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美经贸关系仍持乐观态度

隆国强 原创 | 2017-05-27 14:56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中美不会爆发贸易战

  中美之间,贸易战不是选项。在中美经贸关系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两国取得了巨大成绩,双方已成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投资伙伴。当然,这种大规模的经济和贸易交流不免带来很多问题和摩擦——双方的关注点不尽相同。从美方的角度来看,贸易失衡可能是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在特朗普总统竞选期间以及当选之后,很多关于中美贸易失衡以及货币战争等方面的言论不绝于耳。当下中美双方都担心,在新一届美国政府的领导下会出现严重的贸易冲突(贸易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据我们的判断,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严重的贸易战。随着过去几个月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这种局势日趋明朗。

  而我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首要原因在于,中美之间经贸投资的互补性远远大于竞争性——尽管竞争性在增加。无论从贸易角度还是投资角度看,中美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中美之间经济关系快速发展,诸如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这些经济活动恰恰是这种互补性的重要体现。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比较优势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服务上;美国则是最大的发达国家,比较优势更多体现在高科技、农产品以及能源产品等方面,这恰恰都是中国比较弱势的部分。在可预见的相当长时间里,中美之间这种互补的基本特征并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第二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美双边高层领导的政治意愿。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时,与特朗普总统在海湖庄园会面后进行了非常深入的交流。习主席明确提出:“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中方这种高屋建瓴的见地,应该说也得到了特朗普总统和美国新一届政府的积极回应。因此,双边的政治意愿也决定了中美之间不会发生严重的贸易战。

  第三个原因,正如龙永图先生所言,贸易战是一个两败俱伤的选择。对于中美两个大国来说,贸易战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给双边利益带来巨大的损失。

  “百日计划”至关重要

  然而,中美之间不会发生严重的贸易战,并不是说就没有了矛盾和摩擦。实际上,作为两个存在密切关系、经贸投资来往频繁的伙伴,发生摩擦是难以避免的,只有关系并不密切的国家才不会产生太多经贸上的摩擦。所以,摩擦本身恰恰是伴随频繁发生且规模巨大的经贸活动的正常现象。

  当然,我们不能无视这种摩擦。所以,“百日计划”对稳定双边的经贸关系至关重要。在习主席和特朗普总统海湖庄园会见的同时,中国政府提出实行经贸“百日计划”:在短期内双方采取一些具体的行动,进一步挖掘中美双边在贸易、投资以及相关领域的合作潜力,从而取得一些看得见的早期成果。

  刚才我也谈到,在中美经贸关系中,双方各自的关注点是相当不同的。美方关心货物贸易的严重失衡,而中国是其货物贸易逆差最大的来源地。但实际上,由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形成,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不仅仅在中国有增值,而且有相当高比例的转移价值来自其它国家。比如苹果手机是在中国组装,其中含有中国的增值部分,但实际上还有大量来自美国自己的增值(例如芯片),以及东亚其他地区,如日本、韩国、中国的台湾省等,所生产的关键零部件。苹果手机是一个缩影,实际上中美贸易里有大量这样的转移增值。

  此外,中美之间的关系其实远不限于货物贸易,双方在服务贸易、双边投资等领域,特别是美资企业在中国本土的销售给美国的投资者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在观察中美双边关系时,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双方的货物贸易,同时更应关注服务贸易、投资、金融合作等其它相关领域,用更加全面和广阔的视野来看待中美关系,从中找到进一步推进双边关系的潜力所在。

  美方还关注中国的汇率形成机制、产业政策(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服务领域的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新颖,在长期以来已得到了经常的沟通。

  而从中方角度看,我们也有很多对美方的关注。例如美国对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管制、美国在贸易救济措施方面的滥用,以及与此相关、非常重要的制度性问题——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此外,随着中国对美国的投资越来越多,中方也很关注美国的安审机制,即对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会不会存在歧视。这么多的问题,实际上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

  基于双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百日计划”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建议。我们希望能采取措施,取得一些具体的经贸合作成果,给全社会坚定信心,为后续进一步合作奠定基础。在中方提出“百日计划”以后,双方团队对此也进行了各种密切的磋商,就可能收获的成果展开讨论。例如美国农产品、汽车产品、高科技产品及文化产品(特别是好莱坞电影)对华扩大出口;美国现在已实现能源独立,开始大规模对外出口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产品,双方可以开展能源合作,等等。另一个很重要的领域是基础设施,特朗普总统提出要投资一万亿美元提升基础设施。而中方在过去20年里亦高度重视基础设施投资,因此中美在基础设施投资的融资、建设、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合作空间。此外,地方之间(例如中国的省和美国的州、市之间)的合作,以及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区域合作计划,我们也欢迎美国政府、企业参与进来。

  所以,在“早期收获”里,其实可以找到很多能尽快取得成果的地方。随着“百日计划”的推进,双方会取得明显成果,这既体现了双边合作的意愿,也将坚定双边进一步推进合作的信心。

  “长短结合”做好机制性安排

  中美经贸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机制性的安排。刚才龙永图先生讲到,中美在全球、多边、区域和双边等层面都应该开展合作。我完全赞成这一观点。多边层面上,双方的气侯变化谈判已取得非常好的成效,在G20峰会上也有密切合作,未来继续推进多哈回合谈判时亦有合作空间。区域层面上,中美之间实际上也有很多交集,除刚才龙永图先生所讲的TPP外,APEC正是一个中美都身处其中的开放性地区合作组织,未来双方也许可以共同推进形成一个亚太自由贸易区。

  我认为,在可见的未来,一个现实的选择是加强双边的机制性安排,重启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在奥巴马政府期间,中美已就双边投资协定进行了多轮谈判,并且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当时双边政府希望能够在奥巴马任内结束谈判,即剩下的遗留问题已经非常有限了。美国特朗普新一届政府上任后,我觉得中美投资协定的谈判可以解决很多美方关注的问题,包括市场准入、产业政策、投资保护等问题。

  以双边投资协定为突破口,未来还可以进行更多的谈判。在中美自贸区问题上,双方可以做一些可行性研究,中美学者都可以开动脑筋、做出贡献。这一系列机制性安排,是解决中美之间长期存在的复杂问题的根本途径。

  总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长短结合”。短期做好“百日计划”,长期通过双边的友好协商来进行更多的机制性安排,促进中美之间更好发掘双边合作的潜力。

  (本文系作者在第六届“CF40-PIIE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上所做的主题演讲)

个人简介
隆国强博士, 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
每日关注 更多
隆国强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