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力资本富集区到智力资本跨界融合区:粤港澳共创世界级大湾区的关键一跃

张晓峰 原创 | 2017-06-29 13:31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提要: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智力资本富集区”。复杂原因使然,粤港澳大湾区并未跨界融合,形成整体生态。所以,它还不是一个智力资本跨界融合区。没有跨界融合,就没有世界级大湾区,就会无端增加大量的信任成本、交易成本、协作成本和制度成本,而让连接的红利、关系资本的红利、与融合创新的红利、生态的红利乃至智力资本的红利式微。这是一个核心问题。

 


6月20日,维多利亚港、紫荆广场,细雨绵绵、波澜不惊;香港君悦大酒店内,主题为“共建中国的世界级湾区”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却规格很高、好不热闹:周其仁、马化腾、王卫、董明珠、李泽湘(大疆董事长,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张磊(高瓴资本创始人,刚给中国人民大学捐了3亿)、汪韬(大疆CEO、创始人)等四百余位商学界名士共话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积极建言献策;政府方,国家政协副主席董建华领衔,广东省派出副省长袁宝成,港澳各委派了一位财政司司长。

 

另据新华社,6月29日-7月1日,习近平将赴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特别行政区。

 

相信,届时粤港澳大湾区将进一步成为多方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央也很有可能借此机会释放对促进香港持续繁荣发展的一揽子主张。第五届政府就职后也将很快走出这个过渡期,真正将大湾区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那么,粤港澳大湾区由发端到落地到推进,未来选择怎样的节点,能否打造成为世界级湾区,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重要一极?

 

延伸一步,我想换一种方式来发问,粤港澳大湾区能从智力资本富集区成为智力资本跨界融合区,借此完成向世界级大湾区的关键一跃吗?

 

1. 发轫:民间推动 政府跟进

 

湾区”一般指的是围绕沿海口岸分布的众多海港和城镇所构成的港口群和城镇群,由此衍生的经济效应被称为“湾区经济”。全球较为明显的湾区有三个: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目前,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世界银行的一项数据显示,全球60%的经济总量来自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

 

湾区经济是金融服务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的经济形态。过去几十年,美国、日本等国的湾区经济为本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创新动力和完善的生态支撑。

 

大湾区不是凭空飞来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设想覆盖了广东省9座城市——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佛山、江门、惠州、中山、肇庆,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总面积5.65万平方公里的区内总人口6765万。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香港与内地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之后,内地再度向香港提出的经济合作计划,这也是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对港澳特区政府和人民有特殊意义,对推动珠三角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也是战略选择。                            

 

 

大湾区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都市群之一。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域以全国0.6%的土地面积创造了13%的GDP,GDP总和约为1.24万亿美元,超过西班牙,接近于韩国。 

 

 

 

与国际上已经成熟的大都市圈相比,包含11个城市的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城市群。从港口方面计,货柜港深圳全球第三,香港、广州分列第五、第六;金融方面,香港为全球金融中心与人民币境外结算中心;科技创新方面,深圳已成创新之都;旅游方面,香港、澳门都各具特色……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在政策支持、产业聚集、创新能力、金融服务等领域优势明显,有意愿、有条件、有能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湾区,抢占未来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领先位置。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经济日报共同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5》显示,2016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十强为: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天津、北京、澳门、苏州、武汉。报告表明,大湾区的深圳、香港、广州优势明显。澳门虽然稍逊,但与2015年相比,澳门超越苏州位居第八位,并在综合效率竞争力方面优势明显。

 

从上述排名,香港虽然不敌深圳屈居第二,但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刚刚发表的《2017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连续第二年获评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

 

大湾区的角色如何界定?

