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形势是由北向南、自西向东的演化过程

迟竹强 原创 | 2016-07-29 12:52 | 收藏 | 投票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国防形势是由北向南、自西向东的演化过程。中国的地域条件是陆上疆域在北部和西部,海上疆域则集中在东部和南部海域。无论陆疆还是海疆,战线都比较长,与之交界的国家比较多。陆上交界比较长的主要是俄罗斯、蒙古、印度、越南、朝鲜等国,海上则与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相邻。这些国家与我国相邻,或多或少都存在领土纠葛,1949年新中国建国后的几次对外作战,几个对象都战过。时过境迁,岁月蹉跎。昔日的对手,今日的朋友,因为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才是永恒的。历史上,古代中国的战争主要是解决陆上威胁,具体讲是北部和西部的威胁。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在实现统一大业后,为了应对北方匈奴人的进攻,派大将蒙恬率精锐秦军北上驻防,并且投入巨大的国力修筑永久性的国防工事————万里长城。在冷兵器时代,坚固的城墙是国防的重要信心。此后来自北方少数民族强悍威胁一直沿伸到明清。明代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明成祖朱棣为积极应对北方威胁,毅然迁都北平(今北京),天子守国门。我认为朱棣北迁,其原因有二,其一是他为皇子时被封燕王,镇守北方,驻节北平,也就是他的大本营,老根据地在北平;其二,在朱元璋的诸皇子中,他最擅长用兵,典型的马上皇帝,习惯于武力思维,亲自带兵御敌与国门之外份所应当、义不容辞。当然,他英明神武,有其父雄风,有这样的胆略和气魄。但是,其后人却没有这样的能力,最惨痛的是明英宗时期的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在中国历史上不多见,也和宋朝的靖康之难有的一比。朱棣在位期间也曾经多次主动出击,对元朝流亡力量进行追击,发动过几次大的战役,他采取的主动进攻战略和历史上著名的汉武帝颇有相似之处。只不过他的作战规模和影响没有汉武帝那么大。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具有雄才大略和雄心壮志的古代帝王。西汉王朝建立之出,国力贫乏,无力化解驱逐来自北方少数民族武装统治集团的强悍进攻。从著名的厚脸皮的汉高祖刘邦开始一直到汉景帝,用和亲这种柔弱可耻的策略,求得北部边境的安宁。不过就客观情况看,这个政策看似可耻,但是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个时期“文景之治”为汉王朝积蓄了国力,为汉武帝的开疆拓土打下了比较深厚的国力基础。也许,刘彻的老爷爷不要脸的老流氓刘邦更加精妙的懂得什么是“大丈夫能屈能伸”这个硬道理。什么叫战略,能够管续几代人的才是大战略。此一时彼一时,沧海桑田,时过境迁,攻守之势异也!回想上世纪80年代,军委提出军队要忍耐,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个是大局。主动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裁军100万。想想邓大人伸出一个手指是怎样的大智慧,大战略。放弃一时的得失,谋划长远的光明的未来。现在以目前中国的国力,中国军队的实力,外国力量能够阻止我们的海空军奔向辽阔的太平洋吗?虽然中国军队的力量仍然在成长期,但是这个成长期是迅速的,健康的和积极的。与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如美国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虽然从总体上讲,我们和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在综合国力、军事实力上客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但是,在全球资源共享的时代,我们也有我们的后发优势,我们赶超目标明确,定位精准,能够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少走弯路,甚至节约我们的试验成本,人家30年经验积累创造出的东西,我们也许几年就搞出来了,在极个别领域甚至反超,所以,在这个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综合力量的竞争中,只有相对,没有绝对。

  美国200多年建国历史,由于其特殊的地域环境,是一个标准的由海制陆型军事战略。它地处相对独立而又单纯的北美洲大陆,陆上疆域也就和两三个国家接壤,既无历史恩怨,也无现实所谓威胁。左右面临太平洋和大西洋,熟悉海洋、认识海洋、吃过苦头、尝过甜头,时至今日,称霸全球,为唯我独尊。你喜不喜欢都得承认,它是当今世界大哥大。历史上美洲大陆战火不多,美国更是没有被本土攻击过。虽然美国人从来没有放弃精心研究本土的防御,无论是地海空天,美国冷战时期的里根总统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还是现在的海空天一体战,一脉相承的是美国人在全力进攻时,仍然把紧密防御列为重中之重。珍惜自由的美国人毕竟更加珍惜生命。辽阔的海洋给了本来就富于想象力的美国人更加可以兴之所至的自由空间,只不过有的时侯过于妄自尊大,我是老大我怕谁,都已经成为习惯了。

个人简介
祖籍:烟台招远,80后,中国智库发起人,人大财经论坛专家
每日关注 更多
迟竹强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