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亿天价罚单 能否堵住金融“黑洞”?

姜兆华 原创 | 2017-12-19 11:54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轰动一时的广东侨兴集团债券违约案,因广发银行7.2亿天价处罚而引发热议。7.2亿天价罚单,开出国内银行业史上监管处罚之最。究竟是什么让银监会如此大动肝火?7.2亿的天价罚单,能否堵住案件频发的金融黑洞?

  一、天价罚单从何而来?

  2016年12月20日,广东民企侨兴集团下属两家公司在蚂蚁金服旗下理财平台“招财宝”发行10亿元私募债到期无法兑付,该私募债由浙商财险公司提供无免赔条款履约保险。据浙商财险称,广发银行惠州分行为该履约险提供了兜底保函。

  侨兴债违约事件发生后,浙商财险多次致函广发银行要求履行兜底协议;而广发银行则坚称此兜底协议系伪造。事件经媒体披露,在金融界即刻引发震动,先后有10多家金融机构持兜底保函等协议,向广发银行讨要说法。

  经公安机关调查认定:该事件为广发银行惠州分行员工与侨兴集团人员内外勾结,私刻公章、违规担保案件,涉案金额高达120亿,涉及金融机构债权约100亿。该案涉及机构人员之广、金额之大均为国内罕见。银监会处罚通报称,广发银行总行及其惠州分行共涉及12条重大违规,银监会据此没收违法所得17553.79万,处以3倍罚款52661.37万,其他违规罚款2000万元,各项罚没共计7.22亿,并有多名涉案人员受到法律和终身市场禁入的责任追究。

  二、案中金融“黑洞”知多少?

  “拔出萝卜带出了泥”。一件看似寻常的债券违约案,牵出了一桩银企勾结的惊天大案。事件起因为侨兴集团资金链断裂,债券违约;而事件背后却是私募发行各链条的利益媾和。从债券发行、到履约保险、再到销售平台、乃至银行兜底协议,诸多利益方各怀“鬼胎”,黑洞丛生。

  一是企业发私募用于“还债”。侨兴集团为什么发行私募债?据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受多家银行强制压缩贷款7个亿影响,侨兴集团经营资金开始吃紧。银行贷款资金拿不到,深谙资本运作的侨兴集团便通过粤股交易中心推荐,在招财宝平台募集10亿私募债;用以偿还广发银行等金融机构9.7亿银行借款。侨兴集团此番私募债募集用途其实很明确,就是借新还旧,以债抵债。一般来说,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融资项目是很难获批的。

  二是招财宝私募变“公募”。按理说,招财宝作为互联网金融平台只能销售小额、分散的大众理财产品,而不能销售“门槛”逾百万且具需要一定风险认知的非标资管产品。互金平台不能卖,怎么办?广东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和招财宝合作将10亿资管项目化整为零,拆分为若干金额较小的公募理财产品。区域股交+招财宝”募集私募债的做法,违反了证监会关于行为人通过拆分、转让收益权,突破投资门槛向非合格投资者开展私募业务的规定。

  三是财险为私募销售“背书”。众所周知,私募债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产品。没有金融机构的担保承诺,招财宝上的散户投资人打死也不会购买侨兴私募债的。浙商财险的履约保证保险则充当了侨兴私募债的投资“护身符”。浙商财险甘愿为侨兴私募债提供履约保证的底气来自哪里?来自广发银行惠州分行的兜底协议。广发银行一纸兜底协议,让浙商财险变成侨兴私募债的发行“通道”;其收取的履约保险费,说白了就是“买路钱”。

  四是银行出虚假担保“兜底”。广发银行惠州分行为何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提供虚假兜底保函?银监会处罚通报称,为转移不良资产和重大经营损失。广发银行惠州分行出具兜底保函,目的是为侨兴集团募集资金,从而达到借新还旧,掩盖不良贷款和重大经营损失的真实目的。据监管通报,广发银行惠州分行以虚假保函方式,套取同业授信竟然高达100亿。

  有广发银行“兜底”协议做“暗保”,侨兴集团便可轻松融资10个亿,而浙商财险这单买卖似乎也是稳赚不赔。然而,让浙商财险和招财宝大跌眼镜的是,广发银行惠州分行提供的兜底协议竟然全是假的。一个“萝卜章”,10亿兜底协议化成一纸空文,浙商财险白白付出11.2亿的履约赔款。

  三、严惩能否堵住金融“黑洞”?

  对侨兴债事件查处,监管当局开出了国内银行业史上最高罚单7.2亿,更有5名银行高管获终身市场禁入、6名涉案人员移送司法机关。监管处罚问责力度远超市场预期。然而,案件频发的金融黑洞,岂是一、两张罚单就可以根治。健康安全的金融生态,有赖于监管当局和金融机构的标本兼治,常抓不懈。

  一是强监管要成为常态。针对金融市场同业嵌套、资金空转、大要案件频发的严峻形势,监管当局重拳出击,强力整肃金融秩序。据银监会披露,今年前10个月,银监会共发出行政处罚决定2617件,处罚金融机构1486家,各项罚没合计6.67亿。对各类金融违法违规案件要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严查一起,真正做到“杀一儆百”。

  二是严格公司治理机制。对金融机构严肃问责,可以倒逼金融企业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从风险内控流程、业务授权管理、绩效考核导向、职业道德引领等方面,强化金融机构的全面风险管理,从源头遏制金融案件高发态势。

  三是金融去杠杆仍是重点。从监管动向看,金融同业、表外理财、信托基金等仍是金融去杠杆的监管重点。对银行、交易所、保险、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实行全方位、穿透式监管,将有效防范金融交叉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篱笆扎得牢,野狗钻不进。7.2亿天价罚单会否堵住案件频发的金融黑洞?银行扎紧“篱笆”墙,任重且道远。

个人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MBA、EFP金融理财管理师,现任某全国股份制银行总行零售部门负责人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