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要靠地缘战略而不是经济紧缩政策

陈功 原创 | 2016-09-12 14:34 | 收藏 | 投票

  导读:在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巴经济走廊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支点。ANBOUND(安邦智库)在长期跟踪研究“新丝绸之路”并提出相关战略的的基础上,近期又组团对巴基斯坦进行了调研,比较全面地考察了巴基斯坦的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以及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情况,还考察了瓜达尔港等地缘政治热点区域。要指出的是,“新丝绸之路”研究与中国拓展发展空间有关。安邦智库首席研究员陈功早在2008年就指出,中国经济增长依靠套路化的宏观经济政策已经没有多大出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和余地,在于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和新丝绸之路贸易轴心。很多人以为,中国经济增长只能依靠宏观经济政策,但陈功相信,在目前的模式走投无路之后,中国还是要靠新丝绸之路!这也是安邦智库巴基斯坦考察之后的重要总结。

  本文整理自陈功率队赴巴基斯坦考察中巴经济走廊后的一次内部形势研判会。陈功是ANBOUND(安邦智库)创始合伙人、首席研究员,是新丝绸之路战略的最早研究者,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提倡者。自1993年创建ANBOUND(安邦智库)以来,陈功带领团队以信息分析为基础,专注战略咨询和政策分析。

  一、中巴之间的铁哥们关系面临严重威胁

  最近去了一趟巴基斯坦考察,了解安邦的人都知道,我们经常为研究问题而去做各种考察,这是安邦的研究体制决定的。安邦的使命,就是对各种可能性进行判断,简单而直接,但实际要做的话,后台工作量很大,这种非学院派的体制,要求我们必须做大量的研究储备,要有大量的信息储备,通过连续性的追踪研究,才能对事情的各种可能性随时做出判断和评估。我们经常做战略预测,事实证明也很准,有人说安邦的战略预测神乎其神,怎么说的都有,这是怎么来的?就是这样来的。了解信息理论的人都知道,其实这并不神奇,只是真正在按信息理论办事、真正了解这一点的人并不多,他们总是用股票投资报告的模式来看战略研究,这样说,一点都不夸张。

  安邦的考察并不都是那种官员陪同、舒舒服服的类型,有的时候,甚至还得冒生命危险。也许是运气不好,我参与的有关新丝绸之路问题的考察,两次都碰上危险,第一次是在2008年,对新疆问题做全程彻底的调研摸底,结果正在一个维族村庄里,就碰上了乌鲁木齐事件,街头大砍大杀,死伤惨重,好在我们与维族群众关系良好,还顺便参加了一个维族家庭的婚礼,维族群众送我们出村庄,平安无事。这次考察的成果就是新丝绸之路贸易轴心的提出,还有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的建议。第二次是这次在巴基斯坦,碰上了奎达的爆炸事件,这是巴基斯坦历史上死伤最惨重的恐怖袭击事件,血肉横飞。奎达是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的省会,一向有恐怖活动,部族冲突也厉害,属于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很多中国人回避去这个地方,但没办法,这个地方是中巴经济走廊的西线要地,中国主导建设的瓜达尔港就在俾路支省,所以还是去了,结果就碰上了这次恐怖袭击。还好飞机刚起飞,下边就爆炸了,否则就走不出来了。

  总之,奎达爆炸事件为这次原本普通的考察活动,造成了几分惊险,但这种惊险,与现在的中巴关系相比,就算不得什么了。表面看,中巴关系前所未有的密切,但实际上,现在的中巴关系正在走钢丝,走在上面的两个重要“演员”,还都在歪歪扭扭的,十分惊险。

  可以说,现在这样的情况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正在暴露出的许多问题,严重威胁到中国与“巴铁”这个哥们的战略关系,让我有一种严重的危机感。老实讲,弄得不好,中巴之间的这种铁哥们关系,也是中国在这个世界上实际唯一的铁哥们,就会被葬送掉了。所以原来我说不再讲新丝绸之路了,留给别人去讲,有饭大家吃,有事大家做,但现在看来,不讲不行了,还得再出来讲一讲有关新丝绸之路的问题。

  二、客观看巴基斯坦的安全形势

  巴基斯坦这个国家很有意思,一方面是与中国的关系很铁,走遍世界,很少能在酒店里面遇到成群结队身穿制服的解放军军官,可在巴基斯坦就能遇上,两国关系不一般啊。表面看,巴基斯坦的形势与中东国家差不多,路边随处可见岗亭,到处有武装警卫把守,重要地点还都有高墙铁丝网,酒店都有端着冲锋枪的警卫加以保护。同时你也能看到普通市民,在街道旁边的体育场跑步,锻炼身体,儿童在绿地上一圈圈坐着上课,与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一样,并无不同。

  在酒店里,我们因为用信用卡取现金发生故障,只好请银行帮忙,银行很快派了一个小伙子过来,文质彬彬的,服务挺好,效率挺高,闲聊中他问我们对这里有什么感觉?我们回答还可以吧,他说,你看着这里很紧张,实际我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习惯了,始终就是这样生活着。其实,巴基斯坦就像世界上很多恐怖袭击压力之下的国家一样,如以色列,都处于高度戒备的状态,只是巴基斯坦的经济不发达,做法上老土了一点。但这个国家有一点与世界上很多国家不同,对中国人非常热情,除了以往极少的事件之外,基本恐怖袭击也不太针对中国人,你在公共场合,经常可以遇到热情的巴基斯坦人要求与你合影留念的。不少巴基斯坦人也会热情地告诉中国人,他们支持中国,讨厌美国人,巴基斯坦是世界上第一个公开表态支持中国南海立场的国家。

  与巴基斯坦的官方交流,各级官员都会告诉你,这几年安全形势正在好转,他们非常担心因为安全问题,而影响了中国人来投资,担心中国人对他们的社会稳定有看法,所以他们都会用各种数据来展示和证明这一点。从巴方提供的数据来看,治安和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数量的确是在下滑当中的,但当我在瓜达尔港问起IED的时候,当地官员也坦率的告诉我,虽然情况好转,但当地上个月还是有一起IED袭击事件发生。

