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向了同一目标

闫伟东 原创 | 2016-07-10 09:52 | 收藏 | 投票

 中华文化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向了同一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笔者针对这一要求,运用辩证发展原理考察了中华文化进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发现二者指向了同一目标,即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此成文与大家共享,并欢迎批评指正。

一、发展的正反合原理

辩证法认为,发展是事物的自身发展、自我发展,失去自我就是发展的中断。比如美国的发展,建立在美国始终存在的基础之上,如果美国灭亡了,那么就没有了美国的发展。再比如蚕虫发展到蚕茧再到蚕蛾,三种形态都是蚕自身,它仍然是蚕的自身发展。事物不毁灭,就存在一个事物自身的根本,存在一个事物自我。有的学者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指出是存在一个基因,我认同这种说法。

黑格尔提出了辩证发展观,马克思在唯物论基础上认可了辨证发展观。黑格尔认为,事物的自我发展都经历了正题——反题——合题三个阶段,也叫否定之否定,即扬弃。这里的正反是相对而言的,反题并不指反动,它仅是发展的一个阶段而已,大家要注意这一点。

这算是本文的一个理论准备。

二、中华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

简单说中华文化包括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被统治者利用,是很适应封建专制的文化,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使中国积贫积弱,封建的传统文化是罪魁祸首,虽然也出现过所谓的盛世,不过是在稳定基础上的农业的兴盛,但仅是昙花一现,最多短短几十年,然后又重新陷入混乱。实际上带来这些短短盛世的传统文化根本上已经腐朽,到了鸦片战争时期,已经使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灾难,国家已经远远落后于了西方国家。为了救国,有志之士无不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孙中山先生更是吸取了西方先进思想,与中华传统思想相结合创立了三民主义,其核心是以民主救国,他领导的辛亥革命被称为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把封建皇帝来下了马,这是永远的丰碑。但很快革命成果被北洋军阀袁世凯掠夺,他利用民主为自己服务,把国会控制与自己手下,民主革命名存实亡,实际上袁世凯又做起了皇帝梦,其利用的工具就是中国传统文化。

国家重新陷入了灾难之中,人民对民主救国已经开始迷茫,不少有志之士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方略。孙中山被迫发动二次革命,中国文化界也开始了著名的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打倒之后由什么来代替成为中国文化核心,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任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这时候,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的爆发形成的全国串联,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党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诞生的,中国由一开始的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始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运用于解决中国问题时,出现了三种倾向,开始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强调现在不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不能作为主体,只能在资产阶级领导下等待时机。右倾机会主义带来的是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很多党的精英人物被杀害,数十万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这时候党的领导层又开始急剧左倾,照搬苏联模式,照搬马克思主义书本成为主流,进攻大城市,进攻中央城市,不顾革命实力,左倾冒进,这时候的代表人物是王明。但值得庆幸的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井冈山根据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革命实力还敌强我弱时期,采取在军阀夹缝中生存在辩证战略,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开辟革命根据地,并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先河。他们紧紧依靠中国农民,壮大革命实力,开展土地革命,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创建红军武装,进行游击战争,连续打退了几次围剿。很快革命实力开始扩大,党中央也由上海移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但党中央此时并未解决左倾路线,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指挥权很快被剥夺,由于左倾机会主义不顾实际情况只知道硬拼横打,很快便在第五次围剿中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在长征途中,党及时认识到了错误的根源,推举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方面已经有相当成效的毛泽东同志为主要领导,他开始成为党的实际的核心。他带领红军摆脱险境,到达了延安。在延安,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巨大发展。全党同志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同心同德,带领全国人民一举取得了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被确立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理论基础,这是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得出的正确结论,从而也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尤其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中国现代文化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很快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获得成功,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实现了和平过渡,这一历史的特殊意义历史学家到目前还没有注意到。

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思想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阶级斗争扩大化,尤其是文革的发生,使得国家陷入内乱,经济发展停滞,这实际是当时的毛泽东思想已经陷入停滞,指导思想的偏离给国家带来的灾难是有目共睹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迫在眉睫。
    
文革以后,邓小平同志针对错误的教条主义——两个凡是进行了坚决抵制和反对,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使党的指导思想重新回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之上。邓小平同志运用实事求是这一法宝,果断拨乱反正,取消了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邓小平同志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到20世纪90年代全面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正是邓小平理论的提出,才有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格局,才有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中国人民已经基本摆脱贫困,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可以归入邓小平理论体系的,这里不再赘述。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保证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保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了先进性。

三、马克思主义已经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秦汉以来,以儒家文化为首,道家、佛家也成为中国文化的显学。其中佛家是从西方传播进来的外来文化,经过本土的改造成长,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目前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马克思主义同样来自西方,上世纪五四运动时期开始传入我国,并在我国生根发芽,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其中毛泽东首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形成了指导中国革命进程的毛泽东思想,并指导中国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一个高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历程,邓小平理论成为一个代表,目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还在进行之中,有迹象显示,新的更大的突破已经不远了,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马克思主义新的表述正在形成。

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伴随着中华崛起历程,他也被中华崛起所同化,同时他也成为中华崛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过长期的改造和成长,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人想问题办事情从唯物辩证法出发已经普及,象佛家一样,它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国文化传统之中,这一点已经是不可更改的现实。

四、中华文化正在走向合题阶段

中华文化在鸦片战争以前如果划分为正题阶段,那么在鸦片战争后,对中国文化的反思、对外国文化的引进、三民主义的出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及其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诞生,都标志着中华文化走入了自己的否定阶段也即反题阶段。

现阶段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央指出要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吸取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优秀方面,突出中国特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是要实现中华文化正、反两个阶段的合题,正是辩证发展第三个阶段的现实化。

在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正在实现理性回归,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已经推向了世界。这些都为合题阶段的到来做好了铺垫。这一合题的到来是自然的发展过程,不是突兀的,是时代有了这样的需要,而中华文化的辩证发展也正好到了合题的阶段,是辩证规律的要求,因而也是肯定会实现的。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走入了合题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目前已经有了两个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二者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二者在很多地方又是很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比如对阶级斗争方面,毛作为纲,而邓只是作为目。毛是抓革命促生产,而邓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果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题,那么邓小平理论正是其反题。

习近平主席近期强调要把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从理论上统一起来,其实就是要把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统一起来,也就是形成合题,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题。

习主席还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吸取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优秀方面,突出中国特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实际上就是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就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下一个成果。

    六、中华文化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向了同一目标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马克思主义已经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发展的合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题任务是一致的,即形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中华文化发展的合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题指向了同一个目标,二者的进程已经融为一体,这是中国的最大现实,是规律所要求的,因而也是必定会实现的。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