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不是昙花一现

王广宇 原创 | 2017-04-13 15:00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经济有企稳向好态势,但下行压力犹存,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并未减少,必须思考下一阶段发展新实体经济的路径,包括新模式、新动力、新动能、新技术、新基础。金融科技领域热点频出,结合行业最新实践和投资情况,以下三个观点值得进一步讨论。

  第一,金融科技不是昙花一现,正在步入理性繁荣时期。

  金融科技到底覆盖哪些范畴,会是昙花一现的浪潮,还是长期持续的变革?换个角度看,金融科技与几十年来的金融机构信息化、电子化、数字化有哪些关联?与几十年来普通商业机构全力切入金融业务、提供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的工作又有哪些区别,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当下金融科技的范围囊括了支付清算、电子货币、网络借贷、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投顾、智能合同等领域,正在对银行、保险和证券领域的核心业务产生巨大影响,判断正在摆脱野蛮生长,进入理性繁荣时期。

  理性展望金融科技的价值,在于解决以下三个问题:金融业务创新、交易安全高效,技术与智能融合。简要回顾金融科技的过往,可以更清晰的看出这种趋势:

  早期1.0阶段主要是IT加金融,实现金融业务电子化和自动化,商业银行的信贷、清算及综合业务系统就是典型代表。

  2.0阶段重点是电子金融渠道的变革,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呼叫中心、自动设备、移动终端渠道汇聚大量用户和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拓展。

  3.0阶段是技术引领,许多科技企业开始进入金融市场,借助网络、机器、数据、用户信息、交易行为提供创新的金融服务。

  4.0阶段即是金融机构和科技机构加速融合,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形式主要以数字化形式提供,大量技术研发和平台建设侧重与金融服务结合,包括人工智能、VR、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型技术更多的用于金融交易和产品之中,这一趋势应该会持续未来相当长的时间。

  详细考察中国的金融科技活动,主要集中在三大类机构,包括传统金融企业、新兴科技(互联网)公司、支持服务(通信、基础设施、相关专业服务)机构,主要的业态包括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融资、互联网销售(基金、保险),消费金融、企业金融服务、征信与数据服务等七类,未来一段时期这些业态将不断创新,日益繁荣。

  其次,金融科技专注服务于新实体经济,要特别重视创新,推动人工智能。

  金融科技成为热点,与当下中国企业和居民金融资产积累较多、互联网盛行、金融交易日趋活跃的社会经济环境相关,也与中国努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市场化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形势相关。毫无疑问,金融科技提供了一种平等、独特的新型供给。

  在较长时期内,我国金融业态较为单一,金融机构几家独大,金融供给严重不足,一直以来在传统范畴内谈创新,没有大的进展。直到互联网、移动技术普及,市场上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创新业态,比如第三方支付、线上理财、互联网保险、众筹等等,真正服务了更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对传统金融似乎有了颠覆的可能,与新实体企业的结合更为紧密。

  从现在看,中国是金融科技的受惠者,是全球金融交易最活跃、支付最便利、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国度之一。比较而言,在整体金融最发达的美国,线下金融体系比较发达,金融科技的角色被定义为覆盖传统体系的遗漏客户和市场缝隙。

  在中国市场上传统的金融供给本身就不足,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以填补这个空白,并且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形成高速扩展,吸纳科技人才和创新技术,具备了占领先机的可能性,为普惠金融和共享金融提供了最好的解决方案。

  在金融科技领域,未来几项新技术的发展很可能会爆发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一是区块链,降低了交易和信任风险,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成本,在征信、股票交易、P2P的跨界支付、汇算、结算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二是大数据数据挖掘,支付有金融和数据的双重属性,支付场景拥有的数据资源是进一步发展为信贷、征信等复杂金融业务的基石。社交媒体可以整合个人消费领域、安全领域的众多信息,直接转化为金融服务的提供平台。搜索引擎可以将用户流量引入到金融领域,未来可以方便地使用大数据开展智能分析。

  三是人工智能,可能使得中低端的分析活动被大面积替换,在时间维度上预测,优化风险定价模型,减少情绪化干扰,优化博弈的策略。人工智能全维的应用到互联网金融及相关领域,它从金融及商业数据中大量提取有用信息,对信息加工判断后反馈给金融机构决策,实时反馈给用户选择,从而降低双方交易的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驱动金融产业的智能化发展。

  第三,金融科技必须高度重视社会责任推动生态的进化和净化。

  金融科技产业在发展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一是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节约社会成本。金融科技为普惠金融提供了最高效的工具,带动了先进技术在金融业的创新应用,极大地节约社会成本,帮助全社会跨越数字鸿沟。从实践看,当前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金融科技创新企业,一旦构建起整个生态系统,在资本市场上就会获得较高估值,实际上是对其底层数据以及先进技术的认可。社会各界都应该大力推动互联网金融生态的进化。

  二是拥抱监管、在发展中管控好风险。金融科技产业必须学习在监管中发展,管控好各类风险。只有清晰、在法律法规框架内接受监管,才是行业的福音。打擦边球,似乎是一时占了监管的便宜,长期看,没有规则和规矩,丛林法则下,今天的获胜者,今晚就会被更野蛮的对手颠覆。

  当然,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结合我国金融科技的特点,起步较晚,供给不足,监管部门倾听产业界的真正发声,要注意配合产业契机,防止分业监管和跨界经营的制度性错厄,促进互联网金融生态的净化。

  今年是金融风险防范年,提醒所有的从业者、创新者和投资者重视风险。全社会必须通力合作,才能为金融科技发展营造好的环境。

  一是加强立法和执法,近年来支付诈骗、理财黑平台大量出现,但违法成本极低,即有法律的原因,也有执法的力量缺乏。

  二是大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于欺诈行为、失信人终身记录,重点跟踪关注。

  三是加强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教育,提高用户的辨别能力,在面对形形色色的金融科技产品服务时,最直接的防护就是用户安全意识的提高。

  四是引入中国版监管沙盒,吸取国际在限制性授权、豁免方面的经验,同时要建立行业黑名单,给予违法乱纪者警告,甚至行业性禁入,推动互联网金融、共享金融和科技金融生态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

  总之,金融科技是开创性的,它让银行、保险和证券行业的许多岗位、产品和业务凭证都成为了历史,也使得服务足以覆盖到传统金融机构边际成本以下的需求,“低端”和“长尾”可能成为新的主流市场,使得最大程度丰富供给,提供普惠服务借助金融科技即将得以真正实现,这样创新、开放的领域,值得政府、社会、所有从业者和投资人共同努力和期待。

个人简介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华软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每日关注 更多
王广宇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