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7中央一号文件

蔡律 原创 | 2017-03-16 11:48 | 收藏 | 投票

  解读2017中央一号文件

  一、2017中央一号文件概述

  2月5日,2017年中央1号文件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是2004年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连续第14份中央1号文件。

  文件全文约13000字,共分6个部分33条,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唐仁健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时称,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两大板块:结构调整和改革;政策支持方面,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整合撬动财政资金;亮点举措在盘活集体建设用地,打造田园综合体。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结构调整和改革两大板块。其中,农业供给侧结构要推进“三大调整:

  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中高端供给,突出“优质专用”大宗农产品和“特色优势”其他农产品的生产供给。文件提出要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调好生产方式,突出“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文件提出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等。

  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等。

  文件提出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文件强调,要认真总结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在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防止外部资本侵占控制的前提下,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维护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权,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唐仁建指出,宅基地等集体建设用地利用中要注意两点:严禁违法违规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庄园会所;注意保护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利,防止集体资产被外来资本控制。

  文件还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在财政支持方面,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推进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环节源头整合改革,探索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建立健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进省级信贷担保机构向市县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尽快建立担保机构,实现实质性运营。拓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支持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农林水利、农垦等项目建设运营。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在农村金融创新方面,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县域网点,适当下放县域分支机构业务审批权限。对涉农业务较多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差别化考核办法。落实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立足县域,加大服务“三农”力度,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鼓励发展农业互助保险。抓紧研究制定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方案。优化村镇银行设立模式,提高县市覆盖面。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深入推进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兼并重组。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

  任泽平点评中央一号文件称,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推荐关注禽畜养殖、土地流转(农垦)、现代种业、农田水利基建、化肥农药、绿色环保农机等六大主题投资机会。

  二、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 “ 田园综合体 ”

  中央一号文件提到:“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中央“一号文件” 提出,要打造田园综合体,把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结合起来,推进农业农村的发展。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新模式。

  在一号文件中强调,要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科学制定产业园规划,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鼓励地方统筹使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相关项目资金,集中建设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吸引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运营产业园,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此外,还要引导加工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中,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除了“三园”,还有“一体”,指田园综合体。文件特别规定,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一号文件强调,重点要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一些企业围绕“农业+园区+小镇”方面展开了一些全新的尝试,包含了生态农业园、文创农业生活体验园区和科技产业观光园等,“三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指:

  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是聚集现代的生产要素,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相互融合,主要目的是形成现代农业产业的集群;建设科技园,主要是突出科技创新,科技应用、实验示范,科技服务与培训等功能,目的是要打造现代农业的创新高地,这个落在创新高地上;创业园,现在很多回乡下乡返乡创业的人才,他们要创业创新,要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平台,现在很多地方都打造了这样的创业园,效果非常好。

  文件还专门强调了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方面,其中提出,要完善新增建设用地的保障机制,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比如文件提出,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文件也明确规定,这些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严禁违规违法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会所。

  从中央一号文件中可以看出,中央前所未有将产业园区作为农业发展升级的重要载体和强力抓手。“农业+园区”会更强调将农业链条做深做透,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要求颇高,未来会囊括进科技、健康、旅游、养老、创意、休闲、文化、会展、培训、检测、加工、电商、贸易、物流、金融等丰富多元的维度,非常具有想象空间,当然,对于土地和模式的创新也比以往要求更多,难度和障碍也更大。

  三、田园综合体研究梳理

  田园综合体是什么?

  (一)田园综合体是可持续发展模式

  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化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模式。

  (二)田园综合体的提出是基于一种商业模式方法论

  其出发点是主张以一种可以让企业参与、带有商业模式的顶层设计、城市元素与乡村结合、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创新城乡发展,形成产业变革、带来社会发展,重塑中国乡村的美丽田园、美丽小镇。

  (三)田园综合体的经济技术原理

  田园综合体的经济技术原理就是以企业和地方合作的方式,在乡村社会进行大范围整体、综合的规划、开发、运营。

  1、企业承接农业,就可以避免实力弱小的农户的短期导向行为,可以做中长期产业规划,以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方法提升农业产业,尤其是发展现代农业,形成当地社会的基础性产业。