 

马化腾在提交2017两会建议中,对大湾区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位:使粤港澳地区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动机’,推动粤港澳地区早日成为创新要素高度聚集、科技产业高度发展、创新生态高度成熟,具有全球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和影响力的世界级科技湾区。

 

民间推动政府跟进

 

大家都知道今年马化腾提交两会的七项建议之一就是“关于发挥协同创新优势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的建议”;也知道李克强总理在2017《政府工作报告》时,首度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并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但是多数并不知晓马化腾在这两年和香港、澳门各界名流进行了广泛磋商、研讨,也和广东、深圳党政、核心企业家进行研商,积极推动就“大湾区”达成诸多共识。据悉,仅和董建华先生就进行了数次面对面商讨。

 

 

 

论坛多个演讲人提到了一个人的名字----吴家玮,他是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10多年前他就提出“港深湾区”概念,大家公认“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应该脱胎于此,现在是2.0版本。吴家玮当年一直呼吁本港与邻近的深圳建立“港深湾区”,和广州一起做华南发展的龙头,并提出港深应在能力和资源方面互补,而关键是双方要有真诚合作的意愿。吴家玮认为,湾区应具备超级大港、所在区域的创新高地、金融功能发达和交通枢纽等几大要素。

 

新京报、联合早报做过梳理,发现2010年《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中就第一次将建设环珠江口宜居湾区列为重点行动计划。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深圳将依托毗邻香港、背靠珠三角、地处亚太主航道优势,重点打造前海湾、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等湾区产业集群,构建“湾区经济”,把粤港澳城市群勾连起的湾区作为一个整体规划。在2015年,国家出台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就提出要“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随后,去年出台的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更明确写明“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加快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今年拟启动珠三角湾区等跨省域城市群规划编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首次把“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写入报告中,可见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视程度在逐步升级。

 

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显然对两个特别行政区长期利好,这无形中也给了海峡对岸一味台独的一小撮人一个不大不小的耳光。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16年深圳市的公共财政收入超过7900亿人民币,比2015年增长9.1%;其中,中央级收入实现4765亿人民币,增长5.6%;深圳市地方级收入实现3136亿人民币,增长15%。而根据台湾此前公布的资料,台湾2015年的财政收入为26623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5740亿,也就说明,深圳在财政收入方面早就超越了台湾。

 

为私己之利,放弃融合多赢的机会,是没有未来的。

 

2. 一个身影:合纵连横

 

首届论坛背后的主导者其实是腾讯,重量级嘉宾更是马化腾一个个亲自打电话邀请来的。

 

一切事情的推动都需要务实、接地气,而不是一堆概念,听着好玩,做起无益,特别是对于企业家来说更是这样。小马哥提出“互联网+”,推动成为国家战略,他和腾讯没少发力,持续给不同的主体带来切切实实的改变和价值。这次论坛,马化腾请来大疆董事长、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大疆CEO、创始人汪韬,其实颇有深意。大湾区不是统战,不是造概念,而是战略思维下的蛋,这需要建立在互信、融合、分享的基础上才能裂变。最有说服力的案例是谁?不是王卫的顺丰,不是董明珠的格力,而是已经占据世界70%以上无人机市场的大疆。大疆是香港科技大学创业大赛的获奖项目,李泽湘就是大疆背后的神秘推手,11年前资助他在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汪滔创立大疆,并鼓励把创业地选为深圳,而汪滔也成为全球无人机行业第一位亿万富翁。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李泽湘正在实践一条独特的产学研+创业孵化的道路,和红杉资本的沈南鹏2016年创立了“Hong Kong X创业计划”,并在松山湖设立机器人基地。

 

 

 

 

李泽湘与汪滔(图片来自网络)

 

长期低调不见媒体、这次被小马哥生拉硬拽来的王卫在圆桌环节有一句发自肺腑的感慨值得玩味:“10年前我就留意到马老板的腾讯,当时我理解的腾讯就是QQ,是用来泡妞的。但为什么10年下来,顺丰和腾讯的差别那么大呢?直到最近,我才明白,是因为‘一念之差’。我这‘一念’是在于打造自己内部的一个生态的环境,专注自己做自己的产品。其实马总除了打造自己的内部环境以外,还打造外部的整个生态环境,而这种更开放的模式,包括不同的合作伙伴,赢得更多的机会。这很不一样。我自己认为很厉害、很牛,其实我自己只是把内部产品做好就好了,最终下来就是两千亿跟两万亿的区别。”

