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活力,你被什么堵住了?

秦朔 原创 | 2016-08-03 11:08 | 收藏 | 投票

  上半年经济数据出来,很多人被一组对比刺痛了眼睛:1至6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8%,6月当月投资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境内投资者对外投资同比增长58.7%。

  “内冷外热”如此强烈!

  大规模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但仔细观察中国民间资本对外投资的井喷,既有国内成本上升过快的原因,海外并购的原因,一些国家的关税和非关税政策迫使中资企业不得不直接投资的原因,也与大量企业看淡人民币前景、看空国内经济前景,因此千方百计逃离有关。比如,一些对外投资主体成立时间很短,注册资金很少,却在进行大项目投资,海外投资方向和境内业务差异很大,明显带有资金转移痕迹。

  美国投资移民签证,我们占83%

  资金走出去,人也在走出去。

  美国国务院签证办公室的数据显示,2015财年(2014年10月1日到2015年9月30日)美国投资移民EB-5签发数为9764张,中国大陆投资者占8157张,占83%。

  当然,“海归”也在增加,但当他们回到国内,特别是回到最向往的上海、北京、深圳,立即会遭遇成本恐高症。

  “在美国,我们夫妻都在商学院教书,我还是chair professor(讲习教授),我们一年的收入可以买一套房。回来后成立对冲基金,注册需要资本,就没有把钱拿去买房子、付首付,三年过去,发现对冲基金的收益率远远赶不上当初买套房子。日常的生活成本也比美国高不少。”我在读的金融DBA项目的老师说。

  他们为什么回来?答案是——“国外做到一定地步就会遇上天花板,回来相当于下一个赌注,赌中国市场的未来,赌金融改革的未来,赌上海的未来。”

  家与国,如此休戚相关。

  中国会许他们一个充满活力、健康、可持续的未来,还是会陷入“实体滞、资产胀、劳动阶层相对贫穷、90后只能望房兴叹”的陷阱?

  关于泡沫的讨论

  “我怎么觉得‘陷阱’的可能性更大?你看,上半年中国的M2(广义货币供应量)接近150万亿,全年会突破160万亿,M2年年超过GDP和CPI之和好几个百分点,累积起来,钱多得不得了,而且集中在有产者手里。拿M2和GDP相比,中国超过2.1,对比一下,美国0.6,欧盟0.9,韩国1.3,日本1.6,到底谁放的水更多?”我的同学,一位证券公司总经理说。在他看来,中国一线城市将来会通过“俄罗斯模式”为资产狂欢埋单,也就是房价不跌,但汇率一贬再贬。另一种终结资产泡沫的方式,是日本模式——汇率升值、资产价格暴跌。

  一位同学不同意“俄罗斯模式说”,他说卢布大跌主要是因为石油价格下跌,俄罗斯外汇收入减少,外储减少,汇率顶不住了。2014年俄罗斯食品价格上涨25%,通胀严重,相比起来房价泡沫并不突出。他说:“我真正担心的是中国的老龄化,年轻人买不起房,老年人要不了那么多房,有一天会不会断崖式下跌?!”

  摄影  Jackal Pan

  另一位同学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现在M2增速远远赶不上M1增速,6月M1增速已经24.6%,是M2增速的两倍多。M1是流通中现金加上活期存款,M1越多说明存款越倾向于活期化,大家不愿意存定期,持币待机。一旦有投资机会,就成蜂拥之势。”

  今年上半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额增长远高于销售面积增长,房价涨势明显。由此带动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从2月下旬的每吨2100多元,一度飙升至3200多元。本来要去产能的河北、江苏、山东,前五个月粗钢产量反而同比上涨了0.3%、2.19%和5.47%。

  “我觉得还是政府最聪明,就让房价涨。资金不进实体经济,那好,我也放虎归山,让你一直狂奔。跑到一定时候我收房产税,房价越高税越高,看看谁是赢家?中国就是中国,不是日本,不是俄罗斯,我们最后是政府说了算。”一位同学预警。

