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股权谈企业家精神是空谈

卫祥云 原创 | 2016-08-08 11:38 | 收藏 | 投票

 离开股权谈企业家精神是空谈

智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卫祥云

轰动全国的万宝华之争由于中国恒大在二级市场的大举买入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但这是天大的好事。各路人士,甚至全国人民都正在主动和被动之中、有意和无意之间接受一场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知识的普及和洗礼。可以断言:它将为今后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知名商学院的MBA课程提供一部无比生动的教学案例。

虽然万宝华之争的结局尚难预料。从当初的“楚汉争雄”,到后来的“三国演义”,再到今天的“春秋五霸之争”,无不给人留下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步步惊心:既有资本博弈的险棋;也有企业大股东的困惑;更有职业经理人的尴尬和中小股东的无奈与彷徨。而这一切,正是现代企业制度治理结构的应有之意和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也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否深化的试金石。

万宝华之争发展至今,给了我们一个简洁而明确的答案:离开股权谈企业家精神是空谈。我曾在《论企业家才能发挥的制约因素(见中信出版社《产权的逻辑》一书)》一文中重点论述了产权因素是制约企业家才能和企业家精神发挥的主要因素。而制度和环境因素是外部制约因素;文化因素是从属制约因素;个人因素是偶然制约因素。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制约企业家才能和企业家精神发挥的各种因素,认真理顺各种制约因素之间关系,才能使企业家精神发扬光大。到目前为止,万宝华之争至少带给我们以下启示。

一、上市公司大股东说了算,即控股股东或股东多数说了算符合产权的逻辑。股东多数说了算即由股东大会决定企业的重大事项和生死存亡任何时候都没有错。一股一票、同股同权是现代企业制度治理结构之根本,也是发挥企业家才能的制度保证。如果离开了这个制度保证,企业家才能发挥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上市公司股权分散弊大于利,股权相对集中利大于弊。现代企业制度的制衡架构要防止一股独大,防止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权益,但一股独大本无错。中、小股东利益应该受到保护,但要在公司治理架构中通过股权结构来体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背一股一票、同股同权之基本原则。所以,在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股权相对集中有利于公司发展。

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独立职责既要维权,又要专业化。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在现今情况下除有保护和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受损失外,还应是任职企业所处行业的专家或财务方面的专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产生程序是由大股东提出并经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通过表决而产生的,基本符合现阶段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现状和实际情况。如果由分散的小股东提名或由监管机构派出在现实中是无法操作的,也不可能通过一股一票、同股同权的股东大会表决通过实现设定目标。

四、万宝华之争为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制度供给的注脚。目前,中国经济存在问题的一大根源是制度创新和供给不足。而万宝华之争的意外之果是给我们搞好国企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一条新的制度供给借鉴之路。华润原本是万科的第一大股东,但由于曾经的华润掌门人宁高宁个人的管理风格和宋林个人的疏于管理使万科公司的治理架构存在明显缺陷和不足,导致出现了王石先生所谓的情怀之争,遂使严肃的现代企业制度治理结构脱离了制度建设之轨道。也使企业家才能和企业家精神发挥变得虚无缥缈,难以捉摸。长期下去,如何谈得上制度创新和良好的制度供给呢?

五、万宝华之争意义深远。暑去秋来,凉风送爽,火热一时的万宝华之争虽已临近尾声,但万科公司的股权之争也许才刚刚开始,资本博弈的好戏还在后头,谁胜谁负尚难预料,“是非成败转头空”,笑到最后才是英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万宝华之争的结局向好是不容置疑的。因为争论的任何一方,包括国家证券监管部门等都在舍弃情怀之争而转向规则之治。这才是万宝华之争对公司治理和企业改革的制度意义。

201688

个人简介
卫祥云,著名经济学家,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原主任,先后出版《改革的逻辑》、《国企改革新思路》、《产权的逻辑》等多部经济著作。现兼任智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每日关注 更多
卫祥云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