 

 

 

 

王卫被小马哥“携裹”上台

 

不客气说,马化腾合纵连横,扮演了一个“超级联系人”角色。

 

论坛另一个亮点,腾讯发布了“腾讯粤港澳湾区青年计划”。腾讯将发挥自己的科技优势,连接粤港澳三地年轻人,激发年轻人的聪明才智,帮助其体现自我价值和实现创新创业。该计划将为来自香港、澳门和广东三地的高中生提供“青年营”,还将为港澳大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岗位,持续关注湾区青年的未来发展。首期持续一周的腾讯粤港澳湾区青年营将于今年8月7日在深圳七星湾基地开帆启航,以16-18岁的高中生为主。届时,腾讯将联合大疆、万科、中国杯帆船赛、雅昌等合作伙伴,围绕科技、公益、体育等多个主题开设课程及活动,着力培养三地学生的领导力。


 

 

 

个人研究发现,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对社会而不只是对经济带来深刻变革的。互联网对社会的改变有哪些表现?比如新生活方式,比如开放平台、众创空间,比如新业态、新生态倒逼新监管、新治理,比如道德、信用与伦理重建,比如新连接方式、新合作结构、新组织形态,比如权力结构、表决机制、规则机制,等等。腾讯互联网+、开放平台、众创空间之于创新创业生态,滴滴之于智慧出行,蚂蚁金服之于移动支付,小米之于智慧家庭,腾讯之于互联网+公益,腾讯、蚂蚁金服之于无现金社会,芝麻信用之于信用经济,共享单车之于最后一公里,都是积极同步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例子。

 

在粤港澳大湾区上,腾讯依然给自己下订单、派任务,这是难能可贵的。连接、赋能,融合、共创,这是腾讯一如既往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技术伦理的自我体认。

 

只是有一个小小的疑问,这次论坛小马哥为什么没有邀请任正非?

 

3. 这是一个“智力资本富集区”,但不是“智力资本跨界融合区”

 

总而言之,我把粤港澳大湾区视为“智力资本富集区”。“智力资本”是一种新的范式,也是一种新的逻辑和新的方法论,看待的是知识经济、数字经济、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的价值驱动要素是什么,发生作用、创造价值的机理,连接、匹配、融合的规则和方式是什么。

 

正是智力资本将公司与公司、区域与区域作了本质上的区分。智力资本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区域所处节点的水平与质量,决定企业、区域在价值网的控制和影响力。 

 

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

 

人力资本。员工、客户、合作者都有可能是企业智力资本的持有者。人力资源被激活,才有可能转化为企业的智力资本。对管理而言,纯粹的雇佣关系而非合作关系会戕害人力资本化。为什么客户也可能成为企业的智力资本?这是一个大规模业余化和大规模合伙制并存的时代,数字经济已经越来越体现为客户驱动创新、客户参与创新、客户主导传播分享与推荐购买,消费者的角色越来越多元了,用户有可能成为你的合伙人,小米、海尔、红领就是很好的案例。

 

结构资本。它包括企业战略与定位、路径、价值观与文化、知识产权、制度、规则、流程、商业模式、价值网塑造、组织结构与治理结构、打造的平台(电子商务、厂商互动),等等。腾讯有强大的结构资本,微信的社交与场景连接、后台服务不说,其开放平台、众创空间在集聚要素、连接赋能上已经大大创新了社会价值。

 

关系资本。全球化驱使合作,企业发展要求合作,关系成为资本,企业如何梳理并管理关系、挖掘关系价值、建构价值网日显重要。熟稔关系管理之策略,掌握客户关系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合作关系管理、社会关系管理之方法,成为企业可持续对企业管理者的基本要求。“互联网+”时代,连接、交互与关系、信任的沉淀与工业时代几乎完全不同了,所以企业、区域转型不好,是没有把握新的结构、新的模式、新的逻辑。企业也好、城市也罢,必须对其背后的逻辑进行再洞察。