  治安问题始终是困扰中巴经济走廊的大问题。

  在瓜达尔港的调研发现,巴基斯坦部署了大量的武装力量来保护中国的投资单位,大概60、70个中国人,就有5000名军事人员在保护,其中包括三个正规营级部队,而当地只有2.5万人口。我按照这样的比例简单推算了一下,如果中巴经济走廊的项目全面推开,中国方面的投资、工程和技术人员全面进驻,大概需要6个师、两个现役集团军的兵力才能解决问题。从这样的军力规模来看,显然前景是不太乐观的,这样的军力规模脱离现实了。别的不说,仅仅是安全这一条,中巴经济走廊的实现就有很大问题。

  解决之道,一个是巴方加强社会安全网络的建设,一个是中国方面要建立安全意识和有效防范措施,像以色列一样,参与建立和完善全面的保安体系。对于前者而言,巴方的努力,目前还集中在表面文章上面,眼光也紧盯着钱,似乎有了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其实,更重要的是部落区和恐怖袭击严重地区的组织系统的动员和建设,这方面巴方有所进展,但还远远不够。比如俾路支地区传统上就有离心力,没有群众基础的社会安全网络建设,实际效果不会很大,问题还是问题。最近发生的奎达袭击事件也证明了这一点,恐怖袭击者的网络建设,反倒是相当有效的,而且确实在运行并且持续存在。

  至于后者,中国派驻伊斯兰堡的特使做出了很大努力,已经有中国安全公司开始进驻巴基斯坦,但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包括武器的使用等等。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现在仅仅是一个开始,就像一块蛋糕一样,正在吸引各路势力,它们像苍蝇一样围着蛋糕团团转,找机会渗透和破坏,所以安全问题不解决,巴基斯坦的繁荣无从谈起。不过,我特别强调的是,这件事情同时关系到两个方面,中国方面要适应,不能像太平环境里的搞法那样去搞,现在几乎所有重大投资项目都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巴基斯坦也要持续努力,不能掉以轻心。至于所谓保护中巴经济走廊的“特别部队”,数量说法都不一致,有说9000人的,有说15000人的,从巴基斯坦军方到俾路支省,再到各种“首席部长”,各种说法都有,实际到今天八字还没一撇呢,这件事根本没落实,只是一个想法。

  有的中国投资单位,什么还没干呢,空地上就准备先建个3.5米高的隔离墙,自己把自己圈起来,保护起来,这些做法都值得商榷。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是建一堵墙那么简单的事情。要么怕的要死,要么一推了之,认为这就是巴方的事情,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对的,走极端了,会妨碍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

  三、不要让巴基斯坦失望

  巴基斯坦有1.9亿人口,2014年,巴基斯坦GDP为2468.8亿美元,增长率4.14%,人均GDP只有1334美元。更为严重的是,通货膨胀很厉害,货币卢比基本在贬值通道上,随便给个小费就是200卢比,近年的CPI大致在9%左右,实际从2008年以来,巴基斯坦的国民经济就陷入在滞涨状态,这是各国经济形态中最麻烦的一种状态,最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的一种状态,所以巴基斯坦的经济很糟糕。

  谁能让巴基斯坦经济走出低谷呢?

  巴基斯坦人普遍认为,只有靠中国!你们别不信,从经济学教授到商人,从官员到老百姓,都是这么满怀希望认定的。

  在卡拉奇商学院,满满一个会议室,数十名经济教授和博士围着我,问我巴基斯坦有很好的牛肉,有各种干果,还有很多品类的农产品,还有很多的、丰富的矿产,为什么中国不进口呢?他们听说过深圳的经济奇迹,希望巴基斯坦也能那样,一步登天。他们急切的盼望中国加快投资速度,让巴基斯坦改天换地。这是真的,他们就寄托希望于中国了,就指望中国了。

  人家寄托的希望越大,发展责任也就越大。我这个“中国著名的稳健派”,只好告诉他们,速度不是越快越好,只有合理的速度,才是健康的经济增长。巴基斯坦与深圳还是不一样的,深圳的城市病也让人头痛,还是要寻求自己合理的增长速度,否则社会各个阶层适应不良,会出现各种纷争和问题,反而不美。目前巴基斯坦最大的问题是市场体系的建设问题,到了社会基层就可以看到,基本就是原始的自发交易状态。国家层面,连基本农产品的品类、规模都搞不清,全国的资源状况也搞不清楚,只是大家看到和感受到的东西。这样不行,没有市场,就没有交易;没有交易,就没有财富和投资。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不是着急就能解决的。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巴基斯坦全社会对中国的指望是挡不住的,为此他们愿意付出一切,甚至真的是生命和鲜血。我们走到哪里,都有大批手拎冲锋枪的武装警卫保护。在海滩上,他们紧紧的贴护在你身旁,愿意为你挡子弹。在阿拉伯海的悬崖旁边,稍微靠近一点悬崖,就有反恐突击队员把你拉回来,微笑着告诉你,这里土质松软,小心不要掉到海里面去。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实际到过巴基斯坦的中国人,都有差不多的感受。

  这样的热情,中国人在世界其他地方是感受不到的,为什么?人家指望你呢!一位巴基斯坦官员就在座谈中直言,巴基斯坦现在世界上很孤立,所以他们非常珍惜中国这个朋友,对中国的指望也最大。

  其实,从经济层面来看,巴基斯坦的确就是一个大市场,对中国来说,就是一个新空间。将近2亿人口,相当于四川人口的2倍多,而四川省的GDP是4500多亿美元,比巴基斯坦多了将近1倍。实际上,巴基斯坦的物价并不贵,高尔夫一场200元人民币,还包括小费。我们几个人飞机来去十几趟,为了安全,到处住在高级酒店,最后一算,主要的旅行部分,也就是3万多一点人民币。普通一家巴基斯坦人每月的家庭收入大约2-3万卢比,约合人民币1000元至2000元,也能养活一家人。大家想一想,只要在这个基础上,让家庭收入翻上一番,那巴基斯坦对中国人将会是什么态度?而这也仅仅意味着他们的家庭收入每月才2000元到4000元人民币的水平。