  看到大家都像当年的谢国忠一样声讨高房价,我为上海房价找了一些新的想象力支撑点来平衡。我说,按照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上海的城市愿景是: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不仅仅是以前所说的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现在的目标是到2040年建成综合性的全球城市、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对标的就是纽约和伦敦。虽然贵,但从城市定位和城市功能看,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复制性,所以可以享受“特别溢价”。喊喊“把上海的房子卖了,到哪里能买上几套”是容易的,但你看到伦敦、纽约人把房子卖了去苏格兰、中西部住吗?也没有。房子是不可移动的,因此上面对应的很多工作和生活场景也是不可移动的。但是,我完全同意,房价不能过分透支对城市未来的想象,即使城市“高”(定位高)、“大”(财富大),房价也不可能一直“上”。

  摄影  Jackal Pan

  根据上海易居研究院今年4月对全国30个省(区、市)房价收入比的计算,北京、上海两地的房价收入比为全国最高,分别为是14.5和14。而一般而言,在发达国家,房价收入比超过6就可视为房价泡沫区。

  杠杆正在成为我们的氧气瓶?

  7月29日,上海杨浦区新江湾城拍出了新地王,成交的楼面价为52840元/平方米。如果除去公共设施、保障房和发展商自持,实际可售的楼面价为92506元/平方米,未来静态保本价为12.7万元/平方米。目前该区域二手房单价在6万到8万左右。面粉价格已经大大高于面包。

  媒体采访,问我的看法,我说:“各地房价有差异很正常,有盆地、平原、丘陵,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相当于云贵高原,然后变成了青藏高原,现在我感觉往珠穆朗玛峰走了,被一股什么力量快速顶起,我很不适应,非常缺氧。

  没有氧气就无法呼吸。如果高山缺氧,怎么办?应该下来,回到身体能够承受的正常高度。下不来怎么办?那就要吸氧,补充氧气。

  从经济角度看,氧气就是源源不断的资金供给。最近,我的好多朋友都在为房子发愁。买不买?卖不卖?调不调?一旦决定买,手头都紧,四处筹措,不止一位朋友托我给认识的发展商打招呼,争取首付延期。我看到的趋势是,由于预期房价还要上涨,所以大家按捺不住,加杠杆追逐。房子占个人总资产的比重继续上升。

  不少经济学家说,中国的总体负债率已经不低,但中央政府和居民这两块的负债水平还比较低,可以加杠杆。我们看到居民房贷节节攀升。央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个人购房贷款余额16.55万亿元,同比增长30.9%,增速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6.6个百分点。高房价,高房贷,住户的消费性贷款增长很快,但与此相对的,是企业贷款需求增速下降,住户的经营性贷款增速回落。截至6月末,本外币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21.71万亿元,同比增长27.9%;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8.28万亿元,同比只增长1.8%。

  在资产狂潮中,我们普遍缺氧,集体性地陷入缺氧焦虑。90后年轻人则更多地使用消费金融产品,先花未来钱。确实,中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负债/GDP)不到40%,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意大利43,德国54,法国56,日本65,美国77,英国86,加拿大92。数据来源:国泰君安研究所),加杠杆是有空间的。但是,无论贷款还是负债消费,前提还是未来的收入现金流,这又和整个经济发展的健康程度相关。中国企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加杠杆的空间已经很有限,现在借钱发工资的县乡都有一批,如果实体经济持续不景,依靠居民加杠杆,虽然可以维持当期消费,但长期看,就是在积累风险。

  诚实的专家学者不断预警,但似乎预警已经不起作用。

  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问:如果我们未来5-10年面对的是一个“低增长+负利率+人民币贬值+银行坏账问题集中爆发”的现实组合,我们又该如何生存和生长?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预测: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的运行模式,到2018年,M2突破200万亿,到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GDP总额,全社会的债务水平赶超发达国家,但人均居民收入还停留在发展中国家水平。

  国企改革如何从根本上突破

  当政府希望居民加杠杆、更多消费时,政府加杠杆的力度其实更大。

  今年中国的财政赤字率提高到3%,比近几年一直保持的2.3%的水平上了一个台阶。未来几年财政赤字率仍可能继续提高。

  财政部预算司说,地方政府今年会进行5万亿元的债务置换。也就是把以前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平台等非债券方式举借的存量债务,由政府发一轮新债,融到的资金给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还债。

  国务院原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置换14.34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但增量债务又已出现。

