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需要以人为本

迟竹强 原创 | 2017-05-15 16:03 | 收藏 | 投票

  笔者曾经与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交流过,其投资了4个大型项目,累计投资金额超过10个亿,其中3个项目IPO退出,1个项目大股东回购退出(该项目已经进入反馈意见第二轮,因为IPO暂停,所以暂停上市工作),退出成功率100%,鉴于我们当时的工作方式,我们认为项目的成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我们在被投资企业的上市过程中,全程深度参与,统筹安排企业上市的绝大部分工作,包括企业的股改、规范、人员招聘、内控制度、财务管理、绩效考核、协调中介机构、甚至是答复证监会反馈意见,以及企业的募投资金用途与战略规划。而在企业上市成功之后我们仍然愿意为我们的客户全心服务,但是结果呢,结果是当企业自身有足够的底气,应该是说企业的老板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又会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事儿,去做很多之前想做而因为各种因素限制无法实施的工作。这其实就是企业家的本质——自信与魄力,每一个企业家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本质,才能脱颖而出。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成功的大批企业家多是如此,他们白手起家,摸着石头过河,其间经过挫折、跨过坎坷,一步一个脚印,最终事业做大,他们成大事的主要原因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势,再加上他们自身的艰苦努力与不屈不挠。那个时代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也同样存在不可复制的偶然性。如果不能很好的总结,仍然一如既往,更多的按照个人主观意愿,不跟随时代的发展趋势而做出理性的分析,那么未来的路上势必遇到更多令人不愉快的事情。

  正如此基金公司投资的一家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因为券商的错误方案使企业因分红多缴税款4000多万,企业老板一度想过放弃IPO进程,甚至直接被收购,也就是在这个尴尬的阶段,我们迎难而上,对企业进行投资,并且重新规划方案,更换券商,协调各个中介机构,统筹企业股改与上市,短短一年半的时间,企业顺利过会,同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企业完善了财务管理,搭建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使企业有序地实施了产能扩张、市场扩张、团队扩张计划,年度财务预算数据准确率更是超过99%,使企业在资本市场得到了一个更加合理的估值,募集了12个亿的资金,超募资金近6个亿。然而后续进展呢?那个年代,本身募集资金项目就存在水分,再加上超募的金额,此基金公司的资金实力陡然提升,就像是“斗地主”,手里抓着“两个炸”,感觉理所当然获胜,就肆无忌惮的“叫地主”而事实呢,事实是大家都抓了一手好牌,每个人都有获胜的可能,对手在更加理性的分析如何能够取得更完美的胜利,而自己“以我为主”地勇往直前,不去考虑整个趋势的发展,仍然按照固有思路,甚至实施以前没有办法实施的过时想法。如此,经历了两次并购,经过三年之后,上市时48亿的市值,至今只有64亿。

  而感到庆幸的是,在那个大势所趋的时代,此基金公司踏准了节奏,完成了应该完成的任务,如果当时客户没有足够的信任和依靠此基金公司,而是一意孤行,那么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个项目的IPO过程绝对不会如此顺利,甚至可能出乎意料。如今,每每回想当时的过程,总是感到如履薄冰。因为当时基于价值投资的判断标准更多的来自于行业和企业。对人的判断相对要少,或者说,对于人的判断来源于此基金的老板,回想当时,笔者也对其压力巨大有些感同身受。只凭几次沟通而带来的主观印象其实很难对人做出真正的判断。国家亦是如此。

个人简介
祖籍:烟台招远,80后,中国智库发起人,人大财经论坛专家
每日关注 更多
迟竹强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