  应该说,如果认真做的话,巴基斯坦的经济是很有希望的,他们的基数低,起飞容易,空间大,关键是要走正确的路子,不要让巴基斯坦人失望。在伊斯兰堡机场,有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妇女带这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她毫不犹豫地对我们讲,请你们帮助我照看一下孩子,接着就把最小的仅有几个月大的孩子交给我们,她自己带着大一点的孩子离开了30-40分钟。当时,周边还有很多巴基斯坦人在等候乘机,但她选择了我们,把孩子交给了我们来照看,在这个妇女的眼中,中国人甚至比巴基斯坦人还更可靠。

  我要说的是,这种信任是不能辜负的,如果辜负了这种信任,中国人今后在世界上必然是臭大街了。

  四、雷声大,雨点小

  “一带一路”作为国家大政策提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带一路”的重点是在中国的东翼,无论是让各地抢破头的自贸区建设,还是重大项目的投资,都是在中国的东南方向,就是大领导亲自出马推销的高铁项目,也是在东南亚一带。后来好不容易在中国的西翼有行动了,那就是中巴经济走廊(CPEC)。

  可问题是,中巴经济走廊是典型的雷声大、雨点小,没多大实质进展。意向书签订了一大堆,但行动却不给力,跟不上。这方面问题很多,我这里主要谈三个问题:

  第一问题是国企当道。中国的好项目,政府有什么大计划、好的计划,总是首先想到国企,这在中国不奇怪,国资委只管国企不用说了,还有某部委,其各个部门也只是考虑国企的,只是偶尔有闲情逸致再加上有时间的话,或是有上级领导严词过问的话,顺便兼顾一下民营。省长都要看该部委处长的眼色,何况民营乎?这种情况国外人家也知道,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情况,国企等同于中国政府,中国政府等同于国企。

  实际情况也是这样,中国政府的角色真的就是项目性质的,为了项目而奔忙,完全不像个政府的样子!为了项目,比如一条线路在东边还是西边,各个部长(主任)都会一趟趟去谈,就连外交部也是忙得不亦乐乎,哪个国企出了点问题,部长立马就变成了董事长!这样一来,一个国企出了点问题,人家就认为你中国政府不好。一个项目有拖拉,人家就认为你中国政府存心拖着不办,或是有其他想法。你国企能包打天下吗?几个国企就能解决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问题吗?实际这个问题还根本没仔细想过呢!

  可问题在于,一旦钱投了不少,但结果却富不及全国,社会上的大多数人看不到成绩,生活没有改变啊,这就会让巴基斯坦人失望了,那巴基斯坦可就会将责任归咎于中国政府了。坦赞铁路的教训是深刻的,但这种问题正以更大的规模在巴基斯坦重现。这里面有巴基斯坦的问题,也有我们固有的体制缺陷。全世界的国家,在大规模援助计划里面,都会首先关心条条框框的问题,从WTO到TPP,都是各种条条框框的协议,因为政府最应该做的就是框架性的工作,也就是编织好一个“筐”,然后再往里装东西,现在是没人管这个“筐”的事情,战略定位、法律、投资安全、生态保护、社会发展等根本谈不上,或者仅仅是表面文章,大家都在拼命往里整东西,这样不出乱子才怪。

  第二个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中国现在谈了不少项目,有从卡拉奇到伊斯兰堡的高速公路,有拉哈尔的地铁,有山达克铜金矿,有电讯,有煤矿,从这些项目大家可以看到最主要的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中国人迷恋基础设施项目,到了痴狂的地步,到了国外也这样,但却不知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往往存在几个大问题:一是容易制造贫富差异。巴基斯坦的贫富差异是很大的,富人区的豪宅,可以雇佣6、7个人来打理家务,每个月这部分的开支就能上2万多美元。穷人呢?很多所谓的“餐厅”,黑乎乎的门口,你根本不敢进去,就是一口黑锅,就连馕也要卖到20卢比,这还吃不起呢。而基础设施项目都是大规模的项目,与民生关系不大,一般商人都接不起这种项目,因此而富裕的都是极少部分人,最后还是富的越富,穷的越穷,民生的作用不大,社会成本反而大幅提升。二是刺激不满情绪和对抗。基础设施项目经常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这就使得土地交易非常有利可图,制造腐败问题,这种情况现在就有。此外普通人家的土地被拿走了,也要示威游行的,拉合尔的地铁就已经出现过这种现象。反对党要是利用起来,就是现成的政治题材,要知道,巴基斯坦可是个民主国家。三是经常导致过度建设和政治工程。我不知道某部委是怎么立项的,在我看来巴基斯坦的交通体系是满目疮痍,道路条件极差,“炮弹坑”到处都是,很多地方都是土路,连黑油路都没有,这种情况修什么地铁?应该是先修补道路,把现有的公路路网搞好,要说造福乡里,这是真章。结果呢?却还是搞了政治工程,这里我就不谈了。

  第三个问题是低估巴基斯坦社会的复杂性。巴基斯坦的贫富悬殊很大,要说巴基斯坦老百姓不在意,从英联邦的传统看,有这么回事,这是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为人仗义。但还有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这就是年轻人以及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了,一旦年轻人通过互联网知道了更多的信息,有了更多的对比,那就会用激进行动来表达不满了。巴基斯坦现在的基尼系数是0.3,比中国的0.47要低,看着似乎贫富差距不严重,实际不能这么学究气地理解问题,巴基斯坦是伊斯兰社会,古兰经是讲究平等和分享的,所以贫富差异在伊斯兰社会就是大忌,就是被政治利用的好题材,这就是中东乱局的重要根源之一。而基础设施建设,很大机会能提高贫富差异,看看中国现在富起来的都是什么人,就知道这一点了。我估计如果未来巴基斯坦的贫富差异超过0.35,就会给中国造成大麻烦的。因此,别忘记这是讲究平等的伊斯兰社会。