  民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被社会诟病,但我在基层采访,觉得最可怕的不是这个问题,而是目前主要由银行供给资金的央企、国企、地方平台,因为融资多、融资便宜,加上信贷软约束,危机更大,而且深不可测。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上个月说,到今年5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率突破2%,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也同步增加。“前些年放的贷款,尤其实体经济的贷款,它的不良率还会呈一个上升的态势。”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企投资增速达到23.5%,但盈利状况很不理想。

  财政部的数据是,1-6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0.1%,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5%,应交税金同比下降3%。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2%,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下降8%,集体企业利润下降1.1%,股份制企业利润增长7.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增长5%,私营企业利润增长8.8%。

  上面这些数据很清楚地说明,中国经济增速在下降,而国有企业部门的效益下降更快。按照财政部数据,全国国有企业上半年利润总额11272.4亿元,而负债总额为835497.2亿元。设想有一家“中国国企总公司”,在已经有那么多特殊支持的情况下,负债83.5万亿,一年利润只有2万多亿,这个企业能不能一直撑下去?撑下去的代价是什么?银行把主要资源都给它,从市场角度看,到底有没有把握?

  我们为什么要推进国企改革?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融资难、融资贵的中小微企业,不会构成中国金融的重大风险,它们有自我调节能力,也不是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历史上,两次剥离银行业不良资产,高达3万亿,主要是国企的不良资产。所以,改革国企,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就是对中国经济和纳税人负责,就是对我们自己的明天负责。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在实践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声音,制约着改革的步伐。

  例如把国企当成党的执政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而公有制的实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是单一国有制,不是国有比重越高越好。非要把国企说成是执政基础,那么,一切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循宪法和法律、为了伟大复兴而努力的非国有经济成分,就不是执政基础了吗?这不是在窄化和弱化党的执政基础吗?在我看来,如果一定要讨论执政基础,谁能够用尽可能少的资源,为社会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谁创造的“经济净福利”越多,让党和人民少操心,才是国泰民安的基础。

  国企改革不是私有化,是要建设现代企业制度。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公司治理的专业化、经营管理的现代化、企业家精神的发扬和全员的共创共享,缺一不可。可叹的是,目前的国企改革,受制于种种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很难真正出发,宝贵的国有企业家也呈流失之势。由于国企改不动,民企也无法参与到更多领域,施展拳脚,提升效率。在一些领域和地方,改革甚至遭遇到陈陈相因、不能自拔的困境。

  如此下去,中国经济的活力如何释放?

  中国机遇不容错过

  中国拥有利于商业发展的强大人力资本,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之一的市场。规模化市场能够容纳大量投资,企业可以选择最新的技术和管理。我对中国经济并不悲观。

  几乎每一次,当我到企业实地调研,就会发现中国的机遇和生机。

  当我去康师傅旗下的零售店“全家”、“德克士”调研时,我看到了台资企业十年如一日扎马步、苦练内功、练就一流的信息管理系统的韧劲。在汇总信息的战情室,我看到每一秒实时发生的货流、商流、资金流从各个地方包括拉萨传来,同时有大量的关联分析生成,比如哪里的客人在买了百事可乐后还买了什么,买了豆浆后又买了什么包子。这是不亚于星巴克的数据系统。而我更开心的是,74%的零售店是普普通通的打工者自己当老板,“全家做全家”。在华东医院的门店,东北籍的店长把父辈请来,为的是粥品外卖。他向公司的请求就是能让他24小时有粥卖。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也是“东北人现象”!康师傅零售事业的董事长魏应行向我讲到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包括当初因为资金实力不够只能将乐购的50%股权卖给英国的Tesco,“他们带着支票来,可以写任何数字,没有办法。”但今天,他的看法是,中国有强大的home market,未来不亚于美国和欧盟,必将诞生不输于任何跨国公司的中国公司。

