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国有资产划转规模有多大?

董登新 原创 | 2017-12-01 08:08 | 收藏 | 投票

 

三轮国有资产划转规模有多大?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VS充实社保基金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全国统筹意味着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率先实现全国统收统支;全国统收统支必须首先将两次转制成本的“历史缺口”补上,否则,由中央财政托底的全国统收统支,将面临巨大的缺口压力和支付危机,因此,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2017年11月9日,国务院发布《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事实上,这是第三轮国有资产划转,只不过,前两轮划转规模十分狭小,而且覆盖面很窄,而即将展开的第三轮国有资产划转则是全覆盖的,而且是大规模的,这将极大地充实社保基金的远期支付实力,化解养老金缺口危机,为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第一轮国有资产划转规模(2001年)

截止2000年底,A股上市公司数为1060家,大部分都是国有控股公司,另有少部分集体所有制改制公司。即将开始的第一轮国有资产划转,将不涉及这批公司。

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第一轮划转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的启动。办法规定,国有股减持主要采取国有股存量发行的方式。凡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境外上市的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国有股存量出售收入全部上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办法还规定,可以选择少量上市公司进行国有股配售、回购试点,并把涉及国有股减持的协议转让,作为国有股减持的一种特殊方式加以规范,明确国有股东授权代表单位在进行国有股协议转让时,凡发生国有股减持的均应按转让金额的一定比例上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2001年6月26日,沧州化工(现为金牛化工)、江苏索普、韶钢松山率先在增发新股方案中提出国有股减持。2001年7月24日,江淮汽车、烽火通信、华纺股份、北生药业(现为ST慧球)等4家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将有10%的国有股存量发行,其定价即为新股发行价。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首开先河。

2001年10月22日,中国证监会经报告国务院决定,暂停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关于“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的规定。

第一轮国有资产划转,是在IPO环节减持部分国有股并以现金形式划转给全国社保基金,由于国有股减持可能加大新股上市的抛压,因此,当2016年6月14日上证综指创下2245点最高历史记录后,A股调头向下,这标志着牛市结束、熊市开启。由于市场不断走低,舆论压力不断增大,第一轮国有资产划转在仅持续了4个月时间后,10月22日被迫暂停了国有股境内上市的减持划转,但境外上市国有股份则没有停止减持划转,并且一直坚持至2009年新规颁布。

自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发布减持暂行办法至10月22日国有股减持暂停,此间共有13只首发新股和3只增发新股实施了国有股减持,国有股存量发行募资总额11.3亿元,但国有股境外减持划转工作却一直没有停止。在2001年至2007年期间,各年国有股境内外减持划转给社保基金的规模分别为122亿元、88亿元、4亿元、47亿元、83亿元、122亿元、44亿元。

自2001年6月6日《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执行至2008年5月31日,全国社保基金累计获得的国有股减持和转持收入共894.65亿元。

二、第二轮国有资产划转规模(2009——2017年)

第二轮国有资产划转是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展开的。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2005年5月10日,首个股改公司三一重工的股改方案亮相。2006年5月18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新老划断”全面启动。2006年6月19日,新老划断后的第一只新股中工国际在深圳中小板上市。2006年6月19日,三一重工限售股解禁,象征性抛售100股,标志着中国股市进入全流通时代。2006年6月23日,大同煤业在上海上市,首开股改后主板全流通上市第一家。

2009年6月19日,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社保基金会四部委发布《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国务院决定,在境内证券市场实施国有股转持,即新老划断后,凡在境内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含国有股的股份公司,除国务院另有规定的,均须按首次公开发行时股份数量的10%,将股份公司部分国有股转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持有,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对转持股份承继原国有股东的禁售期义务。

按照该实施办法,国有股转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2009年6月后新上市公司国有股转持,第二部分是2009年6月追溯至2006年6月上市公司国有股转持。第一部分新上市公司中首先成功划转的是四川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共划转5000万国有股。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8月份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发行120亿股股票,已将12亿股票转给社保基金。截至2009年11月11日,已有23家新上市公司履行了国有股转持义务,实际转持股份17.01亿股,发行市值90.28亿元。第二部分所涉及的公司共有131家,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国航、工商银行、广深铁路、中国人寿、中信银行、中国远洋等大型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履行转持义务的国有大股东所涉及的应转持股数,都超过了1亿股。

经初步核定,截至2009年3月26日,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含国有股公司共131家,涉及国有股东826家,应转持股份约83.94亿股,发行市值约639.33亿元。各公司履行转持义务的国有股东名称、应转持股数附后。此后,如上市公司派发股票股利、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导致净资产不变、股份数量增加,国有股东应转持股份数量相应增加。根据转持程序,这826家国有股东是监督机构根据上市公司的现有资料初步核定得出的。权威部门的主管人士表示,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含国有股公司共131家,由于其产权结构复杂,统计工作非常繁重。其中,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东既有中央企业、中央企业的子公司,又有地市级国有企业及其子公司,甚至还有地方政府部门。

截至2011年底,国有股十年总共划转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资金只有2119亿元,只占中央和地方持有的全部国有企业股份净资产的1%,占国有上市股份的1.5%。2014年至2016年,国有股减(转)持净收入446.64亿元。

三、第三轮国有资产划转规模(2017——未来)

2017年11月9日,国务院发布《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第三轮全方位、大范围划转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正式展开,此轮划转规模远大于前两轮。

本次划转范围:包括全部上市国企和非上市国企,也包括全部央企和地方国企,仅有公益类企业、文化企业、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次划转比例:统一确定为企业国有股权的10%。今后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可持续发展要求,若需进一步划转,再作研究。

承接主体:划转的国有股权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划转的中央企业国有股权,由国务院委托社保基金会负责集中持有,单独核算,接受考核和监督。条件成熟时,经批准,社保基金会可组建养老金管理公司,独立运营划转的中央企业国有股权。划转的地方企业国有股权,由各省级人民政府设立国有独资公司集中持有、管理和运营。也可将划转的国有股权委托本省(区、市)具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功能的公司专户管理。

划转步骤:第一步,2017年选择部分中央企业和部分省份开展试点。中央企业包括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管理企业3至5家、中央金融机构2家。试点省份的划转工作由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第二步,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18年及以后,分批划转其他符合条件的中央管理企业、中央行政事业单位所办企业以及中央金融机构的国有股权,尽快完成划转工作。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地方国有企业的国有股权划转工作。

2017年6月底,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434774.3亿元,负债总额941293.4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493480.9亿元。

如果按照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股占比50%计算,对应的国有股东资产约为70万亿元,所有者权益约为25万亿元。

若按国有股权的10%划转,则对应着7万亿元资产,以及2.5万亿元所有者权益。若按2倍市净率定价,2.5万亿所有者权益转让价可估值为5万亿元。这应该是可变现为社保基金的此次划转收入。

这一轮国有资产划转,锁定期(禁售期)仍为3年,但对于黑龙江省可能要有所例外。截止2016年底,黑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232亿元,对于这一“硬负债”,黑龙江本省财政补贴已无力自我解决,必须尽快动用黑龙江省属国有资产划转部分来弥补当年收不抵支及往来亏空,因此,黑龙江省可能需要作为特殊个案处理,由国务院特批“3年禁售期”政策豁免,否则,黑龙江省就有可能发不出当年的退休金。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是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前提条件。此轮划转的国有资产,首先以弥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转轨时期因企业职工享受视同缴费年限政策形成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为基本目标。2016年底,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36577亿元。如果此轮国有资产划转规模达到5万亿元,则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储备规模就可以超过8万亿元。这将为抵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两次转制成本的“历史欠账”以及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董登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