  讲了这么多项目的问题,实际就这还没落实呢。巴基斯坦也分四个省,各省也会比较,也会激烈竞争,他有利益,我为什么没有利益?巴基斯坦复杂的政经关系,也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南部的俾路支地区历史上是亲印的,两次英阿战争都是从奎达出去的,瓜达尔港原来就是阿曼的,巴基斯坦上世纪50年代末是用800万美元买来的,现在还有当地人在怀念阿曼统治时期的“自由”。中国有一个地方想把过剩的钢铁产能移到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却迟迟不答复,中国有关部门为此很恼火,实际巴基斯坦当权者之一的家族经营的就是钢铁行业,他会愿意树立竞争者吗?对国情不了解,一厢情愿,也是导致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实际上,中巴经济走廊的高速公路项目,宣传的很厉害,但布局于东线还是西线,争得天翻地覆,最后巴基斯坦认为是东线和西线都有布局,连省长都是这么告诉我的,而中国的理解实际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最后真正的结局如何,现在还不知道。知道了也不能讲,这个关系太大了。

  实际上,巴基斯坦这盘棋究竟应该如何下,这中间充满曲折,根本没个定数。不过有一点很显然,这将严重影响未来中巴关系。现在撤是撤不下来了,但未来怎么搞下去,不落人以口实,花了大钱之后,起码能让人念你的好,这还真没把握。

  五、瓜达尔港的问题

  搞项目建设,讲究破土动工,学问就在“破土动工”上面,破了土,动了工,好像这事“成了”,但实际上却进度缓慢至极,瓜达尔港就是一例。

  在卡拉奇机场有一位老先生,看样子是个商人,手里拿着一个手机,看到我们就过来问,你们是来自中国吗?是去瓜达尔吗?我们回答说是,他很热情地用手机打开一个视频,是瓜达尔港的未来规划视频展示,就像新加坡那样,有高速公路,有港口,有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的集装箱开车和铁路,把货物运向四面八方,一派繁荣景象等等。他对我说,他已经在瓜达尔买了一块土地,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行动和落实。讲的已经很多了,但什么也没有动!

  2002年,巴基斯坦政府就与中国达成了联合开发瓜达尔港深海港口的协议。2006年12月,也许是为了降低在国际上的冲击力,新加坡公司号称“击败了”中国公司,夺得了瓜达尔港的运营权,时限是43年。到了2013年3月,瓜达尔港务局再次把运营权从新加坡公司“移交给”中国公司,中国公司正式取得了瓜达尔港的运营权。如果从2002年开始算,前后已经经过了14年的时间;如果从2013年开始算,也有3年时间了。

  现在的瓜达尔港,道路只是零散分布,海边的主要干道只完成了几百米,两三辆施工机械停在工地,根本无人操作,在晒太阳。远处码头区的几部吊车已经矗立起来,似乎已经很长时间了,码头上空空荡荡,什么也没有。放眼望去,瓜达尔依旧荒凉的像火星表面。旁晚,渔村里的生活一切照常,落日余晖中,近千条渔船回港,村落道路两旁,有一些零落小店,准确的说是泥土搭的棚子,门口往往坐着一位穿着长袍的老人,眼神呆呆地望着远方。

  山巅之上有一家PC酒店,这是当地接待贵客的唯一豪华酒店。很多活动都是在这里搞的,酒店还不错,可惜是外来者唯一可以落脚的地方。如果去看大海和港区,可以见到当地警察身穿黑色的T恤衫,后背上印有No Fear(别怕)两个白色大字。

  安全问题,工程的缓慢,项目投资的进展,还有港口与全国的通联,这一切都成为了建设者的梦魇。瓜达尔港现在就是孤零零的一个点,虽然“破土动工”了,但也只好摆在那里,在烈日的烧烤下,一动不动。

  这里要感谢瓜达尔港务局长,这位年轻的俾路支人详细介绍了瓜达尔港的情况,展示了规划图。很明显,研究城市的人一看,就可发现规划图的定位与人们的描述是有很大差异的。规划图中的瓜达尔港区是一个生产型的港区,有自贸区,有工业区,巴基斯坦期待各种各样中国制造业的到来。而在社会层面,人们对瓜达尔的期待,尤其是从瓜达尔港的战略地位来说,无疑这里应该是一个消费型的港区,兼有石化工业。

  实际上,瓜达尔港是有发展成为“小迪拜”潜力的。对中国人来说,它的直飞距离比迪拜要近,这里可以产生大量的消费,可以有写字楼,可以有别墅区,可以有酒店区。阿拉伯海上,有绿色的海水,还有风景独特的落日。独具特色的渔村和乡土产业,本来也有很大的机会发展,这里本来就应该是巴基斯坦经济繁荣的门户(GATEWAY),可惜现在还孤立地摆在哪里。争议还在继续,大量问题还没有解决。

  要看未来的瓜达尔港,首先是中国石化工业必须进驻,其次是要破除安全障碍,建立起物流网络;三是重新规划港区;四是重新谈判运营管理权,最好是延长至100年,与中国物业法规对接;五是吸引民资的大量进驻,繁荣市场;六是巴基斯坦的社会管理,部落文化必须纳入体系化轨道。

  现在这一切,还无从谈起,有些甚至连讨论都是我们去了之后才第一次进行。

  六、民营经济是游击队

  中国的民营企业走出国外,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很多人以为这个事情简单,完全市场经济的企业,走出去不是更容易吗?其实,不尽然。中国这么大,什么人都有,不能假设各个都是标准的守法公民。很多走出去的民营企业,都是还是小型的,甚至就是个体户,他们缺乏管理,有人甚至恣意妄为,影响很坏。我们在国内可以看到很多人素质很差的表现,在国外他们如果也是这样,结果可想而知。

