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国家关起门来 技术一定会落后

隆国强 原创 | 2017-06-26 13:16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新的时代,中国需要大力推进开放式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各种战略性机遇。

  在较长一段时期,后发追赶型经济体,在推进创新方面有着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是延续了进口替代的思路,在采取保护的条件下开展创新;另一种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和条件下,运用开放的视野和政策,通过对全球创新资源和全球市场的整合来推动创新。我们将后者称为开放式创新。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何应大力推进开放式创新?

  第一,推进开放式创新才能让我们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推进创新的各种战略性机遇。美国、英国等当今这些发达国家,在历史上没有像中国这样经历过长达几十年的8%、10%的高速增长时期,他们经济增长3%就很好了,偶尔达到5%。追赶型经济体,特别是成功的追赶型经济体往往在某个特定历史阶段会经历一段高速增长期,战后的日本、德国、亚洲四小龙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都经历了高增长阶段。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别,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增长一个很重要的驱动力是技术,而技术前沿领域很难在短时间突然飞跃,只有后起的追赶型经济体才能通过引进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在这个基础上来推进创新,加速自身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式增长。所以,我们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追赶型的增长必须开放。

  在很长时期内,我们是以“引进来”为主,包括曾经希望“以市场换技术”,在这方面有成功的行业,也有不成功的行业。比如,中国高铁就是通过引进技术而实现再创新的一次成功经验。中国通过开放,不仅引进了新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引进了示范、引进了竞争压力,让企业在先进技术与产品面前感受到竞争压力,迫使其通过模仿与创新进行追赶。当前,“引进来”有许多新的机遇,包括吸引创新型人才的回国和国际人才到中国就业。同时,中国企业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和全球市场的能力也日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大规模地“走出去”来整合全球资源。

  不管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只要我们用一种开放的视野来整合全球的研发资源和市场资源,就会使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获得大幅提升,使更多中国企业成长为整合全球资源的跨国公司。

  第二,推进开放式创新也是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战略性机遇的要求。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今天以新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技术进步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面临新一轮技术革命,任何国家、任何企业在此汹涌浪潮面前都会不进则退。而对于后发追赶型经济体而言,更应将其视作机遇而非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了“2+2”战略,即要重视两大领域、两种创新。两大领域,包括新技术领域和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任何一个大的经济体,新技术领域都只占小部分,传统领域的占比却很大,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使传统领域从产品到生产方式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两种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信息技术的进步带来许多商业模式的创新。比如,在共享经济理念下发展迅速的共享单车。从供给侧来看,信息技术为共享单车提供了支撑和保障;从需求侧来看,共享单车有效解决了大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随着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很多企业开始将共享单车的发展模式拓展至国际市场。

  所以,只有透过开放的视野,才能够把握住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机遇。新技术革命在全世界是同步的,如果哪个国家关起门来,一定会被这一潮流抛在后面。

  第三,推进开放式创新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适应开放式创新的体制机制做保障。在快速追赶、快速工业化阶段,中国经济更多地是依靠低成本参与全球竞争,并以动员资源的体制作保证。现在要转变为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形成新的动能,势必需要一套完整的适应新技术革命、适应创新的体制机制。

  当面临以创新为驱动的时候,我们就要想国企改革,关键要调动从决策者到所有员工的创新积极性,要解决创新的动力问题。创新的动力,从根本上来看,来自于市场的竞争压力,所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既是市场经济的要义,也是转向创新驱动为主的现实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对外用准入式的保护还是对内用准入式的限制保护都会削弱被保护企业的竞争力。所以,深化改革,从宏观上来说要有一个让各类企业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对创新的成果要给予足够的保护。从微观上看,要把创新主体,包括知识型劳动力、企业管理者和各种专业人士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让他们有更充足的动力去推动创新。这是适应创新需要改革的一个重点。

个人简介
隆国强博士, 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
每日关注 更多
隆国强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