 

在“互联网+”、分享经济、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可以在下图找到智力资本的框架与线索:

 

 

“互联网+”、分享经济、数字经济的背景下,智力资本框架

 

需要申明的是,过去智力资本的研究集中于企业,看不懂一个企业为什么固定资产、财务资本那么少,市值为什么那么高?比如,腾讯、阿里巴巴都跻身全球市值前十,固定资产却有限;京东一直亏损,为什么市值直逼百度?滴滴出行、蚂蚁金服、小米为什么有那么高的估值,屡屡被投资者追捧?其实智力资本可以提供答案。现在值得强调的是,智力资本也可以针对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一个行业。据此也可以分析为什么中国的留学生回归越来越多,为什么许多年轻人向往深圳、雄安,为什么东北“空心化”明显,为什么世界越来越愿意听取中国怎么看、怎么办的意见。中国国家智力资本形成势能,创新动能十足,制度、生态良好,其实不必过虑短期内的经济增速。

 

根据前文的排名和多年基础资料、可预期展望,不难判断,粤港澳大湾区基础雄厚,智力资本富集。

 

考察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不难发现,湾区有深度的交互,有序的协同,公认的规则,深厚的信任。

 

但是,复杂原因使然,粤港澳大湾区并未跨界融合,形成整体生态。所以,粤港澳大湾区还不是一个智力资本跨界融合区。没有跨界融合,就没有世界级大湾区,就会无端增加大量的信任成本、交易成本、协作成本和制度成本,而让连接的红利、关系资本的红利、与融合创新的红利、生态的红利乃至智力资本的红利式微。

 

这是一个核心问题

 

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据香港明报社评,粤港和深港合作发展是广东方面多年来的期望,10年前,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李鸿忠曾经公开提出,深圳愿接受香港“辐射”,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当时他还只是希望深圳能做香港的产业基地和“后花园”,因为当时葵涌仍然是全球第二大货柜港,珠三角和深圳的产业基地可做香港港口的腹地;而在CEPA优惠政策下,世界金融中心香港金融机构进入内地可首先进入深圳,令深圳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在城市规划上,深圳可与香港衔接,为香港服务,为10多万在深圳置业的港人方便,两地几个关口都24小时通关等等。但香港方面对此却反应冷淡。港珠澳大桥更撇下深圳,由双Y变单Y。

 

时至今日,深圳已经成为全球继美国硅谷之后的第二个创新科技之都,一年的研发支出近千亿元,占本地生产总值(GDP)比重达4.1%,将香港远远抛在后面。而深圳的GDP,按其年度增长8.9%(去年增幅为9%)计,至迟到2019年经济总量便会超过香港。

 

周其仁先生在论坛讲到大湾区像广东煲汤一样,创新要有“密度”和“浓度”,强调关键在交互。我很赞同。

 

 

 

来源:周其仁先生演讲课件

 

固守边界,没有融合,自说自话,各自再强大又如何,能持续多久?况且,“互联网+”与分享经济进一步打破了地理边界,如何融合协同、提升整体对全球智力资本等价值驱动要素的吸引力、包容性,这才是正道。其他城市群、乃至雄安新区也不外乎此。

 

4. 反思:驱动选择 机理逻辑

 

詹姆斯·卡斯在他的《有限与无限的:一个哲学家眼中的竞技世界》一书中开宗明义,“世上至少有两种游戏,一种可称为有限游戏,另一种称为无限游戏。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有限游戏参与者在界限内游戏,无限游戏参与者与界限游戏。

 

大湾区是一种新结构、新机制。它不是一个有限的游戏,而是一个无限的游戏。它不是要决出一个获胜者,从而结束游戏,而是促进地区持续繁荣、协调发展、实现引领。

 

从自说自话到体认归一

 

