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不利于提高本国居民购买力

刘植荣 原创 | 2016-05-29 15:44 | 收藏 | 投票

 关税不利于提高本国居民购买力

作者:刘植荣

刘植荣:关税不利于提高本国居民购买力 - 刘植荣 - 刘植荣的博客

对本国产品征税,居民比较敏感。包括增值税在内的各种销售税,这些税都加进商品的价格里,真正的纳税人是消费者。但关税往往被忽视,很多人认为关税是针对外国人的,与本国居民联系不大。其实,关税也是消费税的一种,因为它同样隐含在价格里,由消费者个人承担。

过去,关税是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种单边和多变贸易协定都在设法降低关税,甚至是零关税,关税在政府财政收入里的比重越来越小。例如,美国联邦政府1860年的财政收入95%来自关税,而目前这一比例仅为1%现在,世界不少国家不再把关税作为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主要把关税作为贸易壁垒工具,用于减少或阻止特定国家的商品进口。像美国最近宣布对中国钢铁征收522%的关税,这就是禁止性关税,实际上就阻止了中国钢铁的进口,美国从中国钢铁上1美元的关税也征不到。可见,征收禁止性关税,政府不但无法从关税上增加财政收入,反而会失去了这项收入。

如果是非禁止性关税,即关税的税率并未高到阻断进口的程度,关税也并不一定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这主要看进口物品的价格弹性程度和被国产品的替代程度。如果国内可以生产进口物品的替代品,并且这种物品的价格弹性较大,增加关税会让进口物品的需求下降,这就有可能让收上来的关税减少;如果国内无法生产进口物品的替代品,并且这种物品的价格弹性较小,增加关税不会让进口物品的需求下降,这就会让收上来的关税增加。但不管关税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何影响,关税一定是由本国居民承担。

我们以汽车为例,如果国产汽车价格是20万元,一个家庭年收入20万元,则这个家庭一年的收入只能买一辆国产车,无法进行别的物品和服务的消费。如果进口同等档次的汽车价格是10万元,不征收关税,进口汽车比国产汽车便宜一半,居民只需要10万元就可以购买一辆汽车,剩余的10万元可以用作其他消费,如教育、文化、健康、旅游等。

显而易见,进口物品因具有价格竞争力提高了居民的购买力,在上述例子里,即使对汽车不是零关税,只要关税税率低于100%,这就意味着进口汽车的价格低于20万元,比国产汽车便宜,这都会提高本国居民的购买力。

毫无疑问,在这种情况下,缺乏竞争力的国产汽车制造企业可能面临破产倒闭,所以,汽车制造商会游说政府,称为了保护民族工业,保护就业,应对外国汽车征收200%的关税,这样,进口汽车的价格就是30万元,高出国产汽车价格50%,这时,外国汽车的销量就会锐减,居民因不能从进口汽车享受价格实惠也就不能提高购买力。

笔者近期发表的《贸易壁垒不能保护就业》已经指出,从全国就业来看,任何贸易壁垒都无法保护就业。关税保护的是本国相对劣势的产业,更准确地说,关税保护的是本国相对劣势企业的老板。本国汽车产业效率低下,消耗资源多,成本大,但企业的这些外溢成本均由消费者承担,这必然增加了居民的生活负担,减少了对其他国产品的需求,使其他产业无法吸纳更多的劳动力,阻滞了相对优势产业的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关税一定由本国居民担负,它不利于提高本国居民的购买力。把关税作为贸易战武器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但会损害本国居民的利益,也会给国家整体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个人简介
刘植荣,独立学者,媒体评论员。 qq:327954416
每日关注 更多
刘植荣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