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完全可以超越中等收入陷阱

毛寿龙 原创 | 2016-04-01 11:11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近段时间,随着中国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下行压力,担忧中国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声音开始比较频繁地出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未来五年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阶段。笔者认为,中国完全有能力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这一发展中国家的魔咒。

  劳动力资源依旧充足

  发展中国家一旦实施市场化改革,一般来说都会有一个非常迅速的发展时期。但当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其与贫困国家相比在劳动力价格等方面缺乏竞争优势,在技术创新领域又无法与发达国家相竞争,所以“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足”,人均GDP始终无法突破1。2万美元,或者即使突破了也很不稳定,很容易跌破这一基准线。这就是大家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去年人均GDP已达到约8000美元。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再翻一番,最低也需要增加50%。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开始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去年GDP增长率只有6。9%,今年的规划目标也下调至6。5%-7%的区间。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来自几个方面:发达国家需求不旺导致出口下降比较快;国内储蓄率高,内需虽有增强,但力度不够大;企业劳动力成本增加比较快,与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相比竞争力不足;经济增长靠房地产等传统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政策空间越来越少;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企业债务甚至个人债务额快速上升,带来潜在的金融风险。

  出于上述原因,国外有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必然陷入经济危机,尤其是金融危机,甚至即将崩溃。还有人觉得中国会陷入长期经济停滞。这种看法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但的确有点市场。最近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下降,似乎更证实了这种看法。

  然而,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面依然是强劲的。现在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依旧十分充足,我们每年有很多新增人口需要就业,政府还要花很大的力气创造就业机会,说“劳动力市场萎缩”为时尚早。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有为世界所称道的勤劳精神。在当代中国,有很多退休人员在非常努力地工作。这种中国精神是经济发展非常强劲的动力。

  “新经济”发展动能强劲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实力,还体现在“新经济”的强劲增长。中国“新经济”的覆盖面和内涵非常广泛,涉及一、二、三产业。其中不仅包括云计算、互联网等新兴业态,更包括传统产业与新兴业态的充分融合。比如,在三亚购置的房产资源,本来只有度假时才使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房产使用权变成“租房券”,既可使闲置资源产生价值,还可带来更多客流量。

  与此同时,中国基础设施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高速公路、高铁网络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为物流和旅游业的高速发展起到强劲支撑作用。“十三五”期间,我国还将新增高铁里程1。1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高铁,是中国经济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独特优势。

  民生保障措施得力

  发展中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个重要原因是民生保障乏力。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已对医疗、养老和就业等民生问题采取系统性政策措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国家“十三五”规划,都表明政府将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来解决民生问题。以就业问题为例,为解决去除过剩产能和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失业,中央政府就安排了1000亿专项资金用于转岗安置,且相关资金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追加。

  养老金问题也是如此。一些人认为中国养老金缺口很大,但目前中国养老金实际上有5万多亿的储备,而且还有国有企业优质资产和大量政府资产做支撑。民生不发生问题,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概率就小很多。

  对中国经济的最大信心在于政府系统的简政放权和政务信息公开。中国政府在过去多年改革的基础上,大力建设法治政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去年商事制度改革成功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权力清单、负面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政府大力推进自身改革,建设有限且有效、廉洁勤政的政府,提升公信力和执行力,就可以极大地激活市场的活力,充分调动社会、企业家乃至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从而确保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金融支持实体是关键

  中国有能力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还基于政府和民众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清醒认识。尤其在互联网金融出现后,新金融给传统金融提供了非常好的改革契机。金融可以解决很多实体经济解决不了的问题,尤其是不良资产处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发展中国家之所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产能过剩,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实现金融改革,发展健康的金融市场,因而整体经济始终处于招商引资阶段,直到外债累累、不能自拔。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成功控制住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从金融全局来看,中国的股市、汇市、债市依然处于良性发展阶段,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目前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不仅有强大的实体经济实力,中国的金融业也得到了发展。去年股市尽管震荡不断,但股市总值最高点一度超过日本,且是日本总市值的两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股票市场。这些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又一枝独秀,成为世界金融市场发展的标杆。一个国家仅有实体经济很难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如果同时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则不仅能够实现本国的可持续稳定发展,还可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资本市场支撑者。

个人简介
毛寿龙 (男) 职称或学历学位 系主任,研究生,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公共管理与治道变革,自主治理、NGO与公共服务等。 关心运用古典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公共选…
每日关注 更多
毛寿龙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