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一带一路”

迟竹强 原创 | 2016-04-19 09:49 | 收藏 | 投票

  关于“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纲举目张的卓越设计。

  近一百年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巨大发展,已经可以让人们对任何事物论证其存在的正确性。

  千百年来,人们探索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本质动力,在某种物质属性上可以认为是生产力,但在社会群体属性上更多是有效需求的市场;是有效需求的市场在拉动社会产能的增长;在经济发展中,与工程项目和商品商业等实体经济相对应的,是一定存在一个或者几个有效需求的市场壳;这种有效需求的市场壳才是经济发展发力的发动机。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无论是二十世纪初期及世纪中期美国的崛起,日本的复兴,及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上的成功,其根本原因,是存在一个有效需求的市场壳。

  《经济体系本质原理》的阐述:

  一:经济发展的本质是市场经济;

  二:市场经济的终极结局是零和游戏;

  三:世界经济的基本面是市场经济并遵循市场经济法则;

  四:世界经济是零和游戏;

  五:有效市场壳遵循Ф=(√5-1)/2,近似值为0。618 、F=1/Ф=1。618的需求极限法则;

  国家经济再次强势强盛五十年,就一定要找到一个有效需求的商品商业专属市场。这个有效需求的专属市场要具备以下特征:成规模,流动性,欠发达;成规模是说这个市场的数量有效,流动性是说这个市场的交换速度有效;欠发达是说这个市场的需求具备层次分明;就像二次世界大战一样,欧洲战场就是美国的商品专属市场,二十一世纪不发生战争也存在这样的市场,比如中国,巴西,非洲大部分地区等等。

  一个国家(经营者)如果把一个或者是几个国家(壳国家)变成自己的专属市场壳,要提供一种经济发展的需求壳(经济需求的发展壳),这个发展壳要符合双方国家的整体利益诉求(国家诉求)或者是大多数群体利益的诉求,当壳国家在得到利益满足后,而经营国才是真正的获利获胜者;如果没有一个国家有效需求的市场壳,国家经济是不可能真正成功的,谁是拉动市场需求的那个壳呢?

  这就是《经济体系本质原理》。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所取得的成绩,不仅存在一个外部市场,还存在一个巨大的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殊途同归于一个因素:有效需求的市场。当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外部有效的需求渐渐萎缩,才有了温家宝总理的“四万亿”措施,无论结果如何,温家宝总理是尽了力的。可是,当国内有效需求渐渐饱和后,中国经济才真正出了大问题:国内外有效需求的市场不存在了!

  通过两个经典案例说明《经济体系原理》的本质。

  第一个例子是安徽芜湖投资20亿农贸城变成“鬼城”

  在滁宁快速通道北侧入口,“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几个大字非常醒目。进入园区,一排又一排整齐的红色商铺更是惹眼,一眼望过去甚至望不到边际,这些商铺就属于安徽大雄华东农贸食品城。销售大厅门楣上的招牌已经掉落了好大一截,进入大厅,一座庞大的项目模型映入眼帘,分A、B、C、D四个区域,显得非常整齐。模型边,则放置着该项目的诸多“光环”:“滁州市十大重点项目”“安徽省861重点工程”……从项目简介上看,这个食品城当时规划占地2000余亩,总投资逾20亿元。

  当地人说,这个项目当时很辉煌的,走在里面,就像是一座小城市。

  人烟稀少,打麻将都凑不齐人:记者对整个食品城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访。在D区,没建好的商铺已经停工,“半拉子”工程裸露着灰白的水泥外墙,茂密的野草已经长到一人多高;在C区,一排排红色商铺已经建成,却难觅人影,一些房门上张贴的竣工验收报告都还没揭下来,落满灰尘;B区的情况也一样,有的商铺台阶和墙面已经出现裂口。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C区沿滁宁快速通道地带,被开发商打造成一个茶城,“招商引资很长时间了,你们去看看,应该能找得到人”。然而记者来到这里发现,茶城里数百家商铺只有两家开着门,3个年轻人围着桌子在打“三人麻将”。“我们3个就是这两家茶铺的所有人员了,打一桌麻将都凑不齐人。”其中一人对记者说。据茶铺老板介绍,一年前,他们通过招商信息,来到了食品城C区的茶城里开店。“当时店主承诺我们零租金,我们才来的。”该茶铺老板感叹,即使是承诺两年零租金,偌大的茶城,也仅仅招来了他们两家茶商。在食品城内转了很久,记者才遇到一名业主。“现在常住的不超过10户。”该业主苦笑着说,“刚开始物业管理人员都有一百多个,现在只剩一个打扫卫生的了。”乌衣镇当地农民贺宗武,倾全家所有在这里买了两间三上三下的商住门面,为此还借了数万元的账,可他辛苦开起来的小超市几乎一单生意都没有。

