资本市场波动的主轴因素,以及动摇市场对中国经济政策和实体经济预期,故而央行被迫将人民币离岸汇率稳定在一个相对狭窄和可调控的范围。相信中国不会采取人民币汇率一次性调整的做法,但持续3年每年贬值3-5%,对于中国经济有利,且可以逐渐使人民币汇率处于一个强弱合理的区间。

*在经济支柱产业方面,将继续稳定房地产市场,通过要求房地产商降价并提供融资去库存,用证券化方式用社会资金完成房地产去库存所需融资;加力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先进设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产业的输出成为重要“走出去”部门。

*金融改革推进,重点防范金融风险,落实监管职能,着手处理不良资产,进一步开放市场互联互通和个人对境外投资,适当放宽境外资金流入和人民币回流,保持进出资金基本平衡。

更新:重点防范金融风险和落实监管职能已经明确提出,商业银行可能采取债转股的方式处理不良贷款资产,之后通过证券化和资产重组进行消化。第二季度大概率宣布推出深港通。随着美元走低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下降,以及前期外管的效果显现,有可能选择性地推进对境外投资。

*出现并购重组浪潮和股权投资高潮,前者主要由传统行业的上市发起,以转型为主线;后者主要发生在新经济领域。对于收购兼并的监管将大幅放松,并购概念成为A股和港股的一个亮点。

*欧洲继续量化宽松,但效果可能并不明显,同时伊斯兰极端主义活动成为干扰欧洲的严重问题,欧洲的根本问题需要推进结构性改革,仍然因各成员国情况不同和地缘政治干扰难取得实质进展。

更新:欧央行已经宣布新一轮加大量化宽松,短期展望效果不会太明显。欧洲更深层次的矛盾尚未有解决方案或行动。

*美国总统大选年,且美国经济上升势头并不强劲,估计美联储最多在2016年末再加一次息,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因为美元走强,美国可能继续寻求推进多边互惠贸易和对中国等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对策。

更新:美联储3月份议息已经明确表达鸽派立场。市场仍普遍预期美联储今年加息2次。我目前仍保持原来的预测,因美联储的加息依据并非仅依据国内就业和通胀走势,而且考虑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以及美国本身证券市场已经形成大的圆顶形态,加息可能引发市场剧烈下调,而实体经济恢复的表现也不够稳定,加上考虑到总统大选年因素,今年加息的谨慎程度不低于去年。美元未能走强,有些出乎意料,同样佐证了美国经济并非看上去那么良好。

*美元走强可能引发南美和部分亚洲新兴经济体陷入经济震荡或危机,叙利亚危机可能蔓延,牵涉到土耳其、伊朗等国,石油价格波动等因素引发黑天鹅事件。

更新:美元未如预期走强,还需进一步观察后续变化。

*香港有很大机会陷入萧条,服务业和房地产这两个支柱产业难以维持,二手房价跌幅可能超过30%,拖累新房价格下跌15%左右。

更新:香港目前服务业失业率上升,房地产市场较萧条,年初至今一手房价下跌近5-7%,二手房成交稀落。

*金融服务业仍有机会,随着沪港通扩容、深港通开通,以及基金互通,内地开放个人境外投资试点,香港出现来自内地资金流入,对金融和资本市场起到支撑作用。股市如能激活,可以间接对房地产市场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更新:去年香港接受了大量人民币资金(兑换为美元和港元),市场目前仍期待深港通尽快宣布开通,普遍预期是下半年正式开通,股市出现走稳和反弹。

*香港高端服务业出现北上潮流,借助CEPA安排,尝试进入内地市场。香港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的培育。

更新:香港特区政府设立创科局,媒体也开始关注创业和创新企业。目前已经在上海成立一家中港合资券商(外方占51%),未来还会有两家同类合资券商被批准成立。

 

对港股有影响的国际市场变化趋势预判

港交所(0388)昨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在外地机构及个人投资者中,去年内地投资者的交易占市场成交总额的比重由5.1%上升至8.6%。调查指,内地投资者的交易从较低基数按年上升超过185%,若干程度上反映201411月沪港通推出的影响。去年港股市场交易额比例中,英国投资者占比居首,中国内地和美国投资者几乎并列第二,从这个比例可以估算出中国内地投资者对港股大市的影响力约为30%+/-10%,这是沪港通之后的市场结构变化。未来再开通深港通之后,估计中国内地投资者对港股大市的影响力还将提升10%-20%,导致港股波幅变大,特别是国企指数。