  中国政府在国外的组织体系,实际更多的是面向国有企业的,这方面的组织体系很有效,但对民营企业和个体户,基本就束手无策了。现在巴基斯坦大约有200家各类中国公司,还有大量的个体户,没法知道有多少。我们在酒店就看到有中国小姐常住,这还算好的,她们通常只服务于中国人;如果是在阿富汗,那就坏了,因为她们还面向阿富汗人,结果导致了阿富汗妇女的示威游行,影响很坏。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没有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介入,市场繁荣就搞不起来,只依靠几个企业来搞,肯定搞不起来,最多也就是个架子,更可能是个花架子。搞市场经济要靠倾盆大雨,绿一片,而不是一条线,这只能依靠民营经济对市场的渗透,而巴基斯坦要的也是这一点,巴基斯坦社会真正要的是经济繁荣,不是花架子工程。人家指望的就是这个,巴基斯坦老百姓看重的就是这个,并非是巴基斯坦官方所宣传的那样。所有这些,都必须靠来自中国的民营经济来实现。

  但怎么管理呢?怎么解决问题呢?我的思考是,必须靠NGO组织来搞,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平台来搞这个事情。民营企业之只有往整合的方向发展,才能一展抱负,在国外也是靠整合。怎么整合呢?一定要有一个组织才行。

  谈起NGO组织,中国这边内部是谈虎色变,就怕NGO惹事。但到了国外,你没有几个权威的NGO组织,非常不好办事。因为很多事情,半官方、非官方出面就好办,出了事情,政府也好出来打圆场,有活动空间。但我们因为不擅长于NGO组织,结果事事指望政府,这就很麻烦了。结果是很多事情管不了,或者根本不管了。最后收拾影响,还是政府的事情。所以,我的看法是相对成熟的,要学习西方,他们在巴基斯坦也搞了很多事情,但都是文化、教育等与社会管理相关的事情,都是用NGO来搞的,结果在年轻人中间有很大影响力,等于策反了年轻人。所以,用NGO组织来做民营经济的工作,加强对社会的渗透,可能是一个办法。

  在巴基斯坦,中国派驻的主管官员以及熟悉巴基斯坦的专家学者都在各种场合强烈建议安邦介入进来。但安邦是一家战略研究机构,是一家真正的智库,虽然研究巴基斯坦问题,专门研究新丝绸之路,但做这种微观工作还是有苦难言。这里面有复杂的政经关系要处理。很多民营和个体户,听说能赚钱就来了,实际来了之后也会发现,巴基斯坦的政经关系也不是你玩得转的,取得合作者的信任都很困难,这是一个看重形象的社会,乡村警察的裤缝每天都是笔直的,有地位的人的穿戴,甚至比西方人更讲究。

  七、现在有太多的人在玩“一带一路”

  实事求是在说,现在中国有太多的人在玩“一带一路”了。虽然“一带一路”提出来之后,项目真正的进展屈指可数,反悔的不少,大部分都是“意向书”阶段,真正搞得轰轰烈烈的是国内的宣传和新闻界,这个钱花的不计其数了。我估计,数百亿的金钱是肯定已经花出去了。实际“一带一路”的进展,尤其是战略框架的实现,还八字没一撇呢。

  现在不少城市借着“一带一路”搭台,希望经济可以“唱戏”,项目可以跟进。实际上呢,搭台的钱花了不少,靠这个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实际结果却乏善可陈。西部有一个城市,年年搞丝绸之路论坛,一年比一年的搞得大,号称签署了600多亿人民币的投资,实际呢?这都是意向书。有一个巴基斯坦人痛诉说,意向书都是中文的,根本看不懂,但也被劝说签了字。而且他一个人,就被劝说着总共签署了6份意向书。最后,这位巴基斯坦人说,一份也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靠政府部门弄了好多年才归了堆儿签了460亿美元,你一个西部城市一年就敢签600多亿?

  因为是在造势阶段,现在各路神仙都出笼了,这个弄几百万经费,那个搞来几千万经费,都是玩“一带一路”的。智库,也是一夜之间大普及,不知道从哪里一夜之间冒出来这么多的智库,有关智库的各种解释,弄得我们这个有24年历史的智库,反倒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自己是智库了。

  中国有一位神仙到了巴基斯坦,到处找人介绍关系,要当巴基斯坦总统的顾问,有了头衔好办事嘛,大多数中国的官员和大学教授们是没有到过巴基斯坦的,好糊弄,也善于糊弄别人。但问题是,你倒打听一下啊,巴基斯坦的总统是礼仪性质的,是一个纯摆设,根本不涉及任何实事,他要“顾问”干嘛?

  按这种势头搞下去,巴基斯坦人会怎么想?如果未来再没有一个明确的、大的战略解决方案,后果真的不堪设想,真的可能导致葬送掉中巴之间数十年的铁哥们关系。

  八、美国对瓜达尔的关注

  美国是一个很特殊的国家,他们有一大批优秀的地缘战略学者,那是真正的地缘战略学者,他们不但能够提出战略构想,而且能够背着双肩背包,深入世界各个尚不为人知的角落,通过走街串巷进行考察。这些学者搞出来的东西,与安邦的差不多,都不是那种长篇大论的股票研究报告式的东西,他们提思想,提建议,提定位,提框架,在企业界有很大的影响力,对美国的国家战略和国家政策也有较大的影响力。实际上,这是搞战略研究的人的常态,从写《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的拉铁摩尔时代甚至更早就开始了。

  在这其中,罗伯特·卡普兰就是很有名气的一位。他的主要研究成果,主要通过几篇文章的形式,发表在《大西洋月刊》。有关于印度的,也有关于瓜达尔港的。要知道他写的《Pakistan’s fatal shore》,可是发表于2009年的时候,那个时候,中国还有很多人根本没听说过瓜达尔港呢。在此之前,这位卡普兰老兄就已经到了瓜达尔这片土地,用他的话讲,那是类似于“月球表面荒凉”的一片土地。

  不像我们的学院派教授,他可是乘着当地人的大巴车过去的,所以他见过了烧焦了的破房子,吃过发着霉味的有伊朗包装的饼干,也喝过味道强烈的当地茶。当然,中国的大学教授们无法理解这些,他们教出来的学生更无法理解,但我们很明白,因为安邦的研究方式与卡普兰这群人是一样的。而卡普兰留下的最有名的论断:现在瓜达尔这个荒凉的港口,今后它的名字,必然会像过去历史上的伟大地名,迦太基,底比斯,特洛伊,撒马尔罕,吴哥窟,以及现在的迪拜,新加坡,德黑兰,北京,华盛顿一样为世人所知!