  2、规划打造新兴驱动性产业——综合旅游业,也可称之为文旅产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在基础产业和新兴驱动性产业起来后,当地的社会经济活动就会发生大的改变,该地区就可以开展人居环境建设,为原住民、新住民、游客这三类人群营造新型乡村、小镇,形成社区群落。所以也可以这样描述,田园综合体最终形成的是一个新的社会、新的社区。

  综上,田园综合体就是农业+文旅+地产的综合发展模式。早在2012年底的时候,我国就有8.5万个村开展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到170万家,其中农家乐150万家,从业人员2800万,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6.9%,年接待游客8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并彰显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田园综合体的综合产业体系构建

  农业休闲综合体的综合产业链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四个层次的产业群。

  1、核心产业是指以特色农产品和园区为载体的农业生产和农业休闲活动。

  2、支持产业是指直接支持休闲农产品的研发、加工、推介和促销的企业群及金融、媒体等企业。

  3、配套产业是为创意农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的企业群,如旅游、餐饮、酒吧、娱乐、培训等等。

  4、衍生产业是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创意成果为要素投入的其他企业群。

  田园综合体搞什么?

  田园综合体的定义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是关于主体的定义,它强调要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农民能够充分参与和受益;第二是在产业内容上是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三个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一)循环农业就是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弃污染最小化的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

  (二)创意农业是以审美体验、农事体验为主题,具有养生、养美、体验品味的功能和快乐,提供给在快节奏工作中的人放松的地方,增添被高楼大厦包裹外的乐趣,目的是让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企业增效、城市增辉。其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人们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

  (三)农事劳动就是休闲农业中将农业生产、自然生态、农村文化和农家生活变成商品出售,城市居民则通过身临其境地体验农业、农村资源,满足其愉悦身心的需求。

  田园综合体怎么搞?

  (一)建设原则田园综合体包括农业、文旅、地产三个产业。

  农业要做三件事——现代农业生产型产业园+休闲农业+CSA(社区支持农业);

  文旅产业要打造符合自然生态型的旅游产品+度假产品的组合,组合中需要考虑功能配搭、规模配搭、空间配搭,此外还要加上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以多样的业态规划形成旅游度假目的地;

  地产及社区建设,无论改建还是新建,都需要按照村落肌理打造,也就是说,即使是开发,那也是开发一个“本来”的村子,并且更重要的是要附着管理和服务,营造新社区。

  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不是要打造一个旅游度假区,而是打造一个小镇本身,只是这个小镇有很多旅游度假设施,小镇本身也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价值。在城市综合体营建理论中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分散经营原则,在田园综合体中同样适用。

  (二)田园综合体的组成

  景观吸引核: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所在依托观赏型农田、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区、湿地风光区、水际风光区等等,使游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田园风光和农业魅力休闲聚集区:为满足客源的各种需求而创造的综合产品体系可以包括农家风情建筑(如庄园别墅、小木屋、传统民居等)、乡村风情活动场所(特色商街、主题演艺广场等)、垂钓区等。休闲聚集区使游人能够深入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

  农业生产区:生产性主要功能部分让游人认识农业生产全过程,在参与农事活动中充分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

  居住发展带:城镇化主要功能部分居住发展带是田园综合体迈向城镇化结构的重要支撑。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聚集,形成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以此建设居住社区,构建了城镇化的核心基础。

  社区配套网:城镇化支撑功能服务于农业、休闲产业的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等,我们称为产业配套,由此形成产城一体的公共配套网络。

  (三)产业延伸与互动模式设计

  在田园综合体中,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通过各个产业的相互渗透融合,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拓展现代农业原有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使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农业及加工食用的农产品成为现代休闲产品的载体,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

  田园综合体将大有可为!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专门强调了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方面,其中提出,要完善新增建设用地的保障机制,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文件也明确规定,这些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严禁违规违法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会所。

  从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看出,中央前所未有将产业园区作为农业发展升级的重要载体和强力抓手。这给了目前中国产业地产行业一个非常利好的创新信号,未来一段时间,“农业+园区”无疑将大有可为。

