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须拥有“敬民之心”

倪洋军 原创 | 2016-08-29 07:16 | 收藏 | 投票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须拥有“敬民之心”

   正在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和党内经常性教育的生动实践,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学习教育的终极目的。学习教育能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切实涵养“敬民之心”。

  拥有“敬民之心”,才能增强学做动力。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而无论是学,还是做,都必须自觉主动,才能认真学好、务实做好。那么,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参与学习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从哪里来?毫无疑问,来自于本真的“敬民之心”,只有积聚真心为民服务、忠诚为民履职的强大动力,才能自觉将自己摆进去,主动将责任扛起来。反之,心中无民,也就难以行动有力。少数党员干部,包括某些领导干部,将学习教育当作应付组织和领导的“苦差事”,不是从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本领考虑,而是被动地学、机械地做,简单粗糙、马虎应付,动力不足、定力不够。因此,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敬民之心”,多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看问题、解决问题,要有不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就难以服务好群众的紧迫感;更要有不按照党规党纪和中央要求去做,就是对人民最大的不负责的责任感,去抓好学习,做好工作。

  拥有“敬民之心”,才能转变工作作风。作风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全面深化和持续延伸,必须以严和实的作风来学和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才能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而干部好不好,作风实不实,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只有秉持“敬民之心”,按照群众的需求和期盼去学和做,才能将作风转变到群众的心坎上。反观时下,少数党员干部,包括某些领导干部,无论是组织学习、还是开展工作,不太注重群众的感受、人民的意愿,而是围着领导的屁股转,始终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等挂在嘴边,对领导是毕恭毕敬、和颜悦色,而在群众面前,则是盛气凌人、颐指气使。这样的做派,不仅难以将党章党规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深悟透,更难以将作风问题真转实改。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普通党员、普通群众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教育中,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到群众中去听听群众想听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以务实为民、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拥有“敬民之心”,才能实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是做人之本、更是为官之道。群众最讨厌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弄虚作假的党员干部,最喜欢和希望党员干部说到做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同样需要以学促做、以做促学,学做一致、知行合一。这是党性要求,更是民心所盼。大道往往至简,难处在于知行合一,以一颗敬民之心落实和执行便民利民之策。党员干部内心对人民群众没有敬畏,不把群众作为服务的对象,说一套做一套,随意折腾和简单糊弄,必然招致群众的反感和社会舆论的抨击,政府的施政形象和公信力也必然受损;反之,内心敬民,才会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说到做到,不放空炮、不打诳语,替群众着想,想着尽可能规范和优化工作程序,想着更好地便民利民,提升办事服务效率和质量,想着让群众时时刻刻监督自己,让自己多一点别扭,使群众多一些舒坦,想着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办实办好。 学习教育,正是要通过学思践悟,让党员干部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而提高自我、修正自我,使我们的所作所为能够更合民心、更顺民意。

  敬民者民亦敬之,得民心者得天下。学习教育,只有始终做到常怀“敬民之心”,多做“利民之事”,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从而取得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实实在在的效果,确保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

  (倪洋军)

个人简介
作为一名党员,他的博客也充满了优秀党员的正气和责任,读后让人振奋。关注民生,文章强劲有力,内容丰富深刻。尤其在十七大期间,更是受到广大网民及各方的关注。
每日关注 更多
倪洋军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