港股开盘一般受前晚美股影响较大,而盘中受A股影响,特别是受沪市影响较大。到目前为止,港股资金主流来自欧美,2016年开始,内地资金会发挥更大作用。在深港通开通之后,深市对港股的影响将明显增强。

由于内地最具活力的是新经济型中小企业,对应的港股中的同类上市公司股价也将表现突出,出现中小股炒作热潮。市场风格不再单一地表现为机构投资风格,在这样的市场上,短期财富效应可能突出体现在一些新兴行业的指数、国企指数和红筹指数和相关概念股上面(互联网+,医药医疗,先进制造,环保,新能源等),大中型股票和蓝筹股主要以“一带一路”、央企改革、军工等、金融改革等国策概念股的机会较大。内房股表现参差不齐,虽有政策支持,但效果未必显著,不建议配置这个板块。

A2015年的预期高点是6000点,但因为中途出现的特殊原因,导致在5178点下折,出现4个月的大幅下跌和探底,现在已经恢复,将重新走出新一轮的行情。新一轮的核心是“改革和转型”,在效果上与前一轮“改革预期+资金牛”的单边快速上涨不同,会出现双边大幅波动,整体中心缓慢上移的情况。

(之前预测)*在推出注册制前后(可能会先于修改证券法,最早于20163-4月份实行),可能出现高潮,沪综指的高潮区间在4000-4500点,时间可能在2016年第2-3季度。高潮过后会调整,如果监管部门能够掌控好新股上市节奏,沪综指回调可能不会击穿新一轮的起点3000-3500点,所以2016A股沪指预测走势区间为3300-4500点,走势可能类似“正态分布”,前后低,中间高。

更新:中央政府已经明确不再提出注册制的进展计划,市场如预期在3月份开始较明显的上涨,尽管此波反弹来自管理层的托市、维稳与呵护,加上近期不再安排战略创新板,市场有望继续反弹。继续维持之前的走势判断。

另外要留意,不正式推出注册制,并不意味着不着手准备注册制推出前的相关工作。现在达成共识的是,市场需要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同时,注册制的推出前提是建立更稳健和良好的监管,而股权融资累积的压力,仍需要通过主板和新三板释放,因此注册制已经不再是关注重点,股市实际融资规模和节奏,会影响A股的走势。

A股风格改变,A股的散户市场结构仍决定了市场以投机炒作小股票和概念为主,难以发生较长时间的“二八风格转换”。从管理层的意图看,2016A股的调控基调是“稳住沪综指不发生大的波动”,即避免出现大跌和快速上涨,目标是“健康的慢牛”(从今年8月底2850点到年底的走势是一种慢牛形态)。

需要留意的是国内债市高风险,如何稳妥地去杠杆,将融资中心转移到直接融资渠道,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港股大市走势分析和预判

港股有其价值中枢,主要冲击因素是资金流动。目前仍在低位,形成了价值洼地,而大量的内地资金流入,并不会在低位流入资本市场,因为这批资金具有“内地个性”,喜欢追涨杀跌,并不是欧美资金的“价值投资和捞底”特征。由于美国加息预期会不断变化,香港暂时仍会出现资金流出,但下跌空间非常有限。

留意美股对港股的负面影响。美股三大指数都正在形成大的头部,随着进一步加息的意向不明确,可能导致每一轮市场炒作美国加息都造成美股在高位向下调整,即进入艾略特波浪的调整A浪和B浪,使港股受到短暂的向下冲击。但随着深港通开通,这种负面影响可能会受到活跃的港A股(中资背景的中小型股价活跃向上)的对冲,同时由于沪综指较稳定,为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提供较好的支撑。

*(之前预测)引发内地资金流入港股的最大诱因还是深港通和QDII2等因素,港股已经在低位筑底3个月,未来可能还需要2-3个月,才有望重新启动。一旦上述正面刺激因素得到落实,可能出现资金迅速流入股市,指数迅速回升到27000点以上,向30000点进军,后续的目标位是33500点。这个预测的基础是大量内地资金涌入香港股市,以及欧美资金未出现持续流出的假设。国企指数的首个目标位是14000点,如果上述假设落实,后续目标位是18000点左右。

