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林场去

党双忍 原创 | 2016-09-05 17:28 | 收藏 | 投票

  在中国,国有林场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绿宝石”,也是林业发展的“压舱石”。

  一开始,国有林场与农场、渔场、牧场一样,只不过是具有生产经营功能的单位而已。进入21世纪以来,国有林场的“绿宝石”和“压舱石”作用日益凸显,林场改革与发展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去市场化”道路。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中国已经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国家,一个生态脆弱的国家,这也更加突出了林场在生态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国有林场因自然资产丰硕,森林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优美,继而成为“国家的宝贝”,“全民的宝贝”。我省的国有林场更为关键,也更为重要,它不仅守卫着两大母亲河——黄河与长江的生态安全,也守卫着大秦岭——中华父亲山的生态安全。因而,我省的国有林场是“陕西的宝贝”,也是“全国的宝贝”。

  全省262个林场冠以“国有林场”之名,但实际状况却千差万别。事业性质、全额拨款的林场70个,在其创建之初,多以“造林”为主。其立命之本即是“无中生有”,在没有林子或林子不好的地方造出森林来。造林、育林、护林是这类林场“与生俱来的神圣使命”。其余192个林场,原本多以“营林”为主。在其创立之初,森林资源肥美,既采又育,采育结合,兼具了釆伐与培育“双重使命”。兼具“双重使命”的林场,可分为事业性质和企业性质两大类。事业性质的林场或林业局(延安市属4大局)166个林场,其中差额拨款72个,自收自支94个。企业性质的林场或林业局26个,其中省属24个,宝鸡市属2个。

  周而复始,九九归一。随着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一声令下,我省全域森林采伐作业“戛然而止”。无论是事业性质的国有林场还是企业性质的国有林场,无论是全额拨款的国有林场还是差额拨款、自收自支的国有林场,无论是“单一使命”的国有林场还是“双重使命”的国有林场,保护和培育森林成为“新使命”,也是“唯一使命”。也就是说,所有的国有林场,皆成为森林保育机构。至此,国有林场进入了“天保后”时代。兼具“双重使命”的国有林场,因主业“去市场化”而失去“关键一命”,从而也就失去了自我平衡能力。有的因此而沦为“贫困林场”,成为因修复生态减损经济收入的另类“生态难民”。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就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国有林场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但后续动作“不到位”,与“天保后”时代保育森林——国有林场“新使命”相适应的新的体制机制未能及时建立起来。“天保后”时代,“天保工程”拨付的管护费,成为主业“去市场化”后国有林场运转的重要支撑,甚至是唯一支撑。因缺乏体制机制保障,全额、差额、自收自支,事业、企业,可谓“多轨并行”,“苦乐不均”,“喜忧参半”。

  值得注意的是,我省国有林场是一个充满“差异化的世界”。不仅性质上各异,大小上悬殊,在绿色颜值上也大有相同。全省林场经营面积6300万亩,其中大者,如旬邑马栏林场,面积超过百万亩;小者,如澄城壶梯山林场,区区千余亩。取其平均数,每个国有林场经营面积24万亩,比全国平均多4万亩。在职职工多者数百人,少者不足十人。取其平均数73人,比全国每场少23人。全国国有林场面积中78%是公益林,22%是商品林。我省国有林场公益林面积占到9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南方省份平均水平。有的国有林场(林业局),资源丰富,区位较好,林相较佳,颜值较高,可谓“巨丽辉煌,灿烂芬芳”。这类林场(林业局),有条件以保育森林为基础,走多元化复合经营之路。在“多元化林场”,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天然林保护区,也有其他市场化副业经营项目。有的国有林场,资源贫瘠,区位不佳,林相较差,颜值较低,可谓“穷庐蓝缕,门可罗雀”。这类林场,也是单纯从事森林保育的“单一制林场”。

  习近平总书记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有林场是绿色宝库,绿色明珠,也是“金山银山”中的“靠山”,“金山银山”中的“金山银山”。我省是排在全国前五位的“国有林场大省”。全省国有林场经营面积占全国国有林场经营面积的6.4%,国有林场公益林面积占全国国有林场公益林面积的8.5%,且大部分为国家重点公益林。国有林场保育的森林面积占到全省森林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国有林场的森林蓄积占到全省森林蓄积的一半以上。根据有关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资料匡算,全省国有林场所拥有的森林资产总价值在二万亿元以上,年提供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在二千亿元以上。

  为发挥好国有林场“绿宝石”和“压舱石”作用,全面提升“金山银山”价值,2015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方案》明确指出:“国有林场是我国生态修复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方案》确定了“围绕一个导向,守住两条底线,建立三大机制”的总要求,并实行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2016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陕西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锁定了我省国有林场改革的目标、任务、责任和时间。贯彻落实好中央《方案》和我省《实施方案》是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作为分管国有林场工作的厅领导,做好《方案》和《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工作,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我的责任是抓住有利时机“到林场去”:把“两学一做”的要求落实“到林场去”,把《方案》和《实施方案》的精神落实“到林场去”。

  到林场去,就是要分类指导,实行“一场一策”。无论是单一制林场还是多元化林场,都要按照《方案》和《实施方案》要求,坚持生态导向,保护优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细化具体化的“到场方案”。每一个“到场方案”,都是一部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小宪法”。有了这个“小宪法”,林场改革与发展就有了“定心丸”,也就有了支点,有了抓手。

  到林场去,就是要“因养林而养人”,科学核定编制和设置岗位。这是国有林场改革“守住两条底线”的关键和枢纽,也是新体制新机制落实到场的根基。对此,《方案》和《实施方案》已经有明确规定,人社部与国家局也出台有《关于国有林场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关键是抓好落实,确保到场到岗。

  到林场去,就是要建立三大机制,形成国有林场新体制。要按照《方案》和《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快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因地制宜推进政、事、企分开,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起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业新体制。

  到林场去,尽管它是地理上的“犄角旮旯”,交通不便、通讯不好。到林场去,赞美镶嵌在中华大地上的“绿色明珠”,欣赏从深山里散发出的“珠光宝气”(青山碧水蓝天)。到林场去,将《方案》和《实施方案》落实到场到岗,转化为生态生产力,推动国有林场进入“后改革”时代。到林场去,将身心融入林场,关爱林场,支持林场,让世世代代永享林场!

党双忍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党双忍,生态文化学者、经济学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现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曾任陕西省林业局局长。先后在省农业厅,宝鸡市委、市政府任职。出版《秦岭简史》《中国秦岭》《林政之变》《中国树…
每日关注 更多
党双忍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