  与现在市面上主流的产业园不同,“农业+园区”会更强调将农业链条做深、做透,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要求颇高,未来会囊括进科技、健康、旅游、养老、创意、休闲、文化、会展、培训、检测、加工、电商、贸易、物流、金融等丰富多元的维度,非常具有想象空间。

  四、探索城乡一体化解决方案——田园综合体

  一、概念篇

  核心定义梳理田园综合体,一种位于城郊或乡村的综合体,经过了多年的萌芽与发展,成为了当今中国城乡规划的亮点。从早期的观光农业,到现在的休闲农业综合体、农业旅游综合体等,汇聚成了一股可喜的趋势——用“以人为本”的理想模式,在当代中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探索种种可能。

  田园综合体一般由五大部分组成:

  景观吸引核——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所在。

  休闲聚集区——为满足客源的各种休闲需求而创造的综合休闲产品体系。

  农业生产区——让游人认识农业生产全过程,在参与农事活动中充分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

  居住发展带——迈向城镇化结构的重要支撑,构建了城镇化的核心基础。

  社区配套网——产业配套、公共服务等形成的产城一体化的公共配套网络。

  回顾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思路转变历程:

  核心宗旨的转变:

  出产实物(传统农业)→提供体验(自主式休闲农业)→改变生活方式(开发式田园综合体)

  三大模式的升级:

  产业模式升级: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到泛休闲农业产业化产品模式升级:从单一农产品到综合休闲度假产品土地开发模式升级:从传统住宅地产到休闲综合地产 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环境背景:生态时代,尊重自然本身土地、人口、水源、空气……这些与人类发展紧密相连的词汇在21世纪更加频繁地被提及,全球环境的各种问题让人们意识到简单粗暴的开发方式必然要成为过去,尊重环境本身将成为土地开发的最高原则,而田园综合体将这种原则转化为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成为了一种独具潜力的土地利用形式。

  田园综合体是在结合农、林、牧、渔等生产经营活动及农村文化与农家生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将生态农业与旅游综合体进行组合的创新型综合体,具有引领区域资源共生、聚合增值的特质。它以休闲观光为营销点,试图全资源旅游化,同时着力聚集、发展其他服务业,其核心是农业生产和生活资源休闲观光化。

  这类项目讲求的除了充分利用本土优势自然资源外,还致力于挖掘本地乡土文化、生活方式与风土人情,让乡村风情与文化得以复兴,恢复乡村独有的美丽与活力,成为新都市人的桃花源。

  经济背景:创新时代,加强产业互动随着经济发展,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分工与专业化逐渐深化,经济效率越来越取决于在不同生产活动之间建立起来的互相联系,而不仅仅取决于生产活动本身的生产率状况。田园综合体这种现代农业综合体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即“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农业旅游+农业文化”。

  它以农业为主导,融合工业、旅游、创意、地产、博览、文化、商贸、娱乐、物流等三个以上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产业结合体。它是 “大农业”的复合结构形态,是资源整合的“驱动器”, 产业价值的“放大器”,区域发展的“发动机”。它能有效提高产业集成度、产业集聚度、产业融合度和产业关联度,改变传统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和运作模式,增强产业间互动与支持效应,催生出新型业态。

  社会背景:变革时代,重塑城乡关系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 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习近平

  十六大以前,我国采取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城乡发展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带来了城乡关系的失衡,而自十六大以来逐步确立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的城乡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然而这种城市带动乡村、乡村城市化等模式,背后隐含着的主导思路依旧是城市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而乡村的本体地位、能动作用往往被忽略。

  田园综合体,以乡村复兴为最高目标,让城市与乡村各自都能发挥其独特禀赋,实现和谐发展。它以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景观为核心组织要素,多产业多功能有机结合的空间实体,其核心价值是满足人回归乡土的需求,让城市人流、知识流真正做到反哺乡村,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文化背景:走心时代,关注人的内心科技时代的世界光怪陆离,车马喧嚣背后是现代人的疲惫,钢筋水泥单调了人们的视野,喷薄而出的虚拟世界让人目不暇接,挤走了人们认真感知世界的心绪。这个时代我们往往见的太多,懂得太多,同时又缺乏原本轻而易举即可获得的体验。

