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路径(之二)

(三)通过合理的产业结构安排实现投资与消费结构的科学匹配
如前所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最终表现为满足于消费需求的经济增长,在经济实践中其主要表现为通过经济的持续增长,不断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由于投资品供给与消费品的供给密切相关,因此,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就必须合理地安排国民经济产业结构。通过投资领域适度的供给规模扩张[1],为消费资料生产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保障,从而确保消费资料供给的可持续性以及消费资料供给质量的不断提高。如果投资领域供给规模扩张过大,那么,其在减少一定时期消费品生产领域的生产要素供给,从而使经济增长在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经济增长目的的同时,也使投资领域的供给超过了消费领域的需求,造成了生产要素资源的严重浪费;相反,如果投资领域供给规模不能满足消费领域的需要,那么,其在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也使经济增长不能很好地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从而使经济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长;从消费资料供给规模来看,如果一定时期消费资料供给规模和结构不能很好地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2],那么,其一方面预示着经济发展将面临着较大的结构性矛盾,这种结构性矛盾,既可以表现为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也可以表现为投资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的失衡;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没有很好地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其在一定程度上使这种脱离消费需求的经济增长,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相反,如果一定时期消费资料的生产超过了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那么,其一方面会造成投资领域供给总量的相对减少,从而间接地对于消费资料的持续再生产造成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资料供给超过了即期的消费需求,其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生产要素资源的严重浪费,从而对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形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从导致消费资料供给规模过剩的原因来看,其一方面与消费资料的供给结构不能满足消费需求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一定时期由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不公平而导致居民消费能力相对较弱有关。
(四)通过构建合理的初次分配体系确保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均衡
如前所述,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总量主要通过总供给的方式体现出来,而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总量主要通过总需求的方式表现出来。理论上而言,如果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相对匹配,那么,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社会总需求与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社会总供给在总量上应该是相等的。但是,从经济运行的实践来看,如果各生产要素在参与社会生产过程中,由于其定价的不合理,从而导致其在既有社会分工条件下参与社会生产所提供的供给总量与其所获得的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需求总量不匹配,那么,其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理论上而言,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所获取的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的定价,其主要产生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环节。一般而言,在与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总量和信用货币供给总量相对匹配的条件下,如果国民收入初始分配结构不合理,一些生产要素定价过低或过高,其必然都会导致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从而导致投资与消费的失衡,导致投资与消费的内部结构性失衡,其一方面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使经济增长不能达到预期的增长目的。如果通过增量信用货币供给的方式,提高了生产要素的定价,那么,由于各生产要素所获取的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收入水平不同,其在导致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的同时,还导致了一定时期社会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从而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一定时期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构合理与否,对于经济能否在总供给与总需求总量和结构相对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持续发展,会起到决定性作用。从科学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构构建来看,当前在构建科学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构过程中,应遵循生产要素成本得到完全补偿以及保证各生产要素再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对生产要素进行科学的定价,以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确保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相对平衡。
(五)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确保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基本一致
由于一定时期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在于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因此,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一方面要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式,满足政府履行其基本职能的支出需要,其主要表现为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所履行的国防、行政、司法以及其他公共服务支出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严格的社会保障的方式,确保那些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参与社会生产、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人群维持生存的需要,以此使经济增长与满足居民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需求的增长目的保持相对一致。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是社会的人,因此,人类的发展更多地表现为在互帮互助中所实现的共同发展,因此,对于那些没有或丧失劳动能力的个人,人类不应该无情地加抛弃,而应该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式,确保他们的生存需要,其主要表现为满足他们衣、食、住、行的生存需要,以及为维持身体健康的生理需要等。
 


[1]理论上而言,投资领域供给规模的适度扩张,主要表现为投资领域各生产环节根据其上游之间的供需关系,所进行的适度扩张。
[2]理论上而言,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居民的消费需求并不是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需求,而是在既有社会分工条件下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居民现实的消费需求,信用货币供给只是居民在即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分工条件下,通过自身参与社会生产或再分配的方式,所需要的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的货币表现形式。这种信用货币表现形式,必需有现实的实物做支撑,而不能单纯地以信用货币的形式体现出来。
个人简介
信用货币经济理论创始人,经济学博士后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