  问题在于,是中国人让瓜达尔的成就世界闻名,还是印度,或是美国,或是其他的什么人?这个问题是留给我们的挑战,实话实说,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还看不出答案。

  九、走投无路的时候会想起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

  安邦智库提出“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不是现在忽然间想起来的,那是在2008年之后的研究成果。随着时间的延长,很多学者在这个方面也有共识,只不过大家的提法略有差异,但核心都是一个,政府要做政府该做的事情,要为市场经济搭桥铺路,不能直接操纵项目,像个企业家那样去搞外交。

  现在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虽然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但这些国家人口众多,市场空间大,起点低,经济增长的前景远大,又都是英联邦国家,不但有人口数量规模,还有素质标准,市场需要的商品,从低端消费品直到高端产品,都很匮乏。这些条件正好弥补了中国经济的短板。因为我们恰恰是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劳动力人口短缺,有严重的资本过剩,面临去产能的严重压力,民营经济以及制造业困难重重。

  所以,我看中国政府是要做些“搭桥铺路”的工作,是要搞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只不过这是制度上的“搭桥铺路”,制度上的“基础设施”,而不是真地整天忙着工地上的那点事情。一个大国政府,却整天忙着修条路,弄个项目,这简直太不像话了,莫非真把自己当资本家了?

  一个大国政府,要想立足于世界,一是要有点胸怀,二是要有点情怀。胸怀,是要求你能把握区域发展计划,要有大的目标;情怀,是要求中国必须有自己的世界观,你看世界的方式要与别人不一样,并且能够让各国理解,这就是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的基础。这个共同市场,也不要一步登天,可以先从关系好、有潜力的地方搞起来,比如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加上中国,这就是三个国家了,然后再考虑往中亚5国和阿富汗发展,接纳更多的国家加入其中。当然,毫无疑问中国要能主导这个共同市场,否则没什么意义了。这个共同市场可以表现中国的胸怀,因为这是一个大型区域发展计划,是为了让世界最贫困的地区脱贫,完成联合国的减贫目标。中国的情怀则是告诉世界,中国是如何坚持和平主义道路,如何在和平发展的旗帜下,团结一批有共同和平发展愿望的国家,走新型全球化道路。

  有了这个共同市场能做什么呢?

  第一,市场繁荣与基础设施建设有关,但又无关。基础设施是条件,有了条件还要干事才行,所以市场的繁荣靠的是五行八作,靠的是民营企业的大批进入,中国是这样,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经济也是这样,否则路上的收费这么贵,成本上升了,大家干什么呀?!为了什么呀?!所以共同市场的建设,可以解决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问题,这等于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大市场!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基础设施建设依旧是他们的天地,但他们可以后继无忧地搞了,因为经济的起飞,为他们搞基础建设项目保了险。

  第二,解决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金融问题。发展需要投资,只靠中国政府的优惠贷款是肯定不够的,国有企业的项目,说到底也是靠政府优惠贷款吧,但受援国最后债务上升了,通胀上去了,货币贬值了,肯定不是好事,最好能让两国的经济和财政有个良性循环。共同市场的建设正好可以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在中国发人民币债券奠定基础,这是可以在共同市场框架协议的基础上解决。他们拿了中国的钱,买中国的产品,用于国内的发展,积累财富,不但两国政府可以这样做,更有意义的是,他们的企业界也可以这样做,这样的优惠就可以遍及两国社会基层,减少腐败和政治纠葛的干扰。至于债券发行,必然会涉及到发债增信问题,这也是他们需要中国支持,答应中国条件的原因。

  第三,中国政府可以脱身于项目外交。因为在共同市场的框架下,怎么做是市场的问题,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可以按照市场的原则去操作,这样就不会动不动把政府卷入进去搞项目的事情了。这不是幼稚,西方国家的政府也涉及到项目,但人家是在有了基本的大原则框架的基础上来干预的,我们则是直接就事论事的谈项目,两者是不一样的。说一千道一万,万一搞砸了,那也是企业的事情,与中国人无关,与中国政府无关。

  第四,中国该有一片自己能主导的区域了。中国现在参加的国际组织都是为外人主导的,谈判过程难过得不得了,WTO就是一例,人家给你设置了重重障碍,你自己主导不了,那当然就会受气了。不过,似乎中国也从来没想过,自己也能有主导的这一天,这一想起来就让人感觉丧气。实际上,我们现在有这个条件,只是外交和商贸口,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模式化做法,始终没有超越。

  第五,有利于中国掌握地缘战略筹码。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共同市场,美国愿意参加,欢迎;日本愿意参加,欢迎;俄罗斯愿意参加,也欢迎。包括中亚5国在内,都可以加入进来。关键是,无论是谁,都得按照共同市场的框架协议来办,都得按照中国的原则来办事。这个时候的中国,讲话就有分量了,就像一个大国了,真正有了自己的核心利益集团,大家的利益绑在了一起,内部有制衡关系,超越了各国的党派之分,国别之分。