  田园综合体,为现代快节奏生活勾勒出一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妙蓝图,满足了时代的生态诉求与人内心的最初梦想。

  饱含质感的绿色,细腻芬芳的花瓣、散发清香的泥土,这里凝结了现代人的“乡愁”情结,让孩子与真正的大自然亲近,让城市人感受乡村的悠然与宁静。

  二、政策篇

  方向引导性政策不断涌现

  中央● 2006-2007   国家旅游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国家旅游局围绕主旋律,将2006年全国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游”,将2007年全国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

  ● 2007年3月17日  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农业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指出要充分发挥农业和旅游两个行业的优势,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村生态和村容村貌改善。

  ● 2007年3月20日  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国家旅游局与农业部在京签署了《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合作协议》,强调了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 2010年  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从2010年起,通过3到5年的努力,推出一批示范县(镇)、示范村(企业),制发一张全国性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产品地图。

  ● 2013年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到开展城市周边乡村度假,积极发展自行车旅游、体育健身旅游、医疗养生旅游、温泉冰雪旅游等旅游休闲产品。

  ● 2014年11月  国家旅游局《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列出了发展目标:到2015年扶持约2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到2020年扶持约6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

  ● 2015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

  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地方● 2008年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提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三农”资源,促进旅游业与农村建设有效结合,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全省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 2013年8月  河南省旅游局《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中提到,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富民强省的大局出发,采取切实措施,推动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其工作重点有:(一)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二)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三)完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四)开发乡村旅游特色产品;(五)加大乡村旅游宣传营销力度,等等。

  ● 2013年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旅游局《关于公布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通知》中强调,各地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美丽乡村建设。

  ……

  新土地政策释放红利空间

  《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201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公文指出,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  政策解读

     (一)土地流转带来价值重估

      有权威报告指出,从土地资源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土地流转将明显提升耕地价值,土地资源价值必将被重估;另一方面,土地流转持续推进背景下,耕地租金增速会高于过去。作为土地改革的核心,农地流转给二级市场最直接的机会来自于土地价值的重估。

  (二)规模化经营成为现实

      土地流转本质是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其作用能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

  (三)农民将就地奔小康

      土地的产业结构得以优化,效率得以提升,农民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再背井离乡而实现奔小康将成为可能。

  相关民宿法规不断完善

  ●  2013年浙江  浙江温州永嘉县自2012年起试点民宿建设,该县先后出台《永嘉县旅游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永嘉县民宿管理办法》补助民宿发展,并组建永嘉县民宿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统筹管理,并对农户改造老房发展民宿给予一定补贴。

  ●  2013年深圳  《深圳市大鹏新区民宿管理办法(试行)》于2015年4月1日起施行,这一管理办法不仅创新了社会治理方式,还创新了具体监管模式,并以“住宅+旅游经营”的定位为核心,探索出一套民宿经营安全机制。

  ●  2015年福建   福建三明市制定出台了绿野乡居民宿设施与服务规范,这是该省首个地级市出台的民宿规范。该规范立足三明地方特色,规定了当地绿野乡居民宿的术语和定义、环境、建筑与装饰、服务设施与项目服务与管理要求。

  ……

  高层声音摘录

  “新农村建设要突出加强水和路的建设……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

  “要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要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总之,休闲农业发展,要为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

  “关于休闲农业的发展问题,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现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很多,但是能适用于实体经济的实施细则还不多,缺乏可操作、可落地的细化规定,建议进一步予以完善。”

  ——全国人大代表张日红“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农业还应该发挥好观光、教育、休闲等多重功能。”

  “发展休闲农业,一定要特别注重发挥其生态功能,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如果搞大拆大建、大手大脚、挖山填水,也就违背了发展休闲农业的初衷。”

  ——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

  “十一黄金周到处人满为患,人山人海,为什么?因为中国旅游方式落后,还是景点旅游。不仅破坏了现有景点,人也很遭罪。改变中国旅游现状最重要的是旅游方式的改革,从景点旅游转变为无景点旅游。到哪儿都可以旅游,就是要把所有农村变成旅游点。”

