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提升城市品质

陈柳钦 原创 | 2017-03-29 01:48 | 收藏 | 投票

城市设计提升城市品质

 

陈柳钦

 

30来中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一路高歌,与之相伴的是众多城市风貌特色逐渐消失,以传统建筑、景观为依托的群体记忆随着大拆大建荡然无存。特别是,旧城改造过程中新建建筑往往与原有街区发生冲突矛盾,传统城市的空间肌理被破坏得支离破碎。中国城市和建筑要保持自己的品格、色彩、气质与风范,就必须力戒“千城一面”的同质化趋势。两院院士吴良镛曾说:“一部城市建设史,也可以从城市设计角度来写,即写成一部城市设计史。”表明城市设计应贯穿于整个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链条之中。

城市设计,就是对城市形态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它介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开展城市设计是国外一些城市的普遍做法。比如,欧洲对于自己的城市颇感自豪,人们为了这些城市所共有的悠久历史、社会凝聚力、多样性等特征感到骄傲。伦敦、阿姆斯特丹、巴黎等许许多多的城市,对于欧洲来说,其首要的本质特征就是这些历史各异,建筑各具特色的著名城市所构成的网络。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城市相比,欧洲的各大城市在建设规模、城市设计发展历程、城市设计目标设定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天津、深圳等城市也积极开展了城市设计工作。比如,2008年启动建设并于2012年投入使用的天津文化中心项目,从思考、决策、实施建设的全过程,在功能定位、总体布局、整体空间、可持续发展、设计统筹等方面,表达了对城市设计核心价值观的思索。

城市设计作为我国当前城乡规划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随着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情况下,面临着必须将城市空间理想转化为现实,大力提升城市设计成果在城市开发过程中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的迫切问题。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提升规划水平,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多规合一”,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完善新时期建筑方针,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当前,在控规阶段开展城市设计已经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城市设计“法定化”也被提到了城乡规划工作的议程中。2017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文件,将北京市、哈尔滨市、南京市等20个城市列为首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由于我国城市数量多、差异大,很多地方对城市设计工作缺乏经验。因此,城市设计容易走进一些误区:一是将城市设计限定于规划、建筑等形态化设计;二是停留在理念层面,缺乏执行进深,项目建设以工程可研为主导;三是以控制性思维执行,以规范为成果,缺乏机制对城市活力的引导。城市设计是手段、工具,不是目的、目标,要做有用的城市设计,让城市设计有用,切实指导和规范建筑工程、公共环境和空间等。为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过开展试点,因地制宜开展城市设计,为更大范围开展城市设计工作积累经验,提高各地城市设计水平。

入选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城市20172月开始,年内将重点围绕创新城市设计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障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的目标,探索适用的城市设计技术路径,保证城市设计科学合理、好用、适用。通过探索城市设计,精细化管理城市各类空间,保护城市历史格局,延续城市文脉,传承历史文化。结合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城市设计工作,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提高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从而全面提升城市质量。

 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之后,我国城市发展步入新时期。规划设计学科的未来导向何方,将是新时期需要思考与探求的关键问题。城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要通过在不同城市探索,在城市不同地区探索,积累城市设计的经验。而新时期的城市设计工作区别于以往的传统城市设计,将更注重依法推进,更注重融合自然生态和以人为本,更注重体现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和文脉传承性,是新型的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应跳脱纯形态,工程可研和控制性思维的形式窠臼,而是以驱动性为主,这样就不会牺牲城市的活力。未来城市设计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提高城市空间品质”。因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鼓励各试点城市“因城”开展城市设计,既要以问题为导向,也要以目标为导向,解决城市存在的具体问题,实现对城市格局、风貌和各类空间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城市设计指导建筑单体设计,规范城市建设,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

(作者系中国城市管理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个人简介
陈柳钦,湖南邵东市人,研究员,教授,著名学者,著名经济学家,产业经济、城市经济、能源经济和金融问题专家。曾在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天津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工作,被聘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历任人民日报社《中国…
每日关注 更多
陈柳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