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人士”发话了,放弃刺激拉动增长的幻想

陈季冰 原创 | 2016-05-11 11:00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昨日股市大跌,沪指收跌近3%,失守2900点,两市逾百股跌停,据说祸起当天《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文章《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

  在这篇文章中,神秘的“权威人士”再度现身,就当前经济形势以及今后一段时间的走势和政策导向社会作出了相当全面的剖析、展望和解释。

  这已是过去一年里“权威人士”第三次通过党报向社会大众传递其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及其应对思路了,前两次分别出现在去年5月25日的《五问中国经济》和今年1月4日刊登的《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篇文章中。三篇文章都采取了回答问题的形式,都是在社会各界对当时经济形势的看法分歧严重时见诸报端,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也一脉相承。

  这显然说明,“权威人士”表达的是最高决策层的思想意图,试图以它来引导当下的市场预期,影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

  在昨天的文章中,权威人士回答了5个主要问题:经济形势怎么看?供给侧改革怎么推?预期管理怎么办?经济风险怎么防?这里不能详尽展开复述,但我认为,对关心经济运行的市场中人来说,“权威人士”的要点可以大致归结为相互关联的以下几点——第一,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权威人士用再明确不过的指出:中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而且可能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也就是说,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迎接经济长期位于6%-7%(甚至更低)的中等增长水平。

  第二,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因为并不追求U型或V型反弹,因而再一次断然拒绝了走强刺激的传统路子,告诫各级政府和市场各界放弃中央政府会通过高强度的财政货币宽松政策来促进经济重回高增长的幻想。

  第三,针对近期波动异常并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各市场,“我们明确了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即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这意味着,除非出现非常情况,政府不会再出台救市和托市政策。

  近来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一方面,半个月前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指标远比预期中要更好,向人们展现了一幅经济显著回暖的亮丽图景;另一方面,为了稳增长,近来各级政府屡屡出台刺激性的经济政策。两者纠缠在一起,一部分人乐观情绪抬头,另一部分人对中国经济重回老路的担忧则与日俱增。

  “权威人士”在这个时候再次站出来发话,很明显是要确立一个基调,打消人们的上述自满和忧虑。而从《人民日报》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意思看,决策层延续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总体思路,决心将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继续推进下去。

  这无疑是非常值得欢迎的,但这种政策意图在未来的具体落实,仍注定是一个艰苦拉锯的动态过程。我们既不必灰心丧气,也不能掉以轻心。

个人简介
陈季冰,1967年12月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任上海经济报副总编辑、东方早报副主编,现就职于上海商报社。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