  这就是新闻报道的大致情况,看到这种结局,应该说:当地政府主要领导负主要责任。而当初这个项目之所以建设,最直接的原因---最强有力的推动因素,是当地领导为了追求政绩,为了升官发财。他们违反市场经济规律和法则,以一个风险投资家的心态,导演了一个祸国殃民的项目。现在,主导这个项目的主要领导确实是被逮捕判刑了,但却是以收受贿赂等违法乱纪的名义被逮捕,对安徽滁州本地祸国殃民的影响,和对投资人造成的损失和伤害,判决书只字未提。在这个祸国殃民的项目中,既找不到受害人,也找不到责任人。按理说,购房投资者是受害者,因为他们无法盈利,但这个原因无法通过法律程序起诉任何人;按理说,官员是责任人,但是权贵们宁愿让官员背负违法乱纪的罪名也不会让他们背负祸国殃民的历史罪名。这是一个难得糊涂的时代,如果不是党内大小派系的斗争将这样的官员打倒,又有谁会去关心陷身这个项目的小老百姓的死活?哪怕记者去报道,也会被压制下来。

  说这个工程项目是“一地鸡毛”恐怕也不为过。

  从安徽投资20亿农贸城变成“鬼城”这个事情,如果用“经济体系原理”就很容易理解其必然会失败,投资20亿的农贸城之所以会变成空城,是因为不存在一个有效的外部需求市场,中国任何城建运动所产生的“鬼城”都符合经济体系本质原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均符合这个法则。

  一旦国家经济的发展违背这个法则,社会和经济就会出问题。“经济危机”不过是这个规律的另一个证据。

  第二个例子是河北曹妃甸工业园区如果说“安徽那个20”亿仅仅是局部影响的小事一桩,那么曹妃甸工业园区则是不折不扣的国家级祸国殃民工程。无论是党报还是网络,流传“曹妃甸不行了”、“曹妃甸玩不下去了”、“曹妃甸成了烫手山芋,哪个官员都不愿意去”……流言,如同一个可怕的幽灵,在曹妃甸、在唐山徘徊。位于渤海湾西侧、隶属河北第一经济强市唐山、规划面积380平方公里的曹妃甸工业区,自2003年启动开发建设以来,累计填海造陆超过230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高峰时期号称日均投资4亿元,一度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单体工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据官方媒体说,其不仅承载着唐山城市和产业双重转型的“蓝色之梦”,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河北建设沿海经济强省战略的成败,更被视为重塑京津冀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之举。“十一五”时期,曹妃甸与天津滨海新区相互竞逐,共同构成中国区域开发中最受瞩目的双子星座。然而,似乎是一夜之间,曹妃甸就从荣耀的巅峰坠落,挣扎于生死边缘:原计划构建的四大支柱产业——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电力——正在落空,而早期用于基础设施开发的巨额投入,正迎来偿债高峰期,紧绷的资金链随时有断裂的危险。有记者奔走京津冀三地,历时近月余的调查显示:这工程园区的开发者,其中有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形势的误判,有2009年那波4万亿刺激政策的推波助澜,有强势官员的好大喜功,也有河北、唐山区域开发操盘者的经验不足,更有中国过去30年土地开发、投资拉动式发展模式的不合时宜,等等。

  无论什么解释,最终还是要归结于:这个工业园区的所有的大工程大项目,在外部都无法找到一个与其对应的有效需求市场。这个工程最初的起事原因,也是唐山市官员想干事创业,想建立政绩,后来也许是河北省的领导看到了,感觉这个事情可以做大,他们也参与进来。不单如此,新闻上说,时任总理温家宝也是亲临视察,我宁愿相信温家宝总理是误入其中。终于,几伙人把这个曹妃甸捣鼓成了国家级的烂尾工程。有意思的是,没听过任何人为这个事情负责。

  说这个曹妃甸是鸡肋园区也是合适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些工程项目如果会成功,必须在外部存在一个有效需求的大市场,住宅楼区可以通过市场出售,并且人们长期居住生活,工厂生产的商品通过市场有效输出,只有这样,曹妃甸才可以算是真正的成功,而目前,对应与曹妃甸工业区的各种大项目大产能,在外部根本找不到一个有效需求的市场壳;

  那么,现在我详细说明“一带一路”,伴随一带一路的,是两个金融机构:一个是丝路基金,另一个是亚投行;

  一带一路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包,这个巨大的工程包里面,包含许多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工程,不单有中国本土的工程,更多的是包含境外的工程,这么多的工程与项目,100%的成功是不可能的,80%的成功概率也是一种奢望而不可求的,50%的成功率是要付出极大努力,30%的项目成功盈利是不是可以的呢?