  我在这里只是简单讲讲,还有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的老龄化、劳动力成本和效率什么的,就不多说了,过去也讲了很多,实际好处是很多的。因为共同市场这个问题,我已经讲了很多年了,现在看着是越来越成熟了,只是有关部门基本还没动静,还是按照老一套在做,这一套他们熟门熟路,但现在眼看着是越来越强弩之末,越来越不行了。毕竟现在中巴经济走廊的问题这么多,“一带一路”的障碍这么大,总理谈的项目都能反悔,别的啥也别说了吧。中国东边的各国,人家都想着的是,借中国的火儿,点美国的烟。所以我相信,走投无路之后,最后还得这么办!希望那个时候还能剩下点钱,剩下点资源,还没把事情做绝,如果什么都没有了,一切也无从谈起了,就当是理论探讨吧,希望还有人记得起安邦付出了这么大的努力。

  实际上我在巴基斯坦,也与很多官员和经济学教授们讲过这个问题,不要把眼睛总盯在中国政府,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只有15万亿人民币,而老百姓的存款有50多万亿呢。关键在于巴基斯坦怎么去拿这个大头,这要靠市场经济的建设才能解决问题。沙漠上修条孤零零的路是一回事,让沙漠变成绿洲才是愿望,难道不是吗?过去,习近平总书记说命运共同体,现在强调的是利益共同体。什么是利益共同体?我的理解是,一致的经济利益,就是利益共同体,这包括在共同市场当中。

  那么,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会愿意搞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吗?

  我认为机会是很大的,但其中肯定有艰难的谈判过程。这两个国家都是民主国家,都是民选政府,他们无法忽视社会阶层的呼声和利益,老百姓没得到好处的事情,只靠官方宣传,只有官方的肯定,那是行不通的,这是其一。再一个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不是援助就能解决的问题,要靠市场建设来解决,所以如何推动建设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这本来就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这样的国家所必须要考虑的事情,中国通过共同市场的框架协议,实际可以助一把力,推动市场建设。再就是金融稳定,这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物价飞涨就糟糕了,共同市场在这方面是有极大帮助的。现在的国际资本圈都关心投资安全,共同市场实际是一个超国家协议,今后无论各国政权有什么风险,有什么更迭,饭还要吃,生意还要做,这个市场也就会得以存在和发展。所以,共同市场也是一种相对可靠的保障。

  最后我想说的是,实际这次去巴基斯坦考察,很大程度就是看这个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的可行性,我也与很多巴基斯坦官方人员进行过交流,大家的看法基本一致,都认为有一定的必要性,就看今后怎么谈了。

  十、为什么是共同市场?

  共同市场是一种经济一体化,它有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经济联盟、共同市场以及完全经济一体化几类形式。涉及到的框架协议范围也不相同,大致上有贸易壁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以及共同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等等。通常这些要求,都会反映到总体框架协议里面,涉及到法律、投资保护、市场开放、人员流动等很多方面。

  在形式上,自由贸易区是比较低级的形式,通常只有贸易壁垒的消除问题。关税同盟则高级一点,不但有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壁垒,还有共同对外的贸易壁垒。共同市场更高级一点,弹性比较大,除了贸易壁垒方面之外,还有生产要素流动的便利。但不涉及到共同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对主权的干预比较小。经济联盟的合作级别更高,除了没有共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外,其他全有。至于完全经济一体化,则货币主权和财政主权都是共同的了。像欧盟就正在走向完全的经济一体化,但也未能完全实现,而且问题多多。

  因此,中国在地缘的西翼,建设一个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属于比较适中、比较有弹性的战略选择。这是未来中国陆权利益体现的一个核心点,整个陆权利益,可以通过共同市场而落在实处。过去,这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则有了可能性。从中国的西安、北京开始,横亘中亚,再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啊。这条古道的复兴,才是一个时代的崛起。我过去反复讲过,中国历史上从来都是一个陆权国家,从来不是一个海权国家,我们严重缺乏海洋经验,缺乏经略海洋的历史。现在非要在“一带一路”两个领域消耗大量的资源,这是不可思议的战略偏向,该是回归正途的时候了。要说过去我对“一带一路”最遗憾的地方,那就是重点不清!

  当然,可能有人还问为什么叫“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

  中国从来不缺这么敏感的人士,你让他提解决方案那是提不出来的,你让他批评,那可有得谈了。实际上“新丝绸之路”是联合国主导的计划,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产物了。后来希拉里又在印度的金奈讲了一通,他们是利用联合国的这个计划,来达到美国的地缘战略意图。人家可以利用联合国的计划,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利用?所以,新丝绸之路不是美国人的专利,中国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走向来加以利用。安邦从2008年搞新丝绸之路研究,就是这个初衷,一连串的成果也是围绕这个中心来做的。

  美国的地缘战略学者很厉害,能把联合国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中国的学者不行,搞翻译在行,搞解决方案,你搞不出来,但有一点,别挡道,成吗?我们自己批判自己,已经搞了几十年了,能人不是能干,能人是能砍倒别人的人。发展的机遇期就是这么一点点消耗殆尽的,最后中国总是作为“小弟”希望加入游戏,这个没人批判。现在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是最后的机会,抓住这个机会,算咱们中国人还有福报。

  十一、中国还不会做全球国家

  在巴基斯坦的巴中学会,侯赛因·赛义德讲了一点,让我觉的此人也非平凡之辈。他说,中国还不会做全球国家!他当过新闻部长,很能讲,也许是顺口说说,但我以为这是一个重点,作为全球国家,享受着全球化的诸多好处,中国经济崛起的过程,始终靠着净出口的支撑,但在这样一个国家,偏偏地缘战略不是重点,还是讲宏观调控、讲宏观政策的时候多。说白了,我们国家现在是在用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模式,治理着一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全球化国家。美国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把中国当作主要的竞争对手,调整自己的全球战略和部署,因为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全球国家。

  我们呢?

