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老机制与社会矛盾以及价格机制探索

林汉扬 原创 | 2016-08-19 20:54 | 收藏 | 投票

[原创]关于养儿防老以及养育之恩的回报之自然价格机制和道德观  1002 66

 

2016-7-5 12:10:29楼主 林汉扬
只看他
本帖最后由 林汉扬 于 2016-7-7 12:13 编辑 

从长期和大范围的角度而言不要付出就能获得的劳动产品必然不合自然价格规规的运行,即使是至亲对自身成长阶段的无偿付出也是要还的,这冥冥之中自有价格。那么,关于养儿防老以及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否符合经济学的自然价格规律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些人看到这可能认为我这是在毁人类社会的道德观,实际不然,我不过在论述一个符合真正的自然道德规律而已,事实就是如此。
如果一个人生育儿女从生物学甚至基因的角度而言是为了基因延续,那么,从社会学的角度就是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让自己老了有所养。但从经济学的价值分析,生养育后代是一种长线的投资,当然,有人在生养的过程得到自我实现体验到了做为人父母的快乐,有时视线随着为儿女的温饱喜乐、健康、幸福而跟着快乐产生效用价值递增,而有时因为儿女的饥冷、疾病、不幸而跟着痛苦产生效用价值递减。有许多年轻人总认为父母对他们好为他们付出是天经地义,素不知父母并不欠他们的,在他们未成年未出来社会工作之前父母一直都是在成本付出,这种付出过程蕴含着投资人也是父母对儿女这种劳动产品的希望和逐渐凝聚出来的亲情,谁个父母不对儿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谁个父母不希望儿女长大成人对自己好对社会发挥更大的劳动生产力和贡献。天道酬功,父母对儿女在生养育过程所做的有效劳动越多越大,那么,将来培养出来的儿女对社会进步发展需求所发挥出来的个别劳动生产力(社会贡献能力)就越大,从而得到社会承认自我价值实现能力也越强,自然他们儿女的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对应的社会报酬体现的价格也越高,那么,儿女对培养他们成才的父母就应越感恩,不过,过程之中要记住用心去感化,让儿女明白父母为他们付出的艰辛,人心自中有杆称,自会衡量你其付出自然价格之多寡,来回报于父母当年的养育之恩,尊循社会之道从长期与大范围概念而言,你所投入付出的与将来可能回报的必然是趋于等价的,而用心的人或回报大于投入,相反,回报小于投入。
junzhitianxia这是个好命题,谈点个人浅见。代际养老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因为我完全不懂生物学,哈哈,所从我看过动物世界什么之类的科教片来说,有养老的动物,也有放弃甚至杀死老一代的动物,所以这个命题从动物性上看不完全合理。人之所以是人,因为有道德、文明、习俗等约束,养老在传统社会来说似乎是一种天经地仪的事儿,无论从血脉还是人类经验传承上来说都有其合理性,传统上的代际养老,说白了就是动物群体性养老(如果某种群是养老的动物的话)的家庭内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罢,家庭式的治理模式是文明同时也符合人性之私天理,当然更有利于统治治理,(纯属乱猜哈)。在茫茫历史长河中延续时间最久的小农经济(当然是指农耕地区,欧亚草原地区也许不同另行讨论),从逻辑上来说,代际养老是家庭或者家族竞争的有机组成部分,贫与富都是一种延续(除非特殊政治事件发生),财产的代际传承也意味着代际养老的自然逻辑合法存在。其中当然有特权统治集团的诡计溶然其中,小农不也养育了一批批特权集团的小人和老人么?
  但是,社会总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滚滚向前不停歇。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家庭代际养老这种老梗儿放到现在就不那么光荣伟大和传统美德了,社会化养老已然形成世界潮流。

!:!!!!!!!!!!!!!!!!!!!:!!!!!!!!!!!!!!!!!!!
林汉扬回复:谢谢顶贴,欢迎良性讨论。很久以前我看过一本国外学者所写跨学科涉及生物学与社会学《自私的基因》,大致是说生物的一切行为都取决于他(它)们对延续自身基因的自私目的,可以说是先天的无意潜本能,刚出生的婴儿,不可能懂得利他的食品分享,看到有食欲的东西自然而然就本能心动手起抓来往嘴里塞,哪里明白与父母分享的道理,有的只是本我需要的驱动,这时利他的意识还比较弱,随着自我意识发展,自我不再以本我为重心,而是慢慢在与父母兄弟姐妹以及玩伴的交往交流之中有了“我们”的概念,于是“超我”意识才开始形成,以上是我所理解的发展心理学现象过程中生物本我心理向社会超我心理成长过渡融合。而从社会角度而言,群体性动物也表现出一定的群体即社会意识,懂得在寻找食物、捕猎、满足自身需求(劳动生产)过程中协作互助提高守猎生产率并在获得劳动成果之后进行分享,己有集体利益或“超我”的意识,这些都是有于整个物种(不过,区别于个体具体)基因延续和维持物种社群规模优化发展的行为,最相对于其物种的“善”的利他行为,这种行为表现在人类社会则是社会进化和人类文明产生的必要条件,再看动物世界,那些有群体意识懂得协作的物种都能很好维持其规模不那么容易灭绝。然而,有时在物种在生存物资缺乏或生产率低下的较原始社会状态下,甚至发生物种相残的内斗,发生优胜劣汰、弱肉强吃的恶性竞争,让适应力更强的个体代表物种维持和延续基因,这种野蛮的损人利已甚至损人损已的社会“退化”现象实非人类社会向往文明进化的需要,有时是天灾人祸所至。那么,如何避免呢?发展科学包括社会管理制度技术,效率与公平兼顾,让社会使用价值物质极大丰富,使成本价值极小耗费,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老幼有所养育!

junzhitianxia 发表于 2016-7-6 15:13
原因有二(个人想到的局部原因吧):一是经济模式脱离家庭内部,社会化的企业形式成为主流,家庭为主的财富占有比例持续下降,法人成为财富主体,家庭养老的经济基础弱化;二是国家为主要形式的税收主体拥有强大的财富支配调度能力,养老应当视为公共产品由税收及其它社会共同养老主体共同支付,当然这也是发达国家主要的养老形式。
 

 

个人简介
独立经济学、国学、哲学者。
每日关注 更多
林汉扬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