在整个论坛期间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企业家、投资家、高校、专家兴高采烈、建言献策,媒体大量聚集、大力追捧,但政府字斟句酌、略显谨慎,而且往往是从自身来谈大湾区。

 

城市之间的互相角力、较劲是司空见惯的了。最近网络上有一个段子,直接上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粤港澳大湾区有几个隐含的使命是不言而喻的,几组关键词可以概括:一是“科技”与“创新”,创新驱动转型是国家要务,是战略安排;二是“城市群”与“协同发展”,三是“改革”与“试验”,要打破局限,实现突破,方能引领;四是“融合”与“获得感”,大湾区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还要综合考虑社会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让老百姓有获得感。

 

类似地,从有界到弗界,从各守一摊到要素聚能,从多元到多样,都是值得品鉴的线索。生态的物种是多样性的,文化是各有特色的,制度规则、基础条件、诉求是有差异的,这很正常。

 

“大湾区社会操作系统”

 

实现从智力资本富集区向智力资本跨界融合区的跃升,不会一蹴而就,既需要各方主体抱持开放包容心态,又要打破固有藩篱,并重新架构、重装“大湾区社会操作系统”。

 

城市“社会操作系统”是一个隐喻,指代一个城市将使命、愿景、价值观、规则、机制、文化等集成融合在日常运营系统中。比如,如何提交优质服务,如何做到各得其所,如何多元普惠、公平透明,如何提高交互的效度,如何做到协同治理、协同监管,如何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如何让信用机制发挥效力等等。

 

大湾区社会操作系统是结构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力资本与湾区创新生态深度融合、与未来脉动连接、与全球要素资源融汇的基础,也是不断优化、持续迭代的结果。并一定会成为引领发展、带动改革的新动能。

 

大城市都是一个个复杂的巨系统,城市的经济结构、创新结构、关系结构、交互结构要与信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同步安排,与城市大脑的部署、与城市操作系统的设计并行展开、持续迭代。

 

大湾区有多维的目标,也会有复杂的机制。比如会持续关注CPS综合效率、服务效能的提升,会强化智慧感知、推进公共协同空间的营造。

 

下面,篇幅所限,仅结合两个城市来做以分析:

 

深圳的蜕变:能否屹立为世界智力资本之都?

 

2015年,“互联网+”行动计划呼之欲出,《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图书热销。6月12日,深圳晚报与腾讯共同举办“互联网+”深圳研讨会,我在研讨会的演讲题目就是“互联网+深圳:打造智力资本之都”。 

 

 

 

“互联网+深圳:打造智力资本之都”

2015年6月12日我在“互联网+”深圳研讨会上的演讲

 

演讲中,我提到,“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同时又是‘互联网+’的发源地。我们谈‘互联网+’,要向深圳致敬,向深圳的创新者致敬。如果从时间上去大跨度看一下,1980年,设立特区,深圳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引领了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进一步推动改革深化,深圳敢闯敢试,成为了中国深化改革的前沿;现在来到2015,‘互联网+’会对中国乃至于世界未来的八到十年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深圳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和创新集群区,在新时期有责任输出更多的思想价值、创新价值,并擦亮‘互联网+’和智力资本之都这两个新名片。”

 

我们回顾可以发现深圳是最具互联网基因、最具创新基因、最具改革开放基因、最具跨界包容融合基因、最具生态性的城市。同时毋庸置疑,深圳改革开放、敢闯敢试敢创新,保持独立观察思考、勇于实践,很多改革开放的思想,改革的路径、框架、路线图都来源于这里。深圳又是一个移民城市,大家跨界融合进行交互,形成很多不一样的创新。深圳在生态建设上富有建树,这个生态不纯粹是自然环境意义上的生态,更是一个社会的生态,特别是创新的生态、创意的生态。这个生态中所包含的要素基本齐备,这些要素之间也有机关联。那么,以上这些元素,现在去加上“互联网+”,这样一个深圳新的名片,未来会产生怎么样的聚变?