  人们通过对每个国家经济发展成果的分析,无论是美国在二战中的经济增长,还是日本战后的经济成功,还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那一些成绩,都遵循几个法则,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优化比例的黄金分割法则:Ф=(√5-1)/2,其比值约为0。618。

  美国在二战中的经济增长,是通过欧洲战场来有效拉动的,但是并不是完全释放的产能增长,也就是说,外部不存在1。618(F=1/Ф)倍的有效需求,国内产业结构也与0。618的比例相差太大,所以那个时候并不是美国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而是在战后,欧洲复苏,市场全面需求,内部市场存在一个协调比例的Ф,外部市场存在一个有效的市场F,美国经济迎来最好的发展空间。

  做几个假设:

  其一:假设“一带一路”工程项目全部在中国行政管辖区内,也就是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成了中国国土,那么,如此多的基建工程和商业项目能不能成功呢?就要看对应于这些工程项目,能不能在外部找到一种有效需求的市场壳,再者,中国政府各级官员是不是会重复追求政绩的形象工程,尤其是房地产泡沫。如果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成为中国国土,官员们通过“一带一路”除了再现中国房地产市场虚假繁荣的泡沫之外,恐怕很难对中国本土的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有益。因为官员的追求是政绩,是升官发财,是名利双收,相对与解决实体经济制造业焦头烂额的窘状相比,房地产建立的高楼大厦树立政绩更容易,立杆见影迅速有效。

  其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中国获得的资产和现金,究竟能有多少能用到本国实体经济?政局动荡的就不说了,就是那些国内政局基本面稳定的国家,其政府官员比中国更腐败,更专制,行政管理水准更低级,其众多项目建设本身,从历史长远来看,就未必对中国有利。如果说把中国外汇资本看成一种商品,相对于中国外汇资本,在外部却是存在一个巨大的资金需求市场,不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是资金需求者,世界各地都想拿到中国外汇资金,谁会嫌钱多呢?钱---资金,永远不缺乏市场。

  其三: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政治家以不朽功业名扬天下者,无非以下几种:

  第一种情况,一个大统一的朝代创建者,特点是国土面积空前巨大,这样的人有大汉王朝的创建者刘邦,大唐王朝的创建者李渊,大宋王朝的创建者赵匡胤,大元王朝的奠基者铁木真,大清王朝的创建者清太宗皇太极等等第二种情况:开创一个朝代百年政治稳定基础的杰出政治家,这些人大多是政权创建者之后的接班人,如汉武帝,李世民,康熙等等,这些人不但自己在位期间保持政局稳定,更是给后世留下了保持社会长期发展的政治法度,第三种情况:千古一帝者,秦始皇嬴政,仅此一位;终结千古帝王制度者,孙中山,也是仅此一位;

  第四种情况:“一带一路”的创建者及继任者,国家元首通过亲手操盘一些巨大工程项目而功成名就者,极其稀少。那么,国家元首以下,地方官吏通过一些工程或者技术而扬名天下者,究竟有没有呢?答案是,有几个,一个是修建四川都江堰的李冰,另一个是修建河北赵州桥的李春,中国历史悠久,上下几千年,地方官吏通过“不务正业”捣鼓工程项目或者技术而流芳百世的,也就那么几个。不但中国这样,世界各国历史也是如此。相反,国家元首好大喜功而导致国运不济,国祚不长者,比比皆是:秦朝因修建长城而分崩离析,隋朝因修挖大运河而土崩瓦解,还有一位,写出“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煜,写的不错,不过那是一位亡国之君。

  但是,她---“一带一路”将改变这个历史规则。她,纲举目张,一举一动影响全球经济和政治;她,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是中国卓越领导人的伟大创造。

  如果先行在外部架构一个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市场壳,那么,中外经贸往来的增长,自然就需要一些基建工程输出产品:诸如铁路线,公路,还有航空线;而现今的情况,“一带一路”先行提出了一系列基建工程,这些国内外的基建工程能不能在建成后有效发挥作用,是取决于中外经贸往来的有效增长,而经贸往来的增长,取决于能不能在境外创建架构一个有效需求的市场。这个市场拉动中国经济巨量的增长和商品的出口。只要存在市场,无论是高端的产能还是低端的产能,都能有效消化。可是一旦需求的市场不存在了,无论怎么努力,都是没有成果。

  “一带一路”既然先行提出来了,就无法悔改,也不能悔改。“一带一路”不但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是事关全球人民福祉。她只能成功,不许失败。这个成功,不但是架子成型了,还要有功,中国俗话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那么,必须在外部创建一个有效需求的市场壳。这个市场壳可以完全拉动中国今后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于五十年的经济增长。

  我不敢狂言说自己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架构这个市场的人,但是我的确可以帮中国政府完成这个市场架构。我用了七年时间,专注于《如何创建一个存续千年的国家政权》这一个课题。

  中华民族群英璀璨,区区这一个架构有效需求市场的文本,怎么能难倒居于庙堂之上的英才。《吕氏春秋》上说:“壹引其纲,万目皆张”,那么“一带一路”举手投足,就是造福世界人民的福祉。

个人简介
祖籍:烟台招远,80后,中国智库发起人,人大财经论坛专家
每日关注 更多
迟竹强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