更新:目前时间窗口已到,港股开始从低位开始启动反弹,但成交量仍不够大,随时面临调整。港股上半年的最佳行情可能会发生在4-5月,如果能够在7月实现深港通开通,则五穷六绝之后,港股迎来一波更大的反弹,年底前仍有希望到达上述预测点位。

 

港股操作策略建议

我在2015年提出恒生指数与沪指的关联性和同步性明显加强了,事实确是如此。2016年应该更加关注香港股市与沪市、深市的互动影响,重点是根据沪综指和国企指数,深港通开通后的深圳指数、沪综指和恒生指数的对比研判,预测港股大市的走势,把握港股市场节奏特点,在必要时通过做空指数和优选投资标的股,实现较稳定的盈利。

建议在深港通宣布之后,着手逐步加大配置符合国策的港A股,特别是有科技创新、大环保、大健康、旅游娱乐类股票。而为了稳定持仓组合的整体表现,仍应配置部分蓝筹、高息、保守型投资标的。

深港通宣布之前,建议组合大类股票配置比例为:

板块配置比例

开通前

开通后

金融(保险、资产管理、券商、少数银行股)

40%

30%

公用事业和收息股

20%

10%

大健康

20%

20%

大环保

10%

20%

旅游娱乐教育和TMT

10%

20%

 

在金融板块,建议关注不良资产处理类上市公司的机会,如中国信达,中国华融,以及未来进入这一领域的民营上市公司。券商板块预计受到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业务利好,仍有较好增长。保险和资产管理类上市公司属于稳健增长型,关注银行坏账问题,预计其市帐率仍有10%潜在下调空间。因此可以考虑配对交易:空银行/多不良资产处理。

公用事业和收息股以及大健康,具有很强的防守性,对投资组合有稳定作用。深港通宣布开通之后,最有增长故事的股票是在大环保、旅游娱乐、教育和TMT领域,以及国企改革有资产注入预期的股票。

 

港股市场面和基本面的考量

市场面主要考虑资金存量和流动。预计下季度美联储加息概率低于30%,但是市场仍会不断猜测美联储意向,另外美股仍有机会自顶部下跌,这些都将导致港股跟随美股调整。香港资金面并不紧张,考虑到2015年大批资金由境内来港,已经兑换成港币或美元,沉淀在香港银行体系内。这些资金在开通深港通之后,很大可能会参与港股炒作,助推市场上行。所以,港股的大盘走势仍主要取决于港股通这个因素。另外,香港楼市已经形成阴跌市道,部分楼市投资者可能转移到股市。A股目前对港股走势的影响因素估计在40%-60%之间。A股下季度走势很可能维持波动反弹,对港股整体上是有支持的。

基本面主要考虑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和内地经济情况。4月仍是业绩集中公布期,从A股上市公司年报情况看,好坏参半,但3月份港股的一些权重股已经披露业绩,下季度业绩公布对于市场的影响应该不大。内地经济在年初已经表现出相比去年较大的调整,即关注供给侧改革对于市场预期和实体经济的冲击力可能超出预期,管理层有维稳意识,货币政策放松,财政政策加力,这些措施的影响将在下一季度体现出来。因此第二季度的宏观经济状况不会太差,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

根据以上因素判断,港股第二季度开始如果能够守住18000-19000防线,反弹还将继续,并等候深港通消息。投资则侧重于选股,风格宜稳健不宜激进。在大盘波动过程中,可以考虑用期指对冲现货。初步判断4月份和5月份有较大机会,而6月份将受到市场猜测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同时,港股市场一向有“五穷六绝“的市况。但是如果深港通能够在5-6月份宣布,则市况仍有可能改观。从中国证监会新主席的举措来看,主导方向是抓监管和投资者保护,完善制度和执行。李克强总理未在博鳌论坛明确宣布深港通开通时间,但近期已经多次提及深港通。可能会交由中国证监会具体决定和公布,提高证监会的市场威望。预计在不出现外汇市场大波动和香港政局混乱的情况下,5-6月份宣布启动深港通的机会还是比较高的。

 

 

 

个人简介
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SFI客座教授,行为经济学者,创新发展,金融投资专家,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荷兰maastricht管理学院mba,兰州大学数学学士 email:prophd@126.com
每日关注 更多
郑磊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