 

互联网+深圳=?

 

 

当时我提出,个人期待深圳完成从“山寨之都”到“创客之城”蜕变的基础上,再实现到“智力资本之都”的涅槃。深圳不能被土地财政绑架,不能受短期利益所诱惑,一定让房地产(当时非常火爆)降温,让公共服务更普惠(一些互联网公司高管都被子女上学所困扰),否则会出现挤出效应,让有创新力的年轻人渐行渐远。

 

可惜,此后的深圳房价一升再升,也没有多少人关注“智力资本之都”的提法,并且开始一些有影响力的企业做出撤离深圳的计划。

 

回到当下,作为智力资本之都,就是让连接无时无处不在,让智慧随时随地随需,让创造绵密持续发生,让势能竞争优势放大

 

当然,深圳的人口在净流入上依然领先,只要不重蹈覆辙,以参与主体为中心,其优势依然明显。

 

香港的跃迁:在包容、连接中涅槃

 

香港拥有良好的基础与积淀,不再赘述;当然,香港也拥有亚洲众多知名高校和全球最高的房价。

 

前述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5月31日发表的《2017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国香港在全球63个受评估的经济体中脱颖而出、蝉联第一,而瑞士、新加坡和美国则紧随其后。

报告主要涉及“经济表现”“政府效率”“营商效率”及“基础建设”四大因素,每个因素中又有五项子因素。其中,香港在“经济表现”方面的排名由第五位降至第十一位,反映2016年香港在外围环境不稳的情况下,整体经济增长相对2015年略为放缓。

 

香港媒体认为,从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到2008年金融海啸,香港的产业升级经济转型都进展不大,再没有更多的10年来蹉跎了。在国际大环境生变的今天,香港经济的升级转型已经刻不容缓,不能再错过区域发展合作的时代列车。

 

按照李泽湘教授的话说,“马化腾讲香港手上握有一手好牌,但过去十几年打出去的实际上是烂牌。我希望通过大湾区概念的推动,不止这一手好牌,还有大湾区几手好牌打好。”

 

马上将迎来香港回归20周年。广深港高速铁路、港珠澳大桥都勾画出大湾区发展广阔前景,“沪港通”“深港通”将丰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内涵,“一带一路”建设也必将激发香港国际化城市新的潜能。

 

香港很多产业早已与珠三角地区建立了密切的产业关联,如何在“一国两制”前提之下凝聚共识,不故步自封,才是当务之急。香港明报分析,称超过70%的香港珠宝均产自广东番禺,六福、周大福、谢瑞麟等品牌均在当地设厂加工。利用高铁、港珠澳大桥等口岸基建来对接发展高速运输系统,利用河套科技园与深圳合作来发展创新科技产业,都是应该全力以赴之事。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说:“面对环球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必须努力巩固香港固有的竞争优势,包括自由开放的市场原则、优良的法治传统、高效的公营部门以及稳健的体制;并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和支援新产业发展,提升香港的长远竞争力。”

 

5. 畅想:融合协同创新 智力资本外溢

 

当然,实现智力资本跨界融合,成为世界级湾区,挑战不小,需要许许多多的破与立。

 

大湾区要面对结构性难题,有破有立

 

思考层面各异,地理边界清晰,文化冲突犹在,区域心态差异,普惠性安排难以达成,产业结构差异明显,在教育、运营、科技、合作方面的洞察各有千秋,交互面临显在障碍,制度、规则、惯例各具特色。

 

亦如香港明报社论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区内存在3个相互独立关税区,人员、资金尚未实现自由流动,航空网络、港口群因缺乏协调,还存在竞争,跨境的沟通机制、经济体制亦未能对接,这些都是有待中央与三地政府用创意规划、用智慧解决的。

 

林林总总的建议很多了,我的建议很简单:“对一对价值清单”、“理一理资源能力关系”、“核一核机制规则”、“破一破藩篱障碍”、“描一描动态调适安排”。

 

