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对社会经济伤害到底有多深?

莫开伟 原创 | 2016-05-18 11:49 | 收藏 | 投票

  今年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超过国有大行上浮后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紧接着2月又超过股份制银行,对此,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10万元存银行一年净亏537元。这标志着我国现阶段已进入真实的负利率时代(5月17日《华商报》)。

  所谓负利率:是指通货膨胀率高过银行存款利率。这种情形下,如果只把钱存在银行里,会使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随着物价的上涨缩水了。

  在我国经济史上曾出现过4次负利率,分别是1992年10月-1995年11月、2003年11月-2005年3月、2006年12月-2008年10月、2010年2月-2012年3月。在上述4个负利率时期,CPI最高值分别达到24%、5。3%、8。7%与6。5%。所以,今天再次进入负利率时代不足为奇,也不必为此感到惊慌和恐惧。至于我国为何进入负利率时代,其实是当前经济下行的无奈选择。

  就理论层面而言,负利率对经济起到一定作用:

  首先,对拉动内需起到一定作用。因为负利率,银行理财产品及其他投资收益都会随之下降,且随着社会各项保障机制完善,会使越来越多民众增加消费,减少储蓄,将资金投入到改善自身生存状况及生活品质上去,使更多资金流向大宗耐用消费品及日用工业品上,从而助推中国制造业景气指数回升,带动经济发展,为稳增长奠定基础。

  其次,有利改善实体经济整体融资环境。由于负利率与银行贷款利率下降、人民币贬值等因素相互影响,对国内实体企业来说,融资成本会有大幅下降;且随着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市场流动性将进一步增加,实体经济融资难局面也将缓解。尤其贷款的低利率及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改善外贸生产企业环境,促进外贸出口产业回升,有效扭转中国外贸出口放缓格局。

  再次,对房地产业回暖起到催化作用。“负利率时代”到来,意味着货币政策已经“非常态”了。居民存款意愿会降低,投资意愿会上升,为了避免财富缩水,会将多余资金购置房产、商铺甚至进入股市,房地产市场将率先受益。最后,负利率时代还有利于地方政府摆脱债务困局。各级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吸引资金的能力将大大提升,且可通过低利率发债进行债务转换,大大降低融资成本,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为最终盘活债务存量和消化债务包袱创造有利条件。

  但笔者认为,负利率犹如一把“双刃剑”,如果时间过长,对经济带来更多的将是伤害:

  一是长期负利率往往与通货膨胀是对孪生兄弟,老百姓财富不断缩水;而且会导致民众购买力下降和生活水平降低。尤其对缺乏投资理财常识、能力及渠道的广大普通民众来说,负利率无异于一种无情财富剥夺,使社会财富呈“马太效应”,加剧社会财富分配悬殊,日益造成社会分配不公;且由于占人口绝大比例的普通消费者因“挣钱”不容易,并为应付医疗、养老、教育等支出的不断增加,将更加谨慎消费,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影响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负利率会进一步诱发民众投机投资需求,会使资金进一步“脱实向虚”,流入房地产及虚拟经济领域,加剧产业泡沫化,不利于中国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更为严重的是,为寻求资金保值增值途径,会更加诱发民众投资盲目性和投机性,为社会各类非法集资提供滋生土壤,使更多民众上当受骗,引发更大金融风险和更多社会危险。近年日益高发的社会非法集资大案,动辄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都与负利率存在很大关系。

  三是对银行业经营形成较大冲击。随着互联网金融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市场等多种投资渠道推出,负利率会加速储户资金流出速度,使银行存款大幅降低;而且还加大了银行存款恶性竞争和抬高储蓄成本。同时,又会反过来影响银行放贷能力,使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加严峻,更不利于实体经济成长。因为存款利率降低效应并不能有效传导给实体经济,相反会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而且,实体经济本身效益不佳,社会资金也不愿进入,会加剧社会资金“脱实向虚”步伐。更为严重的后果是,由于投资回报低,中小民营实体经济从银行融资变得更加困难,而贷款更会向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操控的大项目涌入,加剧大量无效低重复、甚至是产能过剩项目建设,对供给侧改革及僵尸企业出清形成障碍。

  四是可能会加剧社会炒作,诱发大量资金向虚拟经济领域转移,从而使整个社会资金流向异位。如4月末M2余额高达144。5万亿元、同比增长12。8%,而4月份人民币贷款仅新增5556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少增超过8100亿元和1523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10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少1。65万亿元和3072亿元的情况下,是一个极不正常的金融现象。

  同时也要看到,收入较高的富裕人群,不愿看着自己的钱放在银行被一点点蒸发,他们会努力寻求投资。而中国的投资渠道实际上比较单一,富人们大多将目光投向股市、楼市还有期货市场,会更加带动房价飙升,据相关观察,房价大涨大都处于负利率时代。显然,负利率成了高房价幕后真凶。

  因此,即便随着金融改革,利率逐渐市场化,但在我国储蓄比例高、并靠储蓄来应对医疗、养老、教育等支出的低收入国家而言,国家还是应对银行存款利率采取一个万全之策,主要是根据物价指数,对民众存款低于物价指数时给予补贴,以便稳定存款,使存款资金流入正常金融渠道,避免老百姓财富受损,抑制社会财富过分悬殊,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解决由存款负利率引发的各种潜在社会危险。

  同时,建议央行更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避免人为干预扭曲市场利率,应将基准利率交由市场来决定,提高存款人对利率议价权,这样对中国经济发展更为有利。

个人简介
中国知名财经评论家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