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难以寄希望于出口发力

汪涛 原创 | 2017-06-16 13:59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持续数年低迷之后,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贸易出现明显复苏。亚洲一些出口导向的经济体比如韩国、台湾、日本,受益显著。中国以美元计的出口额去年下降7.7%,实际出口量增长2.4%左右,与全球实际贸易量增长相当。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实际出口量明显回升,今年前四个月增长9%以上。全球贸易复苏是否可持续,关系到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和民间投资的可持续性。

  过去数十年来,除了金融危机的特殊年份,世界贸易平均增速快于世界经济,过去几年恰恰相反。最主要的原因是世界经济复苏相对疲软,尤其是企业投资羸弱,而投资比消费更能拉动全球贸易。其他原因还包括全球化进程受阻、全球供应链的深化放缓或停滞、中国产业升级导致进口替代削弱了进口等。

  近期全球贸易复苏的重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尤其是投资反弹,增加了进口,对全球贸易增长的直接贡献率约为25%。此外,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促进了相关国家和行业的投资和增长, 进而带动了其进口需求。

  2016年中国政府采用了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基础设施投资,较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也促进了房地产销售强劲反弹,房地产投资企稳复苏。在稳需求的同时,供给侧去产能等措施推升了大宗商品价格,刺激了进口。生产价格指数全面反弹改变了企业的通缩预期,库存行为发生逆转。建设活动走强也带来了今年初建筑机械设备需求和进口的明显回升。

  中国的贡献不仅是直接拉动了大宗商品、机器设备、消费品和奢侈品进口。同样重要的是,中国的需求和产能调整推动了大宗商品价格的复苏,带动了相关行业和国家的投资和增长,间接地进一步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复苏。当然,大宗商品尤其是石油、天然气价格反弹,与欧佩克限产、特朗普效应也有很重要的关系。

  欧美投资活动近期出现明显反弹,这与通缩压力和预期的减弱、能源价格的反转、特朗普当选后市场的乐观情绪、美国耐用消费品的稳健增长、出口订单的增加都有一定关系。

  不过,未来全球贸易复苏能否持续,还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中国是带动全球贸易复苏的重要因素,但经济增长的势头似乎已经见顶:企业补库存基本告一段落;房地产面临销售透支和政策紧缩双重压力;基建投资虽然强劲,但在地方债务压力之下可持续性存疑。

  其次,部分大宗商品如煤炭、铁矿石价格已经回落,对相关行业和国家的投资拉动作用将减弱。新兴市场近年来大幅加杠杆,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面临利率上升的压力。

  油气价格复苏后,美国能源类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反弹,但未来能源价格进一步大涨的空间有限,相关投资的贡献已经基本出尽。特朗普承诺的减税、基建等财政刺激政策,要么在国会综合各派意见之后大打折扣,要么因为找不到足够大的抵消项目而变成“临时性”政策,我们预计美国财政刺激方案很可能延迟到明年才能推出。

  市场普遍认为,目前美国经济已经接近潜在增长率,失业率创十年来新低,劳动成本即将上涨。新的财政刺激“锦上添花”,但净贡献有限。面对通胀压力,美联储会加速退出超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抵消财政刺激大部分的功效。

  欧洲的政治风险在法国大选后明显减退,但英国脱欧仍然是潜在的负面因素。虽然欧洲银行体系修复资产负债表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意大利银行体系的风险仍然如箭在弦。这些因素都可能制约欧洲投资的进一步复苏。

  由此看来,全球贸易复苏的力度和可持续性都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健增长,难以寄希望于出口发力,还是要靠稳内需。

个人简介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现任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此前曾任美国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与策略主管,英国BP集团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加入BP前任IMF高级经济学家,主要负责研究中…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