只要大湾区人员流动起来,交互频密起来,包容互信多一些,小肚鸡肠少一些,协同创新多一些,相互掣肘少一些,跨界融合就不是一句空话,就不会停留在规划。

 

连接:深入骨子气脉相通

 

归根结底,“互联网+”是一种新的关系结构,“分享经济”是一种新的合作机制,“互联网+”、“分享经济”都是一种新的动能,“互联网+分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

 

连接只是大湾区阶段性的目标,伴随“互联网+分享经济”越来越基础设施化,浅层次的连接、交互会被深度连接、深度融合所取代。从连接到纽接,从聚合到融合,从整体到结构,从环境到生态,可想象空间会被进一步打开。

 

 

 

 

图片来自网络

 

融合:交互协同生态协同

 

大湾区是交互、融合的。

 

提升交互体验、沉淀信任关系、促进深度融合与实现跨界协同,这是大湾区的建设逻辑。

 

大湾区应助力参与主体间跨时间、空间、跨所有制的交互协同,助力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助力企业、城市、国家的创新、转型与嬗变。

 

从融合的角度来看,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会产生多维的“融合效应”,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融合、第一经济与第二经济的融合、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新业态与传统业态的融合、市场主体的融合、人的智能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产业与城市的融合等等。

 

大湾区是协同创新、有成长势能的。

 

“互联网+分享经济”、开放平台、创新创业生态化、智力资本跨界融合化既可以对传统领域提质增效,又可以挖掘区域的活力,激活生产力、创新力、协同性、聚能效应,促进裂变共生。

 

永续创新、融合创新才有整体价值的放大,并进一步促进跨全球的融合。协同是创意的孵化器、跨界是创新的加速器。这需要专注为始,社会价值创新为终。

 

培植大湾区智力资本,摸索协同成长的逻辑。员工、伙伴、用户可能都会成为人力资本的一部分;生态、连接、+、知识产权、机制、文化、品牌组成结构资本;员工关系、客户关系、合作关系、社会关系、连接关系等是关系资本的组成部分。

 

弗界:多元普惠各得其所

 

大湾区是多元普惠的。

 

大湾区社会操作系统的输入是多元及生态的,其共享是普惠及安全的。

 

多元指参与主体是广泛的、包容的,兼顾多方需求。多元的主体包括城市管理者即各方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组织、其他服务组织,也包括个人即市民或居民。构建大湾区,尤其需要分门别类梳理参与主体的价值清单,亦即他们各自的痛点、需求、体验要求、价值诉求等,还要分层分类去结构化看待。

 

普惠的根本是以人为本、民生驱动的,是公平公正、规则透明的。普惠是机会均等,充分体认各参与主体的诉求,动态优化规则,追求各得其所。就像改革一样,一定不能只是少数人受益。

 

放大新的生产要素,积淀新的智力资本

 

土地、劳动力、财务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是工业时代的标志。

 

信息经济时代的新生产要素是知识、人才、技术、信息、数据、信用与信任、交互融合协同创新的生态、文化规则惯例制度以及企业家精神、智力资本

 

新生产要素是区域活力、创新空间的生存之基,是结构化转型的不竭动能。

 

一个区域能不能留住、吸引、融合新生产要素,这取决于各类主体如何评价这个有机体,也取决于治城理政水平,更取决于以信用、协同为基础的大湾区社会操作系统能不能不断优化、持续迭代,做到各得其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核心提示,信任性关系是驱动企业和区域成长的根本动力,企业与区域的价值取决于用户外包给你的意愿。沉淀信任性关系,就能深度挖掘大湾区关系资本与融合创新生态的红利。

 

粤港澳大湾区,值得期待!



 

(写于习大大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特别行政区前夕。)

个人简介
管理学博士。互联网+百人会发起人。《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 主编 腾讯腾云智库专家;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人工智能学会智慧能源专委会常务委员;清华、人大、上海交大创业导师 资深咨询、培训、顾问…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