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关闭无锡工厂背后,是过去数年间中国产业转型的艰苦历程缩影

崔翰林 原创 | 2017-11-01 14:49 | 收藏 | 投票

 

企创网:10月30日,尼康公司宣布暂停位于无锡的子公司尼康光学仪器(中国)有限公司的经营。当天,尼康就开启了2268名员工补偿和遣散工作。该公司给予了“n+5”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方案(n为工作年限),同时对于怀孕及哺乳期的妇女、残疾人士有额外补偿。

尼康公司在10月30日的声明中表示,“由于智能手机的崛起,小型数码相机市场正在急速缩小,无锡公司的开工率也显著下降,持续运营变得非常困难。基于此,本司在2016年11月发表的‘结构改革计划’中宣布了针对全球规模的生产体制优化措施,经过反复研究和慎重讨论,最终决定停止尼康光学仪器(中国)有限公司的经营活动。”

据统计,近年来有数十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关闭在中国的工厂。

2015年1月,价值达数千万元的数百吨咖啡被送去垃圾焚烧发电厂销毁,雀巢位于东莞的咖啡厂生产线也不断缩减。

2015年1月底,松下电器关闭一家位于山东济南、主要生产液晶电视的合资工厂,加上前几年,松下已关闭在中国的等离子电视工厂,松下电视已全面退出中国生产。

2015年8月,食品巨头亿滋(原卡夫)宣布,为了优化供应链将关闭上海工厂。

2015年下半年,阿迪达斯决定将逐步减少在中国的产能,将制造工厂转移到东南亚——越南、柬埔寨、缅甸等国家。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2015上半年,在中国进出口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欧盟从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进口增幅在29.6%-53.4%之间;美国从越南、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柬埔寨进口增速在18%-29%之间;日本从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进口增幅在23%~49%之间。

优衣库的母公司迅销(FastRetailing)集团从低价服装品牌G.U.开始,向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工厂增加代工订单。迅销集团的产品原本约有85%在中国制造,但随着中国人工成本的继续上涨,目前决定将中国以外20%-30%的生产比率提高到50%。

前些时候,富士康集团的老板郭台铭也公开对外表示,集团决定到2020年,在印度国内兴建10至12家生产工厂,并创造至少100万个就业机会。

其实近些年加速逃离制造业的企业,远远不止外资品牌。在中国民营加工制造业最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当地的加工制造业企业就会被重新洗牌一次。

比因为频繁倒闭的工厂而失业的职工更心塞的,其实是广大的中小企业老板。一方面是实业兴国的口号和情怀漫天飞舞,另一方面却是辛辛苦苦做实业一整年,到头来不如家里老婆在一线城市倒腾两套房子赚得多。最关键的是,辛辛苦苦,起早贪黑,大笔资金全都压在设备和货物上,企业生死几乎全部系于银行资金周转。这几天全网热议的深圳赛龙事件,速死的原因同样是因为当地银行断贷。

过去的五年间,对于中国的制造业、互联网产业、金融业或许是最好的五年。但与此同时,对于中国广大的加工制造业而言,可能是最糟糕的五年。一方面用工成本迅速攀升,过去两三千一个月的人工,现在价格哪怕是翻番过后,依旧未见得能够找得到合适的工人。而且相比上一代外出务工人员的隐忍和吃苦,新生代的年轻人显然对于工作的期许高了很多,收入已经不是他们选择工作的唯一权重。

如果你不相信,可以问问身边的90后和95后们,他们中有几个心甘情愿到工厂,到一线,到车间去工作。

在中国现阶段最难的两大行业,其一是加工制造业,其二是实体零售业。成本最高,利润最低,工作时间最长,发展空间最低。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前三季度,已经公布了经济数据的二十个省份当中,华北地区首屈一指,成为前三季度经济增速最低的区域,京津冀增速更是在全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中直接垫底。原因何在?天津作为华北区域仅次于北京的第二城,其经济变化非常能够说明情况。

其一,是政策调整,结束了过去长达近十年的投资拉动GDP阶段。天津属于典型的生产型城市,GDP数据高的惊人,但是社会消费额本就不高,近些年的增速更是屡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二,是产业转型,在过去几年间,天津的三产占经济总量的比值一直维持在50%的上下,而同期上海是70%多,北京更是达到了全国最高的80%多。在中国,地方政府特别看重一座城市的三产经济数据占比,认为这是一座城市发达的与否的核心标志。于是就在今年第三季度,天津经济二产分额大降10%,然后这一比例自然就增加到了三产的身上。

其三,是环保限产,华北地区是中国高污染型产业的聚集地,前些年是北京迁往河北,今年开始也轮到了天津,一部分企业被迁出,一部分企业直接停产。如此大的政策导向,自然引发经济数据上的强烈展现。

帮助中国解决了海量人口温饱和就业问题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目前已经廉颇老矣。过去为了发展经济牺牲的环境,如今势必要牺牲相应的经济再换回环境。大城市需要淘汰低端人口,那么首屈一指的就是要淘汰低端加工制造业。但是大城市如今视作砒霜的,恰恰就是广大中小城市正在渴求的蜜糖。

但低端、高耗的加工制造业该怎么转型,向哪里转型,就成为了现阶段的重中之重。如今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是当年那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落后发展中国家,对于曾经想法设法招商引资进来的外资企业,地方政府的腰杆子也比当年不知挺直了多少倍。

但是广大东部经济发达区域应该注意一点,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广阔的西部地区就像十几年前的东部地区一样,现在正是对这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需求旺盛的阶段。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帮助这些企业向成本更低,需要这些企业拉动经济发展的区域合理引导,那么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流向那些对他们如饥似渴,态度诚恳,条件优惠的东南亚国家。

相比房地产行业和一些虚拟产业,加工制造业虽然每年的经济增速不够突出,但却是一个国家抵御经济危机的基石所在。我们近几年一直高喊的消费升级,绝不能单单停留在不停改善住房的升级之上吧?我们想要过更好的生活,就势必需要更高参差的加工制造业。中国制造目前在世界上的地位,还远远追不上中国当下经济总量的地位。

而即使是发达如现在的中国东部省市,三产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广大居民,也应该明白一件事:三产的高收入,是立足于强大而先进的二产基础之上的。就像没有一产提供的粮食和蔬菜,你根本食不果腹谈何发展二产改善物质生活。同样没有二产制造出的基础设施和贸易往来,三产的金融与信息技术又能够何以自处,为谁服务?

个人简介
大数据(Big Data)资源中心 & 数据思维(Data Thinking)研究所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