  我们认为自己依旧是一个封闭的国家,眼睛看的还是自己鼻子底下的那点事情,所以动辄就是宏观调控,动辄就是宏观政策。人家的家里有点麻烦,从外部世界里找齐;我们呢?我们家里有麻烦,从我们家里自己找齐,就知道自己挤兑自己人!这不是一个全球国家应有的策略和格局。你自己家里只有2居室,东西摆不平,就要设法增加到3居室,在空间上想办法,而不是自己在2居室里面硬挤出空间。看看这个世界,美国总统什么时候谈过宏观调控?他总是在谈美国的地缘战略,谈美国的海外利益。为什么?他不傻,他所做的一切,最后都有利于美国利益,有利于美国经济。说的再通俗一点,他是在全球谋求美国利益,回馈美国经济,这就是一个全球国家应该有的世界观。放在经济学术里面讲,就是空间经济。

  我们老说,美国是在试图领导全世界,其实人家是在谋求自己的国家利益,当然包括经济利益,只是这个经济利益是来自外部的。所以,一个外,一个内,这就看得出你是不是一个全球国家了。什么和平崛起,和平是真的,崛起现在还远远谈不上,就冲着这个格局,那就差远了。

  现在的海上丝绸之路碰上多少问题啊,到处碰壁,还在自我修饰,自我解释,这样子下去是不行的,持续不了。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国家,影响力随着产品遍及世界,这样的国家,其经济增长必须寻求新的外部空间。总是压榨自己的空间,不是说不行,在效率无法一下子大幅改变和提升的条件下,那就只能看外部,从外部环境上动脑筋。为什么我总提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坚持提了十几年,这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的中国,实际是与美国在比赛,看谁跑得快,都在竞相寻求发展中国家的新市场空间,从TPP到亚太再平衡战略,都是这个原因。道理很简单,因为在资本过剩的环境下,只有发展中国家以及欠发达国家的市场才会出现高速增长,为原本过剩的资本带来较高的持续回报,才能稳住自己的金融体系。所以,这是一场竞赛,既有谁跑得快的问题,也有往哪里跑的问题。目前来看,中国是跑错了方向。根本还不了解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美国倒是跑对了方向,但其国内保守倾向和产业整合的叠合,障碍重重,导致他们也不可能取得太大进展。所以,中国还有机会,就是别再跑错了方向,跑到大海上面,与几个世纪以来的海权国家争高下。

  实际上,跑错了方向是中国最倒霉的情况,你的海上丝绸之路没什么大进展,反倒替人家提供了籍口和机会,整合了地缘破碎带,让这些国家空前的团结一致,形成了新的市场空间。这叫什么事儿啊!

  我认为,现在的中国不能再犹豫了,不能再争议了。要明确自己的大型区域经济计划,如果不能放弃空洞的口号,起码也要利用“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来加以转轨,重新调整核心重点。实际上,无论是二战前的道威斯计划,还是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都曾经对区域经济创造过经济奇迹,大型区域经济计划始终是区域经济重振的核心与关键。

  十二、中国需要超级机构管理新丝绸之路

  要管理好大型区域经济计划,一个超级管理机构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的“一带一路”主要是某部门的一个副主任在搞,开个会,各个部委都凑不齐人。即便部委来了人,来的很多也是处长,关键问题,动不动就要回去汇报和请示,根本谈不上效率,形不成合力。这样要搞的好,才见鬼呢。累死了,也不行。

  通常涉及到国与国关系的大事,非要高层出面协调才行。新丝绸之路也是这样,我的建议是,实际是屡次建议了,中国要搞一个超级机构,在国家发改委之上至少是平级的管理机构来专门运作这个事情,这是攸关国民经济的大事,都是协调的事情,都是具有系统性的事情。最起码也要一个部级机关专门来做,否则各行其是,中国的老毛病就犯到国外去了,战略机遇期就会失去。

  现在有一个老同志作为协调人派驻到巴基斯坦,这还是人家硬逼着派的,要不还不知道会怎么搞协调呢。就这样,这个老同志还累的要死,不好办啊,完事都要协调,搞不定的话,就要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去四处求人,把公事当成私事去办。长此以往,这是不行的,还是要考虑机构调整,要高屋建瓴。如果真的认识到位了,意识到中巴经济走廊和新丝绸之路是中国振兴的关键,认清了地缘战略可以比宏观调控更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那么建立一个超级机构来管理这个事,就是现在抓经济的关键了。我这么一个劲的鼓吹,好像我要当官似的,其实这事儿跟我屁关系没有,安邦纯碎是为国家大计在操心。

  十三、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本质是市场空间问题

  最后谈谈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有我们自我调整的需要,如供给侧改革的需要,也有失去发展方向的原因,一定要看到其中的复杂性。有人质问中国经济增长一会要保增长,一会要L型,到底要怎样?其实,这种反应还是表明对经济格局,对地缘战略的不了解。

  分析问题的关键从来都是看假定条件,这件事情也是如此。什么叫理性思维?看条件就是理性,否则就是非理性。如果中国的改革进行的很快,很顺畅,那么效率就会提升,这时国内的市场空间就会相对大起来,一时半会还不急于走出去,可能就不急于搞什么共同市场了。如果改革不顺畅,一时半会到位不了,或是不会立刻发生效率改变,这个时候你不走出去也不行了。因为产能就相对过剩了,资本就扎堆了,麻烦和问题一大堆,哭爹喊妈的一大堆,解决不了。经济增长率就总是在悬崖边上,日子很难过。

  这种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新空间,一片新世界。就好比中国突然多出来一个省,有4亿人口,除了有钱,什么都没有,大家想一想,产能过剩还有吗?资本过剩还有吗?过去的日子就可以在一定时间里按照过去的作法进行下去,维持了经济增长率,同时还争取了时间,为今后的改革腾出时间和空间。

  所以,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问题,本质是新空间的问题。发展了几十年,老百姓家里的装备,该有的都有了,消费越来越挑剔,手机都是世界先进水平的了,结婚都没的送了,只好送黄金,现在甚至连房子都已经是投资的问题了,而不是解决居住的问题了。这种情况下,按照原来的老套路已经走不下去了,再搞下去,什么都是积压,最后全变成了债务,压在头上,这就有让全民财富清零的风险了。

  我就讲这么多,从巴基斯坦谈到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希望大家对现在形势有个了解,也好知道解决方案实际就摆在哪里。

个人简介
安邦集团董事长、首席研究员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