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世界性“中等收入群体焦虑”

迟福林 原创 | 2017-06-28 13:24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如何判断经济转型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现实性?

  其一,产业结构变革趋势与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产业结构升级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前提。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社会结构才会随之发生变化。产业结构转型将引发人们工作方式的变化,形成新的现代职业结构。产业结构的转型有利于白领劳动群体的大量涌现,意味着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的发展空间。

  其二,消费结构变革趋势与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当前,中等收入群体消费的“升级型”特点相当突出,并成为推动消费结构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的内在动力。消费结构升级不仅将催生新供给、新产业、新业态,还带来较高收入的就业机会。可以预期,消费结构升级及制造业服务化的快速发展,将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供新的空间。

  其三,城乡结构变革趋势与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从现实情况看,中等收入者很大一部分来自城镇,未来几年,如果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政策督导、落实优惠举措、相关改革取得突破,一部分农民和农民工就有希望成为扩围中等收入群体的生力军。

  如何以稳定制度预期为重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一是,扭转实体经济的结构性失衡,稳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近几年,金融和房地产领域“脱实向虚”倾向较为突出,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这不仅加大了金融体系风险和实体经济融资困难,也增大了中等收入群体的不稳定性。振兴实体经济,实现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既是经济运行中的重大挑战,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大任务。

  二是,增加农民财产收益,使部分农民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客观讲,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最大空间在农村。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当务之急是在严格农村土地用途管制和规划限制的前提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加农民财产收益。

  三是,提升产权保护的制度化与法治化水平,稳定中等收入群体的制度预期。当前,产权制度改革要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同步推进,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让更多有能力的企业员工能够凭借自身的技术、管理以及劳动力产权获得财产性收入。完善的法治化产权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扩大、稳定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保障。

  如何以改革破解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结构性矛盾?

  第一,加快城乡结构变革,在城乡一体化中使部分农民和农民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在这一过程中,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再分配制度,建立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加快教育结构变革,在提升人力资本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教育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因素所在。通过教育结构改革和教育市场开放,加快形成创新型、开放性、专业化的教育体制,形成全社会办教育的社会环境,形成与经济转型升级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结构。

  第三,加快税收结构变革,形成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新税制。合理的税收结构能够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并且增强中等收入群体的自我认同感。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培育中等收入群体,需要逐步改变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提高直接税比重,降低工薪阶层税负。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它对推动结构性改革释放转型新动力、对破解世界性的“中等收入群体焦虑”、对推进引领经济全球化都有着多方面的重大影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一个坚实的制度底座,也需要一个开阔的上升空间。无论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还是正在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都给中等收入群体开启了前所未有的良机,我国橄榄形社会可期可成。

个人简介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重点大学的客座教授或特聘教授。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