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之三)

(二)关于商品的价值
2.商品价值是以货币作为表现形式而存在的。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存在的方式更多地是通过货币体现出来,具体言之,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商品价值数量的确定体现为货币形态所具有的价值尺度职能。理论上而言,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思想,商品价值数量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与商品所包含的人类劳动量的大小以及劳动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当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任何人类劳动的自然资源由于供求关系所导致的稀缺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自然资源出现了稀缺性价值增值,但是,从商品价值的衡量以及表现形态来看,其无不与货币密切相关。从商品价值与货币之间的关系来看,商品价值的大小更多地通过货币数量体现出来,而货币之所以能够具有体现商品价值数量大小的职能,其在很大程度上与货币所具有的价值尺度职能有关,当然,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货币所承担的这种价值尺度职能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观念上的货币。从使用价值角度分析,不同使用价值商品之所以可以用货币来对其价值进行衡量,除了马克思前面所说的商品生产中体现人类共同“质”的劳动以外,从商品使用价值角度判断,其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作为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所具有的使用效用。理论上而言,在每一种商品供给可以无限扩张的条件下,包含人类劳动时间较长以及劳动复杂程度较高的商品,其使用效用明显地较高,就此而言,商品使用效用对于商品价值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与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一致的。
第二、商品价值的实现方式主要通过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来体现。如前所述,虽然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货币所具有的价值尺度职能来对之进行衡量,但是,商品的价值最终能否实现,还需要借助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要真正地实现其价值,就必须通过卖出商品的方式,将商品转换为以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理论上而言,商品实现以“观念”形态的价值向以货币作为表现形态的现实价值的转变,其在很大程度上与货币所充当的流通手段职能密切相关。从货币流通手段职能发挥作用的具体效果来看,在社会分工相对合理的条件下,货币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商品的流通中介职能。在货币承担商品流通中介职能的条件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值总量并不需要完全相等,因为,货币作为商品流通中介,其可以不断地进行周转。一般而言,商品买卖时间越短,货币周转的速度就越快,在商品价值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其所需要的流通中的货币就相对较少;反之,其所需要的流通中的货币量就相对较多。当货币没有完全履行流通手段职能,而只是通过货币流通手段帮助商品获取货币化的价值之后,其主要表现为货币在商品所有者手中的不断积累,理论上而言,这种以实现商品价值为主要目的的货币流通手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社会商品生产并不是完全建立在科学的社会分工基础之上,受此影响,一些商品的供给可能会供过于求,而一些商品的需求又可能会供不应求。从导致社会分工失效的原因来看,其一方面与市场自动调节机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密切相关。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主要建立在不同市场主体密切的社会分工基础之上,因此,在一个社会分工相对合理、商品流通相对顺畅的市场环境下,货币在更多程度上应该只执行其所具有的流通手段职能。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不应该出现借助货币所具有的流通手段职能,单纯地以实现商品价值为目的商品流通现象。
第三、一定时期社会总价值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作为价值尺度职能的稳定程度。如前所述,在货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值总量主要通过货币表现出来,而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观念货币,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如果货币供给适度,货币所执行的价值尺度职能就相对稳定,由此可以使社会价值总量保持稳定;反之,如果货币供给大幅波动,其必将影响货币价值尺度职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使以货币表现出来的社会总价值出现大的波动。具体言之,当货币供给过多时,社会商品以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社会总价值就会大幅度增加;当货币供给较少时,社会商品以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社会总价值就会大幅度减少。就此而言,由货币供给规模所决定的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稳定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社会产品的总价值会产生重要影响。
个人简介
信用货币经济理论创始人,经济学博士后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