  ——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  龙永图

  三、实践篇

  中国田园综合体发展概况

  数据纵览

      早在2012年底的时候,我国就有8.5万个村开展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到170万家,其中农家乐150万家,从业人员2800万,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6.9%,年接待游客8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并彰显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政府扶持

      从进入新世纪开始,国家几乎每年都会公布一些休闲农业综合体的优秀项目。2014年底,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公布了37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这些示范县与示范点遍布全国各地,定位与特色各不相同,进一步带动了国内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势头。

  经营主体

      田园综合体的开发经营,从最初的个体农户经营模式,到后来初具规模的农户+农户模式,再到今天的公司+农户模式,全方位地整合资源,形成了完善的乡村文化载体。

  世界各地田园综合体发展分析  

       台湾

     总体特征:分享型经济模式,经营形态多元,大致可分为休闲农场、休闲渔业、展示中心、观光农园、农村民宿及森林旅游等。在经营上结合了农业产销、技工和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具有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功能。

  典型案例:大地震曾让台湾南投县埔里乡桃米村的房屋倒塌,而当地拥有29种台湾原生青蛙,台湾岛共143蜻蜓,在桃米发现56种,于是村民不断宣传当地种类丰富的青蛙和蜻蜓,用纸、布、石头等制作手工艺品,还建成了全球唯一一座纸教堂,把地震造成的洼地改成人工湖,湖边设有弹簧,托起一只小船,人在船上可以体验模拟地震的情景,村民将小船命名为“摇晃的记忆”。周末和节假日,桃米村日接待游客近1500人,每年门票收入有200多万人民币。

  可借鉴之处:台湾休闲农业成功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情景消费”,创造出大量的奇观、风景和主题。注重定位、强调特色,在“体验经济”理念之外,还出现了“分享经济”理念,即休闲农业经营者与游客分享乡村生活,变“消费者为上帝”为“与客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韩国

       总体特征:韩国发展休闲农业的经典形式为“周末农场”和“观光农园”; 注重资源整合,海滩、山泉、小溪、瓜果、民俗都成为乡村游的主题;注重创意项目开发,深度挖掘农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历史等并使其商品化;注重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注重乡村旅游严格管理。

  典型案例:江原道旌善郡大酱村抓住游客好奇心,出奇制胜地由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利用当地原生材料,采用韩国传统手艺制作养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酱,既符合现代人的养生观念,还可以让游客亲临原初生活状态下的大酱村,传承民俗文化特色,此外,休闲农业的经营者还特别准备了三千个大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绿茶冥想体验、赤脚漫步树林及美味健康的大酱拌饭,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性。

  可借鉴之处:以“奇”为突破口,突出乡土气息。

  日本

       总体特征:日本政府积极倡导和扶持绿色观光产业;法律法规和财政预算齐头并进,并科学制定绿色观光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同时重视民间组织的作用,并且适时对其进行财政支持。在绿色观光旅游产品开发中,日本注重环境保护和当地居民的主体性,尊重农村居民和地方特点,不过度关注经济利益;另外,日本不断拓展绿色观光农业的内涵,在观光农园、民俗农园和教育农园等方面进行创新。

  典型案例:典型代表是日本的大王山葵农场,该农场以黑泽明的电影《梦》的拍摄地点而闻名,这种以农场为依托,以媒体传播为宣传手段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

  可借鉴之处: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和政府激励措施,并能充分发挥民间组织(NPO 等)的参与促进作用,生产手段也逐渐向自动化、设施化、智能化,生产经营管理向网络化发展。

  意大利

      总体特征:意大利农业旅游区的管理者们利用乡村特有的丰富自然资源,将乡村变成具有教育、游憩、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生活空间。这种“绿色农业旅游”的经营类型多种多样,使乡村成为一个“寓教于农”的“生态教育农业园”,人们不仅可以从事现代的健身运动,还可以体验农业原始耕作时采用的牛拉车,甚至还可以手持猎枪当一回猎人,或是模仿手工艺人亲手制作陶瓷等。

