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流通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点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流通产业自身具有一定的生产性特征,其在流通过程中可以通过生产性劳动,创造一定的增量价值;另一方面,流通产业又是商品或劳务顺利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互相交换的必要条件。就此而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流通产业,一方面可以创造增量的价值;另一方面,流通产业的发展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加快商品和劳务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互换进程以及提高市场经济运行效率,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于流通的上述作用做了较为精僻的论述,他认为: “劳动产品只是在它们的交换中,才取得一种社会等同的价值对象性,这种对象性是与它们的感觉上各不相同的使用对象性相分离的。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1]
马克思这个论述,对于中国发展商业流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鉴于流通产业对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中国应该通过大力发展商品流通产业的方式,加快商品周转速度,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理论上而言,当前大力发展中国流通产业,必须在理论上明确以下几个理论基点:
    1.流通是保证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者自身即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在千变万化的专业分工面前,要实现产品由生产向消费的最终转换,必须通过流通环节来实现。当然,在由生产向消费转换过程中,这种生产既包括生产资料的生产,也包括生活资料的生产;而消费既包括生产资料的消费,也包括生活资料的消费。如果缺少流通环节,那么在一定时期,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本,实现生产和消费的有效衔接,其一方面延长了商品的周转时间;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而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桥梁的流通产业的出现,其一方面为商品由生产向消费的转换,提供了合适的交易场所;另一方面,专业化的流通交易人的出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商品由生产向消费的转换速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

    2.流通同样创造价值。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作为生产环节的延续,其本身也通过流通行业的生产活动,创造增量价值。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通过流通产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流通产业的价值增值功能,通过流通环节的多方面服务,创造新的价值,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从流通环节价值创造来看,作为生产环节的延续,运输、包装等活动在流通环节属于生产性活动,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这些活动一方面增加了商品的价值总量,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也进一步满足了居民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由于运输、包装、整理等活动在流通环节创造了真正的价值,因此,以运输、包装、整理为代表的增值服务,应该成为流通行业取得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从实践中看,流通行业经营者可以通过加大商品流通增值服务力度的方式,取得更多收入,而不是通过采取囤积居奇、高卖低买的方式,实现更多的利润。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90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个人简介
信用货币经济理论创始人,经济学博士后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