  在苏州的协鑫集团,我看到他们在能源方面的全面布局,比如在埃塞俄比亚拥有远景可采储量达5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和4亿吨的原油,项目一期天然气可开采每年40亿立方米(合300万吨/年),他们已经在吉布提开始建设大型海港,将会实现海运中转。我也看到上海的鹏欣集团在刚果、南非买下了富饶的铜矿、钻石矿,并在农业方面进行国际布局。我意识到,在中国劣势的资源、农业等领域,眼光独特的中国民企已经在很多类别上走在了前面。他们不喊口号,但他们不让自己的投资打水漂。“一带一路”上真正踏实、符合规律、有收益的项目,很可能来自他们。

  在广州,我去看望十多年前的老朋友、欧派橱柜的创始人姚良松。我意外地得知,他的生意已经从当初的三四亿做到了四五十亿(出厂价),去年的利润有6亿。我看到中国的消费升级孕育着巨大的空间。

  而在上周,我在北京出席海尔创客“小帅”的激光电影机的上线活动,发现这个创新产品的起源,仅仅是因为在互动平台上看到怀孕妈妈们想躺着看电视。由此出发,整合资源,借助航天企业的激光技术和内容企业的内容资源,不仅创新了产品,也创新了机制。海尔在这个项目中的股权只有1/3,其余是团队和外部融资。

  每当我看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飞扬,看到汗水、泪水的飞溅,我都为中国人的精神和意志骄傲。即使是有差距的地方,比如智能手机的屏、存储、芯片、摄像头、操作系统,我们都不行,但这就是潜力啊!不要抵制肯德基吧,先想想我们何时能有自己的发动机!

  在制造业升级、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升级、互联网+等等方面,中国都有巨大的空间去发展。从low品到良品,仅此一条,就有多大市场!无论是中国优势还是中国劣势,通过全球对接,优势可以外溢,劣势可以弥补,又有多大的潜力呢!

  中国经济,真不该像现在弥漫的气氛这样令人沮丧,令人没有安定感!

  相信人,激发人,自会有活力中国

  中国昔日的成就,原因并不复杂,就是尊重市场,激励相容,让人们用自己的诚信和专业化能力在市场上改变命运;中国今天的困境,原因也不复杂,就是没有进一步地按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办事。不诚实,不专业,不公平竞争,不自主负责,不沉潜奋斗,不为理想拼搏。

  这种闷局最重要的根源,是政府在应该有所作为的地方做得不到位(法治监管、环境建设、优化服务),在不应该参与干预的地方过度、过多干预(所有制歧视、数字政绩观、不当的刺激)。一家智能手机企业的高管说,很不理解我们发展经济的一些思路。比如讲到缺芯少屏,就马上设立上千亿的集成电路基金。实际问题在哪里呢?比如,高通的芯片在全球有四个厂生产,台积电、联电、新加坡厂和上海的一家企业。上海企业的产品因为耗电问题解决不了,他们一片也不用。但政府对这样的企业持续补贴,而不是倒逼解决问题。“政府想解决什么问题,你要问市场啊,问最终端的客户,看看问题到底是什么,不要先给钱。”

  中国很多的经济问题,不是钱投的不够,可能是太够。我们不是缺钱是缺心,缺任正非那样的诚心和坚韧之心。都是一哄而起,都是急功近利,都是浮躁忽悠,都是你吹我骗,都是浮皮潦草。有条件,有政策,无倒逼,无绩效考核,为什么不骗?!

  是小岗村精神、蛇口精神启迪了中国的改革,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种种规划造就了中国的奇迹。谁是主体,该听谁的,不是很清楚吗?为什么一到现实就变成官本位、不作为、人治、管卡压和朝令夕改?

  我在《人的觉醒和中国的再出发》一文中提到,中国经济有问题,但中国经济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不是经济自身能解决的问题。

  坚决贯彻生产力标准和市场配置资源原则,以三公精神推动经济改革和市场开放,厉行法治,则中国经济的闷局、困局,必将为破局、新局所代替,柳暗花明又一村。

  现在,是要扫除那些遮蔽我们的视野、影响我们的心情、让有为者无心恋战、让创新者失望失落的迷雾的时候了。人心齐,泰山移。如果我们的一部分企业连营改增到底增加了税负还是减少了税负都不敢讲真话,活力何在?盼头何在?

  中国经济的活力,中国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的不该被资产泡沫、债务黑洞、观念束缚、消极无为堵住!

个人简介
商业文明联盟创始人、秦朔朋友圈发起人、原《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