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公平贸易理论的构建(之一)

理论上而言,要真正地实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共同发展,就必须对目前指导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相关贸易理论进行有鉴别地消化吸收,使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各国之间对外贸易活动的开展,建立在相对公平的对外贸易理论指导的基础之上,具体言之,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家之间开展贸易的理论基点
根据前面关于目前国际贸易理论的概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要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通过国际贸易的开展,实现共同发展,就必须在对外贸易理论上体现以下原则:
1.以资源互补型贸易作为全球各国开展贸易活动的基础。理论上而言,所谓资源互补型贸易,其既表现为不同自然资源的互补性,也表现为技术、劳动、管理等生产要素之间的互补性。就自然资源互补型贸易而言,其主要表现为各国根据其所拥有的优势自然资源,通过自然资源在各国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自然资源使用效用的最大化。理论上而言,这种自然资源使用效用的最大化,并不是表现为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自然资源使用效用最大化过程,而是表现为不同种类的自然资源在国际贸易条件下通过优化组合,所形成的使用价值效用的最大化,或者通过自然资源交换其他使用价值形态商品所实现的使用价值效用的最大化。此外,对于一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而言,由于各国自然资源互补所形成的国际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存量的约束,因此,自然资源互补型国际贸易能否持续开展的关键,在于全球各国能否通过提高自然资源使用效率的方式,适当延长自然资源的使用时间。从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互补型贸易所包含的内容来看,除了自然资源互补型贸易以外,还包括技术、劳动和管理等其他生产要素的互补型贸易,理论上而言,在生产要素互补型贸易作用下,由于可用于贸易的生产要素在范围上除了自然资源以外,还包括技术、管理和劳动等其他生产要素,由此决定了在这种互补型贸易模式下,各国可以通过贸易活动的开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效率,从而实现各国以商品作为表现形态的使用价值效用的最大化。从经济实践来看,生产要素作为贸易产品在全球各国的流动,主要通过外商投资或外商合资的方式体现出来。

2.在各国贸易收支均衡的条件下,以相对成本优势贸易作为全球各国开展国际贸易活动的有效补充。从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各国贸易开展情况来看,除了资源互补型贸易之外,全球各国在既有国际分工条件下,可以根据相对成本优势,开展体现各国相对成本优势的贸易活动。在相对成本优势贸易条件下,各国之间通过其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相对生产成本优势,大规模地生产其相对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的方式,实现其自身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效用的最大化。相对于互补型贸易直接表现为以商品(在现行国际贸易条件下,生产要素在国际贸易中也直接表现为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的互补而言,相对成本优势贸易活动的开展,其主要表现为商品生产成本价值形态的互补,即各国通过相对成本优势贸易的开展,实现以最小的成本耗费生产最大数量商品的目的。由于商品的价值与其生产成本密切相关,而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商品的数量及其功能、效用密切相关,因此,在相对成本优势的贸易条件下,全球经济发展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总量增长幅度,将大于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总量增长幅度。就此而言,相对于互补型贸易条件下全球贸易开展所实现的使用价值总量和价值总量共同增长而言,在相对贸易优势条件下,全球贸易活动的开展,更多地是寻求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总量的增长。鉴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开展国际贸易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全球各国的生产效率,以最终满足全球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因此,虽然相对成本优势贸易模式着重从使用价值总量增长的角度来开展全球贸易,但是,各国凭借相对成本优势所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必须以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作为前提条件。换而言之,全球各国以相对成本优势为依托,通过生产体现各自成本优势的产品,以满足各国的需求。否则,这种超出全球需求的使用价值总量的增长,就会导致国际贸易收支的不均衡。

个人简介
信用货币经济理论创始人,经济学博士后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