  典型案例:意大利现有1.15万家专门从事“绿色农业旅游”的管理企业,它们管辖的景区主要分布在中部的托斯卡纳、翁布里亚、马尔凯大区,南部的坎帕尼亚大区以及北部的威尼托、特伦蒂诺和利古里亚大区。据意大利环境联盟执委会官员鲁杰罗介绍,这些景区为不同的游客提供了类型不同的个性化服务。目前,这些景区中70%以上都配有运动与休闲器械,供那些喜欢健身运动的游客使用;55%的景区为游客提供外语服务,为外国游客解决语言不通的困难;50%以上的景区提供包括领养家庭宠物在内的多种服务项目。

  可借鉴之处:意大利人喜爱“绿色农业旅游”,这与该国政府重视环保,发展生态农业不无关系。尤其是近几年间,意大利的生态农业发展很快,生态农业耕地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美国

      总体特征:美国市民农园采用农场与社区互助的组织形式,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共同分担成本、风险和赢利。农园尽最大努力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格的农产品,市民为农园提供固定的销售渠道,双方互利共赢,在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架起一座连通的桥梁。

  典型案例:美国Fresno农业旅游区由Fresno city东南部的农业生产区及休闲观光农业区构成。区内有美国重要的葡萄种植园及产业基地,以及广受都市家庭欢迎的赏花径、水果集市、薰衣草种植园等。采用“综合服务镇+农业特色镇+主题游线”的立体架构,综合服务镇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商业配套完善;农业特色镇打造优势农业的规模化种植平台,产旅销相互促进;重要景点类型全面,功能各有侧重。

  可借鉴之处:采用资源导向型的片区发展模式:产业强者重在生产销售,交通优者重在综合服务,生态佳者重在度假;要做足体验性,同时把握重点人群需求:针对青少年家庭市场做足农业体验,针对会议人群做强硬件设施与配套娱乐等;另外,通过丰富的节庆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法国

      总体特征:自从法国推出“农业旅游”后,以农场经营为主的休闲农业得到较快的发展。这些农场基本上是专业化经营,其中主要有九种性质:农场客栈、点心农场、农产品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以及露营农场。

  典型案例: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是法国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特色植物薰衣草几乎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其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成长,不仅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欣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薰衣草产品的销售。除了游览,其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享誉世界。还有持续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

  可借鉴之处:法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多个非政府组织机构的联合。具体是指各行业协会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制定相关的行业规范和质量标准,推动以农场经营为主的休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德国

      总体特征:德国的休闲农业大致可分为度假农场、乡村博物馆及市民农园等三种类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市民农园。其主旨是向市民提供体验农家生活的机会,使久居都市的市民享受田园之乐,经营方向也由生产导向转向农业耕作体验与休闲度假为主,生产、生活及生态三生一体的经营方式。

  典型案例:德国人首创的生活生态型市民田园——施雷伯田园,独门独院,各具风格,充满了大自然情趣和文化气息,如同微缩的露天民居博物馆。每一户小田园里,主题建筑是童话世界般的“小木屋”,院子里有过去的辘轳井或泵水井,地上摆放着精美可爱的小风车和各种家禽模型。小木屋门前有长满奇花异草的蔬菜园。田园里的菜只许种不许收。秋后枯萎的蔬菜和花草覆盖住潮湿的土地,保护地里的水分,既避免秋冬刮风带起沙尘,第二年春天又可以翻到土里作肥料。

  可借鉴之处:市民农园土地来源于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镇、县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一部分是居民提供的私有土地。每个市民农园的规模约2公顷。大约50户市民组成一个集团,共同承租市民农园。租赁者与政府签订为期25~30年的使用合同,自行决定如何经营,但其产品不能出售。(时代楼盘)

     蔡律   2017年3月

个人简介
湖北师范大学毕业,留校任系团总支书记兼政治辅导员;2004年任忠县人民政府顾问,2007年获“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球问计求策”一等奖,荣获2007度、2008年度重庆十佳网络知识分子。荣获2011年“新阶层·重庆第二届…
每日关注 更多
蔡律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