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者的感性、理性和悟性

卫祥云 原创 | 2017-02-13 12:20 | 收藏 | 投票

经济学者的感性、理性和悟性

智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卫祥云

一、对感性、理性和悟性基本概念的认识。

感性是指自然人对某事件或道理的感觉和认识。人们在生活工作中形容某人为性情中人,常常用此人比较感性一词来说辞。现实生活中具有感性的人和做事多凭感性的人居多。

理性是指自然人对某事件道理通过感觉和认识形成的成熟和值得推敲的认知。人们在生活工作中形容某人比较理智,做事逻辑性强,常用理性一词来说辞。现实生活中具有理性的人和做事讲究逻辑的人相对于感性的人要少。

生活和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具有感性和理性的自然人大多不是天生的。虽然不能排除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感性和理性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后天环境和个人修养,而个人修养主要来自于后天的学习和读书习惯。其中,能够对所涉及事物和道理经常进行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但人们常常忽略这一点。

悟性是指自然人对某事件或道理形成的感觉和认知经过不断反思后悟出的并能自觉地在实践中应用的理性决断。人们在生活工作中形容某人有悟性,往往是指某人比其他人略胜一筹或高人一筹等。而悟性强的人则容易做出正确的决策或具有过人的战略思维及较强的人格魅力。

通过对感性、理性和悟性概念的梳理和认识,可知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具备了成长和进步的基本前提。如果一个人对生活和工作缺乏热情,则难有理想,也就没有方向感。而仅靠热情也不够,如果不能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生活工作实践中往往会碰钉子,事倍功半。只有通过对事物和道理的深刻反思,从中悟出规律性的东西,才能举一反三,无往而不胜。

二、怎样理解经济学者的感性、理性和悟性。

经济学是经世济用的社会科学,经济学者理应对感性、理性和悟性之间的关系有较强的把握,且大多数经济学者应该成为理性和悟性双具备的人才。但在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300多年实践中,却往往不是这样,而是充满了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很多经典的经济研究成果不是出自理性和悟性双具备的经济学家,而感性的经济学者比比皆是。其中,勇于钻研和敢于质疑的感性学者不在少数。

就古典经济学家来说,他们开始大都不是职业经济学家,而多是出于对社会问题的关心,想把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生活中经历的经验实事求是地说出来,于是他们开始研究经济问题。当他们凭感性投入热情至少这样做了的时候,便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经济学家。

十九世纪的德国著名经济学家戈森曾经是一位贫穷的基层公务员,也是边际效用理论的初创者,其著名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奠定了“边际效用主义”理论的基石,后成为国家福利经济学政策普遍采用的理论。但在当时,戈森却一生被埋没。他于1854年自费出版的书籍只售出一本,最后不得不自己收回。直到1879年,著名学者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版出版时,才在前言里歌颂了戈森的伟大成就。而后来其研究理论的大行其道,本人也不得而知。但当时如果没有戈森的感性和对理论研究的热情,就不会有边际效用理论的问世和广泛应用。

诞生于十九世纪(1840年)的奥地利派经济学家家卡尔·门格尔是“经验主义理论”的先驱。他作为《维也纳报》的高级职员,其任务之一就是撰写市场调查报告。由此他才开始在实践中接触到价格理论。由于当时的贸易者告诉他的那些真实的定价过程和他在大学里所学的标准教科书的解释大相径庭,他才震惊于理论和实践的差异是如此之大。因此,通过较长时间近距离的观察和实践,他开始认为价格最终取决于消费者的价值判断,于是提出了价格形成新理论。正是由于他对经济现象的感知和实践,奠定了门格尔“人类经济的基本要素”理论基础。他称这种方法为“经验主义方法”。其基本观点和理论集中于他于1871年出版的《国民经济学原理》一书。从而跻身于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的行列。

在经济研究理论形成的实践中,很多学者并非专业经济学者,更非所谓的学院经济学家或教授。但他们通过感性认识,对社会经济问题产生了某种兴趣,由此进入了对经济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又由于他们研究的社会问题和经济活动密不可分,甚至促成了经济问题的解决和国家政策的形成。因此,这些学者被称为经济学家。

通过对经济学者对于感性、理性和悟性有关事例的分析和认知,可知理性和悟性是经济研究工作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分析事例、归纳问题和形成理论的实践过程。但感性认知却是第一位的,离开了感性认识,就很难以形成理性思维,也不会通过理性思维的反思过程悟出更多道理。即使是现代经济学中的数理模型和计量经济学等,也离不开感性和经验认知。

三、我对经济问题研究的感性、理性和悟性。

20134月,我通过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撰写并出版了《国企改革新思路》一书,后通过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产权流变过程的反思和当前中国土地要素改革的现状分析与20149月撰写并出版了《产权的逻辑》一书。其中很多观点被中外学者引用,有的已形成国家既定政策。《国企改革新思路》还被列为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考博参考书目之一。

目前,我要继续做的就是认真学习和研究经济学300多年来涌现出来的人物和思想观点,并希望从中悟出更多的经济学道理。

2017213

 

参考文献:

1、  肯尼斯·R·胡佛 著《改变世界的三个经济学家》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  约尔格.吉多.许尔斯曼著《米塞斯大传》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  何正斌译著《经济学300年》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个人简介
卫祥云,著名经济学家,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原主任,先后出版《改革的逻辑》、《国企改革新思路》、《产权的逻辑》等多部经济著作。现兼任智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每日关注 更多
卫祥云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